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想不明白,为什么和那些不着调的亲戚待在一起就觉得难受,大部分时候都选择沉默寡言;

而和师长相处就会感觉很舒心,自己的表达欲与分享欲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如今看来,问题其实就出在“说教”上。

那些所谓的亲戚,一辈子没有干成什么事,却总爱把自己庸庸碌碌的一生包装成波澜壮阔的史诗,然后用他们那贫瘠的经历来干涉我的选择。

以至于和他们待在一起,我听到最多的就是“你不应该这样,我吃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你应该听我的……”

而和师长交谈时,他们总会认真聆听我的想法,温柔的给出自己的建议,却也不强迫我接受。

整个过程,不批判,不指证,在他们这里我和他们是平等的,我的看法有被充分地尊重。

而面对亲朋好友就不是这样,他们仿佛以一个上位者的角色,命令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热衷于当“过来人”的人,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我身上。

他们哪里会知道:立场不同,不必强求;位置各异,少言为贵。

一个人的认知经验,不足以成为万人膜拜的“金科玉律”。

真正大格局的人,都懂得尊重“不一样”的人,包容“看不惯”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人做事,其实是自以为是

荀子云: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凡是好争斗的人,往往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

他们热衷于教导别人,不厌其烦地与他人争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否定他人的看法,甚至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主张。

这是自以为是的最大表现。

明朝著名的清廉之官海瑞,对官场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一生都在为维护正义和道德而奋斗。

唯一不足的是,他在行事过程中过于固执己见,对自己那一套道德标准和政治理念义不容辞地坚守,已经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他在任地方官时,对官员的考核和监督十分严格,一旦发现官员有不符合他标准的行为,就立马严厉批评,甚至公开弹劾,丝毫不听他人的解释,也不考虑是否有特殊情况。

他这种过于强硬和自以为是的做法,引起了一些官员的反感和抵触,使得他在官场中树敌不少。

尼采说: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而真理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我们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都是独特的,所认为的真理也千差万别,我们所秉持的道理往往是站在自身的立场和经历出发,却未曾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所处的情境和心境。

世间的悲喜不尽相同,简单的道理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

真正的聪明人,允许自己做自己,更允许别人做别人。

尝试倾听,而非急于改变

莫里斯说:

“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倾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他人。”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等他人说完就急忙打断。

但换个角度想,他人需要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倾听的陪伴者,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一同经历,而非一个居高自傲的上位者不着边际的说教。

甘地在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倾听民众的声音。

他常常深入到乡村和底层人民中,像普通朋友一般与他们坐在一起,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困境、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甘地从来没有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对贫苦百姓的生活妄加评判,而是通过倾听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用非暴力抵抗的方式带领他们为自由而奋斗。

他与民众一同经历殖民统治下的苦难,用行动和陪伴给予他们勇气和希望。

所以当我们急于去改变他人时,不妨先停下来倾听,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等待被理解的花园。

就像《简爱》中说的那样:

“你的高明之处,不在于谈论你自己,而在于倾听别人谈论自己。”

放下高谈阔论的欲望,坐下来安静的听他人表达,在他人的喜怒哀乐中,走进他人的内心,拉进两颗心的距离。

认真倾听别人说的话,是一种教养,更是一种智慧。

倾听不仅可以增进沟通,减少误解,也能让我们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所以,善言,虽能赢得听众;但善听,才能赢得朋友。

层次越高的人,越习惯“靠边站”

特蕾莎修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穷苦之人。

她穿梭在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中,照顾那些被社会遗忘的贫苦之人。为他们提供食物、医疗和关爱,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

她从不追求功名利禄,当记者找到她想要给她写篇报道的时候,被她笑着拒绝。特蕾莎修女就是这样,默默地付出,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这种不计较生前身后名,不对他人的生活指点评判的风格,让自己的行动无声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最终,许多人因为她而加入到慈善事业中,和她一起为改善他人的生活而努力。

老子有言: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

高层次的人有着类似水的品质。他们不争强好胜,不居功自傲。

如此,不以苍白的语言指点批判他人的生活,而是用无言的行动去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像水,润物无声。

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站在站在聚光灯下,将自己的功绩公之于众,当作自己好为人师的作证。

而是给他人留出展示的空间,鼓励支持他人的成长和发展。

尼采曾说:

“你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

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个体,有不同于任何人的道路与归宿。

为何要困于他人的说教,而不按自己的意愿去掌控自己的生活?

又为何要用立场征服立场,置喙他人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在于独自穿过悲喜,依然勇敢积极,活出自己的独立和充实。

毕竟,我们要想清楚,究竟是生活定义了我们,还是我们定义了生活,这背后其实取决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