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一毛钱一个,你要不要?”

关于鸡蛋的那些“流量密码”,你中招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面上鸡蛋的品种有很多,像什么无菌蛋、激素蛋、毛鸡蛋......

甚至如今市面上还出现了一种“人造鸡蛋”,表面上这种鸡蛋和正常的鸡蛋没什么却别。

要说最大的区别,就是这种用化学物质勾兑的鸡蛋,成本只需1毛钱!

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别市面上这种“人造鸡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什么是人造鸡蛋?

成本只要一毛钱,人造鸡蛋已经占领市场?”

当你刷到这样的视频标题,是不是忍不住点进去一探究竟?

视频里,博主们用各种化学物质,像变魔术一样,轻轻松松就“制作”出了一颗颗以假乱真的“人造鸡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昏暗的灯光,嘈杂的机器轰鸣声,再加上“日产百万,利润惊人”的画外音,是不是瞬间就让你对市面上的鸡蛋产生了怀疑?

不过,大家也不必太过于担心。

据专业人士鉴定,视频中所谓的“人造鸡蛋”制作过程存在明显的“移花接木”,只展示了部分容易“以假乱真”的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用柠檬黄模拟蛋黄的颜色,用三聚氰胺冒充蛋清的质感,这些操作在化学实验中确实可以实现,但视频却刻意避开了最关键的部分——蛋壳的制作。

为什么?因为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模拟出天然蛋壳的复杂结构。

蛋壳的主要成分虽然是碳酸钙,但其内部结构非常精密,还包含一层特殊的纤维质薄膜,这些都难以用化学物质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未来技术能够实现,其成本也将远高于天然蛋壳,毫无商业价值可言。

其次,视频中“人造鸡蛋”的成本算法也是“偷天换日”。

“一毛钱一颗”的噱头确实抓人眼球,但却完全是无稽之谈。

根据专家的计算,即使抛开蛋壳不谈,仅仅是制作出可食用的“人造蛋清”和“人造蛋黄”,其成本也是天然鸡蛋的数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赔本的买卖,精明的商家会做吗?答案不言自明。

最后,这些视频的来源也十分可疑。

很多视频素材其实来自于高校的科学实验,原本是为了展示化学物质的特性,却被移花接木,包装成了耸人听闻的“人造鸡蛋”工厂,以此博取流量。

所以,下次再刷到类似的视频,请保持冷静,不要被“流量密码”牵着鼻子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鸡蛋的生产成本摆在那儿,造假的利润空间微乎其微,与其相信“一毛钱的人造鸡蛋”,不如相信商人的“逐利”本性。

“人造鸡蛋”的谣言虽然被破解,但“激素蛋”、“毒鸡蛋”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那么,我们该如何才能挑选到安全放心的“好鸡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拒绝“毒鸡蛋”!网友:“原来鸡蛋这要挑”!

其实,那些让你“闻风丧胆”的“毒鸡蛋”,其实都长着一副“坏相”,只要你稍加留意,就能把它们从你的购物清单中剔除:

1、别挑发霉蛋!

蛋壳表面出现黑色霉斑,甚至内部出现霉点,散发出霉味,这是由于鸡蛋保存不当,受潮发霉导致的。

而这类鸡蛋内部的细菌已经大量繁殖,绝对不能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别挑粘壳蛋!

鸡蛋打开后,蛋黄粘附在蛋壳上,难以分离,同时伴有异味,这是由于鸡蛋存放时间过久,蛋黄膜老化破裂导致的。

虽说,这类鸡蛋虽然不一定有毒,但新鲜度和营养价值已经大打折扣,最好不要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别挑散黄蛋!

鸡蛋打开后,蛋黄散开,与蛋清混在一起,呈水样,这可能是由于运输过程中剧烈震荡,导致蛋黄膜破裂。

也可能是由于细菌入侵,导致鸡蛋变质,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散黄蛋都不能再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别挑裂纹蛋!

蛋壳有明显的裂痕,这是由于运输过程中挤压、碰撞导致的,裂纹蛋容易被细菌入侵,保存时间短,建议尽快食用!

在挑选鸡蛋时,除了要看是否是“毒鸡蛋”,更重要的是还要看看鸡蛋够不够新鲜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判断鸡蛋是否足够新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怎样判断鸡蛋是否新鲜?

1、看蛋壳!

新鲜的鸡蛋蛋壳完整,表面粗糙,有一层白霜,颜色均匀;而存放时间较久的鸡蛋,蛋壳表面会变得光滑,白霜逐渐消失,颜色也会变得暗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掂重量!

将鸡蛋握在手中,轻轻掂量,新鲜的鸡蛋由于水分含量高,会感觉比较沉;而存放时间久的鸡蛋,水分蒸发,重量会变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照光线!

将鸡蛋对着光线观察,新鲜的鸡蛋透光性好,可以看到内部蛋黄的阴影;而存放时间久的鸡蛋,透光性差,内部浑浊不清。

不管怎么说,挑选鸡蛋的时候,最好要选择正规超市或市场购买,认准品牌和生产日期,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另外,鸡蛋买回家后,要尽快食用,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可以将鸡蛋放入冰箱冷藏,但要注意,不要将鸡蛋与其他食材混放,以免交叉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从“一毛钱的人造鸡蛋”到“吃鸡蛋会升胆固醇”,关于鸡蛋的谣言层出不穷,这些谣言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大众科学素养的缺失。

当然,我们在面对这些谣言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恐慌,而是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去辨别真伪。

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了解一些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这样才能在谣言面前保持理性,做出明智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您怎么看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