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故事关键词:卓越材料人-
黄建科,博士研究生。2004 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中国商飞) 上海设计研究院飞机设计支持工程技术所所长。
中国商飞是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实施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主要从事民用飞机及相关产品的科研、生产、试验试飞,民用飞机销售及服务、租赁和运营等相关业务。
初入学涯:懵懂的选择
1997 年,黄建科踏入了大学校门,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 工程学院塑性成形专业。谈及与材料学科的缘起,黄建科的回答真诚又 坦率:“当年我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像如今的学生有着丰富的信息获取 渠道,所以当时的我对材料学科并没有很深的了解。”起初,他只明确 了将来要学习工科专业的大方向,随着对工科领域的进一步了解,他认 为材料是一个基础性强、需求度高的学科,结合个人的特长志趣以及老 师、家人的意见,黄建科最终进入了材料领域,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在大方向下的慢慢探索,到未来发展方向逐渐明晰,他一步步地认 识材料、了解材料、深耕材料。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渠 道越来越丰富,黄建科鼓励现在的年轻人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报 考专业、确定研究方向时,可以把握时代机遇,广泛了解信息,并充分 结合个人兴趣和特长,通过自己成熟的想法选择学习的领域”。
潜心求知:明晰方向,自我提高
黄建科所在的塑性成形专业的 972 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曾获全 国优良学风班, 3 次获评校优良学风班。当提到“学在华科大”的响亮 口号时,黄建科深有体会, “当年我上学的时候,身边的同学都在朝着 自己的目标努力。校园里处处都是同学们求知的身影,图书馆里一座难 求是很常见的情况。”学路漫漫,行则将至,华科大的优良学风一直深 深地感染着他。在专业学习中,他始终对自己保持着高标准、高要求, 不局限于按部就班的本专业的课程、考试,而是不断地自我充实、自主 学习,他最终顺利地留校深造,在研究生阶段继续求知。当谈到母校如 今的发展,黄建科的言语中也流露出自豪,他认为,如今的华科大发展 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离不开校内良好的学习氛围。
受到浓厚学习氛围的影响以及身边优秀同学的带动,黄建科的大学 求学经历很充实。但他认为仅仅有优秀的学业成绩是不够的,因此,在 课堂之外,他还积极参加了各种学生工作,这段丰富的实践经历让他受 益匪浅。“在本科阶段我担任学院的学生会组织部部长,研究生阶段担 任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他眼里仍充满激情。
他认为,处于大学阶段的年轻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 习态度,但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接触更多的事物,这是一种对自我 的挑战和锻炼。“年轻人本身精力就比较充足,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接 触一些事情,是受益颇多的。以我个人经历而言,在我们学院开展学生 工作,组织策划一些学院活动,是一种积累、一种历练。等我进入工作 岗位后,这部分的能力和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初出茅庐: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我们赶上了大飞机事业最好的时代,为国产飞机的系列化发展贡 献自己的力量,建设航空强国和制造强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与责 任。”黄建科认为,材料学子毕业后的就业面是很宽的,而自己选择进 入航空领域,既是个人志向的选择,又顺应了国家发展的时代浪潮。
2008 年中国商飞成立,2009 年黄建科博士毕业,正好赶上了中国商飞广 纳人才的好时机。他毅然选择进入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谈及 职业选择的缘由,他说:“从就业方面来讲,有一家中央管理企业在急 速扩大,它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新的大型客机项目,是一个比较宽广的 新平台,能够让我们年轻人得到更多机会施展才干。”于是,从 2009 年 至今,他一直在中国商飞工作,坚定地在中国大飞机事业中发光发热。
初入职场的黄建科被分配到了标准材料设计研究部 (如今的材料工 程部),担任工艺工程师。进入岗位之后,黄建科直观地感受到了身份 的转变和差异。“工作之后研究的具体工程问题,和学校里面研究的问 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不同于博士阶段专注于细分领域的学科研究,我 在工作岗位中承担的具体工作范围更广、要求更高。”除此之外,相比 起一些毕业于传统航空院校的同事,材料专业毕业的他当时对于飞机的 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因此,为了尽快达到岗位的要求,他主动利用业余 时间“再学习”。谈及这段经历,黄建科也颇有感触:“尽管我是工科背 景出身,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到了工作岗位上,一些具体要求 不一样,就需要我重新掌握那些知识直到能胜任这个工作。无论身处什 么岗位,端正的工作态度都是必需的。除此以外,还得有体会、有钻 研,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正是抱着不断“再学习”的热情和态度,黄建科对工作部门、对飞 机材料的理解和认知有了逐步的积累,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 业,他最终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深耕岗位:一以贯之,锲而不舍
大飞机事业任重道远,而材料验证工作是飞机研制中最基础的工 作,飞机上使用的每一种材料都直接关乎飞机安全。从 2012 年开始,黄 建科参与 C919 飞机第一项材料 MOC4 试验,至今已十年有余。首先, 需达到飞机适航标准,这是最基本的安全性要求,在这个基础之上,还 要追求经济、舒适、环保等目标。在这个过程之中,黄建科和他的团队 也遇到了重重关卡。“首先是标准符合的问题。飞机研制的适航条款中 陈列的大多是通用化、概述化的要求,要使材料符合标准、满足各种环 境下的要求,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检验。”在具体验证方案的设计上, 要和飞机的使用场景高度结合,不同材料在飞机上用来干什么、使用的 材料是什么功能,这些问题都要获得清楚的答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验 证,满足飞机既定的设计要求。其次,新兴材料的使用需要通过一套完 整的工程验证,这其中每一步、每一层级的验证,都需要达到预设的目 标。在设计验证方案时不光要考虑工程的约束条件,还需要把握时间和 资源。在材料的使用中,材料的基础数据积累较少是黄建科和团队经常 遇到的困难。他们需要在一段相对短的时间内、有限的资源环境下补充 和积累很多数据。在成百上千次的验证中,黄建科和他的队友们曾遇到 过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唯一能做的便是静下心来、反思原因,重新 规划试验矩阵。秉承着“一代飞机一代材料”的信条,黄建科在研制国 产大飞机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坚持了下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22 年 9 月 29 日,C919 大型 客机在北京获颁型号合格证,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 C919 大型客机 研制任务取得的阶段性成就,深刻阐释发展大飞机事业的重要意义,对 项目团队寄予殷切期望。回忆起十年来 C919 飞机材料验证的一步一步, 黄建科动情地说道:“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过 C919 飞机的洗礼,材料专 业已经积累出一套民用飞机材料使用规范体系和工作流程体系,也使得 我们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续挑战。”
从业经验:产学融合,材料夯基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坚持与高校合作打造具有创新实力的 校企联合科研机构,成立了大飞机先进材料创新联盟。而黄建科也认 为,产学研融合是一条必然的路径。“大量新型材料,最终的价值体现 在能够运用到工程项目之中。尤其是大飞机、核电这些国家级的重大工 程项目,运用国产材料提高竞争优势,是必由之路。”当发现高校科学 研究无法完全应用到工程实际时,需要人为地做一个“握手”,把优秀 的科研成果、机理研究应用到解决工程问题上去,这是现在学校和企业 之间合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以中国商飞的大飞机先进材料创新联盟 为例,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筛选材料、投入资源, 从而实现成熟材料的重点孵化。在这个基础之上,当材料达到了装机使 用的程度,仍可以追求性能、效率和结构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黄建 科引用实例,娓娓道来,叙述自己对产学研融合的理解,言语间倾注了 无限的热情和期待。
《科技日报》 曾梳理我国 35 项“卡脖子”技术,这其中有近 70% 的 技术与材料相关。当谈到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应当如何应对技术难关 时,黄建科也结合了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首先我们 应认识到,材料作为一个基础物质,是经常处于各国博弈最前沿的位置 上的。从根源上来讲,因为材料等基础性学科是构成国家科技实力的一 个基础,比如我国造高铁、卫星、核电等这些重大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 材料。”深耕材料验证工作领域数十载,黄建科见证着我国材料行业的 长足发展,更期待看到这一领域在未来有更大的突破。“如今在材料验 证领域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是比较少、比较分散的,在早期生产 加工时缺少统一的标准,过程的可追溯性也不那么好。所以有的数据不 可用,统计代表意义比较有限,这些都是未来相关工作中需要持续提高 的地方。”
指引前路:夯实基础,敢想敢做
谈到工作体会。首先,黄建科提到,大家到达工作岗位之后很可能 跟研究生阶段做的具体方向不会完全一样。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他认 为,从根本上来说,大学求学阶段做的研究跟实际工程之间的差异是客 观存在的。青年人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才能从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我经常和年轻的同事说,入职的三到五年内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这一行业在细分专业里面会大量接触很多一线的、实际性的工作,所以 要勇于承担责任,敢做、多做。”这是黄建科对年轻同事的嘱托,更是 他数十年来从业的经验和体会。
在当下,“生化环材,四大天坑”的言论甚嚣尘上,社会上许多言 论认为材料专业的就业前景、工作待遇不尽如人意。而黄建科认为,大 家应当用更开阔的眼界看待这种言论。“每一个专业都有一套完整的学 科体系,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作为基础学科,材料毫无疑问是很多领 域的基础。”评价一个学科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如果仅仅通过薪资待 遇、工作岗位来衡量,是单一的、片面的。“或许材料永远无法站在闪 光灯下最耀眼的位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材料的热度从来没有消 退过。我国要想打破技术壁垒,在重点工程项目上有突破,离不开材料 领域的发展和突破。”黄建科指出,而材料领域的发展离不开无数“材 料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也需要新一代的“材料人”坚定信心、提 高觉悟,“要有雄心壮志,世界科技巅峰我们都要奋勇攀登。”只有清楚 自己肩上的担子,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才能实现技术的突破、真正 做到实业兴邦。
为了加强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我国提出了实施材料强国的教育理 念。对于正在材料专业求学的学弟学妹们,黄建科也给予了建议,“年 轻的同学们应当培养一些基础能力,树立良好的心态,将来在就业选择 中根据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选择具体的就业方向。”他提到,要想在科 研领域攻坚克难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持续自我充实、自我提 高,在大的学科背景下根据实际需要“再学习”;第二,需要端正工作 态度,脚踏实地地完成本职工作,不断地在行业中汲取经验,走出一条 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第三,应当锻炼较强的心理素质,拥有良好的心 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易气馁,而要积极地解决问题、迎接 挑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飞机事业任重道远,扎实推 进制造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大飞机梦不懈奋 斗。这是黄建科恪守的使命,也是他数十年来的工作写照。在他看来, 作为华科大的“材料人”,应当具备潜心钻研、综合发展的能力,通过 求知的热情和良好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更要有攀登科技高峰、建设 材料强国的觉悟和信心。
本文节选自|《卓越材料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访谈录》
作者|李毅,李冲,蒋文海著
About us
主编:鹿|本期编辑:流星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