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日本一队考察团,来到罗布泊西岸的楼兰遗址,经过数天发掘,橘瑞超在土墙的缝隙中,发现几张破损的纸团,经过修复和拼凑,他们可以确定,此作乃中国现存最早的纸本信件——《李柏文书》,约成书于东晋咸和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专家研究,此作是前凉唯一有史书可证的文书遗迹,李柏乃前凉时西域长史,此帖是他写给焉耆王等几个国王的信件,一共分为3篇,第一篇是残纸真迹,另外2件,一个墨色浓润,残存9行字迹,另一个墨着枯涩,剩余12行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3封信件写于同一日,可是呈现的风格却略有差异,第一幅跟第二幅的姿态平和,气脉温润,具有几分魏晋雅士的舒润精密之气,笔法方面,没有一味采用中锋和折笔,多用尖峰入纸,运笔中侧兼具,意态更加灵活畅达,格调颇为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不乏拙质感,尤其是第二幅颇为明显,字体敦厚苍劲,行笔略显波折,具有鲜明的篆隶之风,同时还有几分楷书意态,线条清健纵逸,具有几分曼妙姿态,揭露古代真实书法,仔细观察,它与王羲之《姨母帖》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世常见的王羲之法帖,大多流逸俊美,少见浑穆古拙之风,然而日本所藏《丧乱帖》、《频有哀祸帖》等,却与国内不同,全卷沉雄跳宕、劲健流纵,与当时的时代特色相符,由此可见,王羲之书风不仅流逸俊秀,还有雄浑一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此作与《姨母帖》相似,因此日本学者认为“它和王羲之联系在一起考虑,更增加了其重要性,对于理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王羲之书法提供了参考”,至于第三幅,满纸“飞白”手法,字字张扬飞动、拙质苍劲,用笔十分老辣,跟《祭侄文稿》略微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李柏文书》被日本人带走,现藏京都龙谷大学图书馆,很多学者研究后,认为东晋时期,书家普遍技艺高超,王羲之并不是“主流”,还说“兰亭序书法也就是那个年代的随手体,王羲之也没有多少高明之处,只不过名人拉动书名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去这一观点,很多学者依据《李柏文书》的特色,和书写时间,结合王羲之书法的风格和出生年月,以及笔法大成的时间,加以推算和猜测,对“南帖北碑”提出质疑,大众普遍认为,魏晋分为2派,隋唐才逐步融合,而此帖发掘于楼兰地区,早已呈现流逸之态,并非一味浑穆严肃,因此“南帖北碑”观念,当有偏颇之嫌,王羲之秀逸姿态,也并非他所独创,而是早就具备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对《李柏文书》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