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学历贬值”,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大热门话题。

而鲜有人知道的是,早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曾经历过相同的一幕。

那么,如今30年时间过去了,日本社会的现状到底怎么样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戳破的“日本梦”

时间倒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的日本社会也拥有过足够让所有高学历人才尽情逐梦的舞台。

彼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每年都面临着高达450万之巨的人才缺口,而当时日本全国大学一年向社会贡献的大学生数量,才堪堪不过50万人左右。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避免各企业之间因抢夺人才展开恶意竞争,日本政府甚至一度推出了极为严苛的“限制招聘制度”,即只允许企业在每年的8月到10月才能进入校园进行招聘。

因此,在当时的日本,几乎就不存在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就算有,也基本都是为了“待价而沽”。

但,美好总是十分短暂的,那些没有把握住机会的日本大学生们,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贪心”,会在几年之后,成为自己一生的悔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90年代,在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日本经济的泡沫终于迎来了破灭。

随即,日本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萎缩。

为了求得一线生机,许多日本企业都开始提出“降本增效”的计划,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裁员”。

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根据数据显示,光是在1993年,日本参与校招的企业数量就比泡沫时期减少了70%。

这使得原本十分富裕的就业市场,一下子就变得拥挤了起来,一些原本无人问津的职位,甚至都能吸引成百上千人进行竞争。

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些涉世未深的日本大学生们,开始不得不被迫接受企业的压榨。

1995年,日本大学生的起薪出现了3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薪酬与劳动严重不匹配,使得“学历贬值”逐渐成为那时日本社会人人心照不宣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更为糟糕的是,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日本政府却突然放开了“限制招聘制度”。

客观来讲,日本政府的想法可能是好的,毕竟3个月的招聘时间太短,那些想要找到合适工作的学生显然需要更多的时间。

而事实上,这一政策在刚刚落实的时候,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年日本大学生的就业率便实现了回升。

可,伴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政策的弊端又逐渐显露了出来。

由于校招时间的不固定,一些原本非当届毕业的学生们,也开始加入到了争夺工作岗位的行列之中。

有的人为了能够掌握更多的“工作经验”,以帮助自己在未来找到更好工作,刚一进入大学便马不停蹄的参与各大企业的实习,而这些实习普遍薪资极低,有的甚至都没有报酬,反倒征收所谓的“培养费”。

一来一去,“学历贬值”进一步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已经步入社会的人甚至都开始被迫“内卷”,全社会一度都出现了疯狂考证的浪潮,对此《日经新闻》形象的将其称之为“就业军备竞赛”。

“大学生即奴才”的言论,由此从一句戏言变成了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历社会”的陨落

既然无法解决严峻的就业形势,那么解决掉需要就业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对此,肯定又有朋友要扣问号了,可事实上日本政府还真就是这么做的。

2005年,日本政府宣布日本大学开始进行法人化改革,相对应的政策扔出了一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国家没钱补贴了,你们这些学校要自负盈亏。

学校怎么赚钱?很显然,最直接的那不就是增加学费嘛。

2000年,日本一所普通大学的学费大概为6万日元左右,按照当时的汇率约合4600人民币。

而等到大学法人化改革执行的五年后,也就是2010年,普通大学的学费已经攀升到了53万日元,约合4.2万人民币,直接增长了10倍。

就这还只是普通大学的学费,那些原本就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情况则更为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飞速飙升的学费,“贷款上学”一度成为了许多日本贫困家庭的共同选择。

根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的调查显示,日本每2.7名大学生中就有1人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平均每人借款金额为324万3000日元。

这个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努力工作几年还是能够还得上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毕业的学生真的一定能够找到工作吗?

答案显而易见。

于是,据贷款机构的统计,在2010年,日本未按时还款的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33万人,而在当年日本应届大学生毕业数量才不过50万人左右。

可以说,这些日本大学生前脚步入了社会,后脚便迎来了个人信用的“破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从日本大量学生“就算破产,也要读书”这件事就不难看出,日本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显然没有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日本社会对学历的重视程度。

从近代开始,日本社会就着重强调尊重学习、重视知识和教育,日本政府也一直以“教育大国”自诩,并引以为荣。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日本涌现出了许多的精英人才,他们为日本的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且也因为日本的繁荣,而获得了成功的人生。

于是,在经验论的驱使下,他们也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的后代们也需要知识来改变命运,进而把他们的一切押注在教育之上,用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就是“鸡娃”。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日本的70后们,怀揣着满腔热血,寒窗苦读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即将迎来自己的辉煌人生时,却意外撞上了经济泡沫的破灭。

难免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拼尽全力迎来了文凭,不过就是一张废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日本高考人数跌破50万大关,创下近30年来的新低。

很多人觉得,这是日本社会“少子化”的表现,可与之相对的现实,却是有超过5成的日本高中生拒绝参加高考,以低学历的身份开始工作。

显然对于他们而言,与其费功夫去争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未来,远不如直接“躺平摆烂”。

于是,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自此开始正式进入低学历化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力大于学历

学习真的没有用吗?

近些年来,伴随着学历贬值的持续加剧,“学习无用”的相关论调愈演愈烈。

尤其是看到那些低学历的老板、明星们,一个个走向成功,更加让人们觉得“寒窗苦读”是多么的可笑。

但,鲜有人注意到的是,那些低学历的老板没读过什么书,可在社会上吃得苦一点也不少,换句话来说,他们读的就是社会这所大学。

而那些明星们台前光鲜亮丽,台后则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汗水,要与多少人竞争,才能赢得一个出道的机会。

所以,没有学历,并不代表没有付出,只是学历并不应该成为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真正重要的东西应该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你到底掌握了什么,能够为你带来什么帮助。

换句话来说就是:学力大于学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些年来,我国实际上一直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多样化的办学格局。

各项政策政策的出台无不在说明一件事情,即:职业与学历之间的固定对应关系,正在被逐渐打破。

在传统教育之下,决定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就是成绩的高低,说直白点就是“唯文凭论”。

但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应同一套教育体系,那些在传统教育中成绩落后的孩子,并不代表着就差人一筹。

如果他们能够找到发挥自身特长的地方,取得的成绩未必就比那些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历会贬值,但学力不会。

在当下的社会,并不是各行各业都已经人才爆满,相反,有许多行业实际上一直都面临着人才紧缺的情况。

但可惜,由于“唯文凭论”,人们总是觉得这些职业“低人一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两年,有个老外来中国“读大专”,结果引发网友热议,许多人纷纷表示:这个老外是不是被中介骗了,怎么漂洋过海来“打螺丝”呢?

殊不知,这个老外来中国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学历”,而是追求真正的“学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扭转人们的思维不是一件容易事。比如在过往几千年的帝制时代中,中国一直独尊儒术,像医学、工学,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奇淫巧技”。

可事实证明,只学习儒术是不能让国家一直富强下去的,唯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是正道。

所以,与其纠结学历的贬值,倒不如追求学力的提升。

如果一个人的学历与学力不匹配,那么被时代淘汰是必然的结果,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学力超过了学历,无论他到哪里,都能取得成功。

参考资料:

1.“学历社会”的衰落与“学力...基于日本“学历社会”的分析_李德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试论日本的学历主义——兼评我国“文凭热”的功罪_沈晓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日本学历社会的形成及其存在的教育问题_桂宇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