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热衷于纪念各种纪念日,毕竟过节令人快乐。这么多纪念日中,令俄国人比较难以忘怀的,瑷珲条约纪念日自然名列其中。

的确是这么回事,俄国人几乎每年都在以各种形式来纪念瑷珲条约,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俄国人感到骄傲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标志着他们得到了远东大片土地以及天然良港。

更令俄国人感到兴奋的是,他们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得到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在整个俄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几乎每一个俄国人,对此都感到不可思议,以至于他们相信了一个谣言: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俄国的。

没错,在俄国的教科书中,远东自古就是他们的地盘。黑龙江流域是他们在17世纪中叶,率先发现的无主之地。结果在与清朝的战争中,被清朝给抢走了。《瑷珲条约》无疑只是俄国收复失地的一个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瑷珲条约》并不合法

1858年5月28日,沙俄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逼着清朝的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这份《瑷珲条约》。

这份条约中,沙俄逼着清朝将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全部割给了沙俄。同时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变成了中俄共管地。

早在1847年,穆拉维约夫就派遣了探险队翻越外兴安岭,进入外东北地区考察。他们发现这里地广人稀以后,便不断派遣俄国探险队前来驻扎。

因此到了1858年,外东北已经有了不少俄国的营地。这都怪康熙时期颁布的禁关令,关内的人不准去关外开垦种地,关外的人,又大批量入关享福。一来二去,外东北有人才怪。

可问题是,1689年,中俄双方就东部边界,已经达成了共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外兴安岭是双方最合适的边界,这里山高水远,道阻且长,大家都没必要花费大量的军费在这里重点驻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换成黑龙江,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由于黑龙江轻易就能渡过,因此黑龙江两岸,都得严格把关,平添军费不说,还在无形中伤了两家的和气。

穆拉维约夫觉得,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所以他在1858年,开始逼着奕山就范。奕山都傻了,他不知道是穆拉维约夫的脑回路出了问题,还是彼此的翻译出了故障。奕山作为黑龙江将军,一个地方大员,怎么可能有资格签订割让领土的条约呢?

再说了,中俄之间,早就已经划定了边界,就是以外兴安岭为界,而且执行了100多年都没问题。怎么你说撕毁条约,就能撕毁条约呢?不打一仗,就能得到这么多土地?想啥呢?

结果穆拉维约夫就是不按套路出牌,非要在黑龙江对岸,放一晚上炮。住在瑷珲城的奕山,直接被吓坏了,立刻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这份《瑷珲条约》。

那么问题来了,这份条约合法吗?明显不合法啊,一个省级大员,能够决定领土的去留问题?这不是开玩笑嘛!所以说,不合法的条约,压根就没有执行的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俄北京条约》才是俄国人应该重点纪念的

俄国人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和一个地方大员随便签订一份条约,就想合法抢走人家那么多土地,这不是痴人说梦,又是什么?

那为什么穆拉维约夫非要签订这份条约呢?原因很简单,因为穆拉维约夫非常明白,当时仅凭自己的威胁恐吓,根本无法让清廷签订这份条约,所以只能逼着奕山签。

而奕山签订了这份条约后,甭管合不合法,至少沙俄手里有了一定分量的证据。在没有这份证据之前,沙俄想要和清廷进行任何形式的割地谈判,基本都不现实。

毕竟你并没有打败清朝的军队,所以没有资格要求清朝割让土地。可有了这份证据以后,沙俄就可以利用恰当的时机,向清朝提出相应的要求。

沙俄办不成的事情,英法联军能办啊。果不其然,1856年刚把沙俄摁在克里米亚半岛暴揍的英法联军,又在1858年到1860年将清军摁在地上一顿摩擦。

第二次鸦片战争,无疑给了沙俄巨大的利好消息。沙俄明白,是时候拿出《瑷珲条约》敲诈勒索一番了!

当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大沽口时,沙俄以调停人的身份,主动给英法联军献上了大沽口布防图,让他们顺利攻克了大沽口,继而拿下了天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英法联军打算就此罢手时,沙俄觉得火候不够,又怂恿他们继续攻打京城,并且一再强调,只要打下了京城,那你们向清廷提出任何条件,他们都会答应。

不得不说,沙俄当局还是太懂清廷的,都是一路货色,谁还不知道谁啊。在沙俄的怂恿下,英法联军果然打下了京城,此后就是谈判了。

英法能从谈判中获得大量好处,这并不意外,毕竟人家在战场的确打败了清军。可沙俄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却取得了比英法大得多的好处。

1860年,在沙俄的逼迫下,清廷与之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这份条约不仅承认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而且还将《瑷珲条约》中规定的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俄共管地,一股脑也全都割给了沙俄。

这么一来,整个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就实实在在被沙俄给割走了。《中俄北京条约》可是清廷与沙俄签订的条约,自然是有效的。因此,俄国人要纪念,也应该纪念这份条约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瑷珲条约》的象征意义更大

其实倒不是俄国人不愿意纪念《中俄北京条约》,而是这份条约的签订过程,毕竟没那么光彩。这份条约在侮辱清廷的同时,也变相地将俄国的本性给暴露了出来。

  • 首先,这是一份秘密条约,当时签订的时候,沙俄特地强调,不准清廷公开。为啥?因为沙俄担心英法不答应。毕竟出力较多的是英法,但获利最多的却是沙俄,英法自然不会答应。
  • 其次,沙俄基本没出力,却假借调停人的身份,通过威胁恐吓的手段,得到了这么大一块地盘。这要是传出去以后,谁还愿意请俄国人来充当调停人呢?你小子说是来调停的,结果是来吃大户的啊?
  • 还有,不费一兵一卒,轻易得到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甭说俄国人不敢想,放眼世界,英法等列强,也不敢想啊!这哪里是人类能办得出的事情呢?俄国还想留着清朝这个大户慢慢吃呢,他们可不希望秘密泄露出去以后,英法这些比俄国强的列强,先下手为强,到时候俄国岂不是只能喝汤了?

所以说,自带太多不便利的成分在里面,因此《中俄北京条约》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却一直不会被重点拿出来作纪念。

至于《瑷珲条约》,对俄国来说,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份条约,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当穆拉维约夫逼着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后,立刻写信给沙皇报喜,因此海兰泡得到了“布拉戈维申斯克”的名字,其俄文意为“报喜城”。

沙皇对穆拉维约夫的表现也非常满意,不仅写了嘉奖信,而且还加封其为阿穆尔斯基伯爵,也就是黑龙江伯爵的意思。

《瑷珲条约》之所以能超越一系列中俄其他条约,主要是因为这份条约的意义重大,这是俄国首次战略东移后,取得巨大成果的标志,是如今600多万远东俄国人,能够拥有安身立命之所的主要原因,自然会被若干俄国人尤其是远东的俄国人铭记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寇可往,吾亦可往,《瑷珲条约》对我们的教育意义也很大

虽然很令人气愤,但咱们如果冷静下来去看待这件事,就能从中学到东西。当年沙俄是趁着清朝腹背受敌之际,趁火打劫,从而通过《瑷珲条约》这份不合法的条约,得到了外东北的大片土地。

那么如果某一天,他们也遇到了腹背受敌的情况,咱们是否可以如法炮制呢?别在这个时候讲什么礼义仁智信,在大是大非面前,那不是道德,而是束缚。寇可往,为何我们不可往?

《瑷珲条约》不仅教育着每一个俄国人,让他们在东方人面前可以昂首挺胸。同时也教育着每一个华夏子孙,在遇到机会的时候,就应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放下思想包袱,才能一雪前耻,成就不世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