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整理自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王璞先生在视频号“全国劳动模范王璞”上发表的管理效应系列视频。

281 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效应是说人们由于过去在某件事上付出了成本,他就会在这件事上继续加大投入,即便这种投入是机会成本,不值当,是一种不理性投入,他也会投入。

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想翻盘?或者想减少浪费?不管什么原因,沉没成本效应告诫我们在做新的决策时,该舍就舍。

282 最高气温效应

最高气温效应说的是人们认为下午2点时气温最高,其实这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为什么?因为白天尤其是中午积累的热量会在下午2点时感觉温度最高。

这个效应在我们经营中非常重要,比如说你的货品、商品卖得最火的时候,你的口碑最好的时候,也可能是你快要下山的时候,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未雨绸缪,这就是这个效应带给我们的启发。

283 普雷马克效应

普雷马克效应是指用喜欢的东西去激励一个人去完成他不喜欢的东西。它源于一组实验:

让一些人选择是喜欢糖果还是喜欢游戏。有的人喜欢糖果,有的人喜欢游戏,更为有趣的是如果让喜欢糖果的人去玩游戏,用什么激励他?用糖果激励他。如果让喜欢游戏的人去吃糖果,用什么激励他,用游戏激励他。

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先完成作业我再让你看电视是不是家长经常用的对付孩子的办法,就是源于这个效应。

284 柯勒拉多效应

科勒拉多效应是说人们更容易记住积极的回忆,而不容易记住消极的回忆。

我怎么觉得正好相反。您觉得是相反还是同意他的说法?请留言。

285 德尔塔效应

德尔塔效应是指把家庭情感引入公司文化、公司制度中就会对企业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这是美国航空公司德尔塔公司率先开始使用的,因此被称为德尔塔效应。

286 提塔效应

提塔效应是指时间和空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现象,它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在1931年做实验发现的。

比如说在手心上有A、B、C三个触点,当我们A点触动它和B点触动它时,它俩间隔时间如果长于从A点触动再到C点触动的时间间隔,人们往往认为A点到B点距离长于A点到C点,理解了吗?

287 原型效应

原型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的判断受到典型形象的影响,比如你看到一个高大威猛的男生会判断他是搞体育的,再比如说你看到一个大长腿的美女,你会认为她是模特,都属于原型效应。

288 证人的记忆效应

证人的记忆效应是指证人认为自己的回忆是准确的,但是事实上可能不准确。但是同样是证人,让他记一些其他知识,他认为记的是准确的,往往也是准确的,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原因可能如下:

记一般知识是有标准答案的,所以他自己跟标准答案的差距、他自己判断的是比较准的,但是作为案件的证人,他在回忆他认为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所以他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记忆能力,认为是准确的,其实不准确。

289 布鲁克斯效应

布鲁克斯效应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布鲁克斯提出的,他说增加人手,并不会使项目进度缩短,反而有可能延长。这个是不是中国老话说的“三个和尚没水喝”?

290 费斯汀格效应

费斯汀格效应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10%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决定的,还有90%是由于他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的反应决定的。

比如说你早上上班,车碰了,这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但是你对车碰的这件事做出多少种选择,导致多少种结果,占90%,理解了吧?

291 增减效应

增减效应说的是人们对喜欢自己不断增加的人给予更多的喜欢,这是通过实验来的:

让一个人评价4组人,这个人对第一组人给予全是表扬式的评价,对第二种人都是给予批评式的评价,对第三种人给予先表扬后批评式的评价,对第四种人给予先批评后表扬式的评价。

评价完了以后,让这4组人反向对这个人进行判断,进行好恶的判断,进行喜欢程度的判断,结果是第四组人对这个人的评价判断最好,也就是说先批评后表扬,对这个认可更高,反而全部是表扬的,评价也没那么高,全部是批评的,那就更糟糕了,先表扬后批评的评价也不是太高,所以这就教会我们对一个人的判断和评价,要给予先贬后褒的方式,这就是这种效应教会我们的做人做事的方法。

292 折中效应

折中效应说的是当消费者的偏好、或者对某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好判定的时候,他往往取中间价格来购买。

比如说一家饭馆的定价有100块钱菜,有50块钱菜,有20块钱菜,这时候消费者往往选择了50块钱的菜,定低了,不好意思,定高了,好像又不愿意付出太多金钱。另外一家饭馆是这样定价的,他有200块钱菜,有100块钱菜,也有50块钱菜,消费者往往选择100块钱菜,道理都是一个道理。

这种场景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比如说理发店定价也可以这样定,这些场景上的应用都是不知不觉有了这种效应的影子。

293 阿尔马德效应

阿尔巴德效应是匈牙利企业家阿尔巴德提出的,他说一个企业是否成功,就看他对别人的需求了解多少,了解了别人的需求,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了解并满足了别人的需求,这个企业就成功了。

294 过度学习效应

过度学习效应是德国学者艾宾浩斯提出的,他认为当一个人掌握一个知识点之后,还要反复多复习几遍,多温习几遍,这样才把知识掌握得牢固,或者说长久不忘。

过度学习效应过度到什么程度呢?过度到原来掌握一个知识,比如说花一小时,这个时候你再花30分钟温习知识,100%一150%这个度是最合适的,当然你学知识初步掌握用一小时,你再花10个小时复习可不可以?可以,但是这个就有点浪费时间了。

295 败事者效应

败事者效应也叫搅局者效应,还叫奈德效应,他说的是本来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或者因素导致更有胜利在望的那个事儿、那个人失败。

比如说在两党竞争中第三者出现,他在两个均衡的势力中反而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反而起到了一根稻草压死一头牛的作用,这就是搅局者效应。

296 睡眠者效应

睡眠者效应指的是一个人被劝说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强了,原因是在一开始你被劝说的效果受到信息源和信息内容双重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只受到信息内容的影响,因此可信度增强了,更加信任这种劝说了。

297 心智耗损效应

心智耗损效应是指敏感、犹豫、优柔寡断、不自信等等带来情绪上的变化,从而使自己产生疲倦感。

298 信息超载效应

信息超载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接受的信息过大的时候,他的理解或者决策的能力会下降。这说明在今天能很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对一般人、对一个能力差的人不见得是件好事。

299 强迫选择效应

强迫选择效应是指当需要人们做出判断或选择的时候,尽量避免用是否,而是给他一个选项。

比如说,今天咱们一起吃饭吗?这就是是否。那你换一种说法,今天我们吃火锅还吃烧烤?用这种方法,他就会被你所设的命题而影响,他选择吃火锅或者吃烧烤已经不重要,事实上已经选择了和你一起吃饭。

300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指的是记忆材料在整个系列里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比如说首因效应,再比如说记忆效应,首因效应说的是排在第一位的那个材料你更容易记住,记忆效应是指排在最后一位的材料你更容易记住,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

301 沉默螺旋效应

沉默螺旋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发现他自己的观点是少数派的时候,他往往倾向于不表达出来。他没看到自己相同的或者说赞同的观点出现,或者说他赞同的观点出现了,但得到了别人的批评,这时候他一般表示沉默。

302 布莱德利效应

布莱德利效应源于一位黑人叫布莱德利,竞选前,他在测评中、在普调中的得分率遥遥领先,结果在投票后他却一落千丈,名落孙山,所以这种效应就被称为布莱德利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效应?是因为白人在测试的时候,为了表明自己不歧视,往往选择了他,但是到真正投票的一刻,这些白人又没有投他的票,布莱德利效应你懂了吗?

303 奥格威效应

奥格威效应是美国广告业企业家奥格威提出的,他说如果你总是聘用比自己差的人,你的公司就会成为侏儒公司;如果你总是聘请比你水平高的人,你的公司就会成为巨人公司。

304 奥卡姆剃刀效应

奥卡姆剃刀效应是十四世纪英格兰人奥卡姆提出的,即简单有效原理。越是简单的越是长久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句话对我们当下启发太大了。

305 阿尔布莱特效应

阿尔布莱特效应是指一群聪明人如果放进一个组织,也可能做出愚蠢的决策,犯愚蠢的错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9年美国宇航局发射卫星的时候,一组人员用英理编制程序,一组人员用公理编制程序,两组绝顶聪明的人结果造成了重大事故,因为英里和公里他们之间没有沟通,做了愚蠢的决策,导致愚蠢的后果。

306 艾奇布恩效应

艾奇布恩效应是英国人艾奇布恩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你碰见员工不认识,就说明你的公司有点大了。

我用他这个标准一套,我10年前北大纵横只有几百位合伙人的时候,我就有的不认识了,现在1000多位合伙人,我肯定不能一一叫出名字,是不是北大纵横有点大了?我觉得也不能这么理解,请留言说出您的观点。

307 巴菲特效应

巴菲特效应是指美国股神巴菲特提出的人云亦云是挣不到钱的,具体有三点:

第一,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市场。

第二,发现别人意识到了、但没有去做的市场。

第三,当别人已经做了,要发现与众不同特色的产品、服务、市场。

这三句话对我们今天做企业的很有启发,这也是投资人青睐的方向。

308 布里特效应

布里特效应是指一个企业如果不做广告,就像对异性暗送秋波对方不知道一样,这是英国广告学家布里特提出的,称为布里特效应。‍‍‍‍‍‍‍‍‍‍‍‍‍‍

309 柏林效应

‍‍

柏林效应是法国人柏林提出的,他认为成功是大的障碍是不断取得的成功。换句话说,不断取得成功后,你下一步的行为、动作、目标就会有一种惯性思维,依赖于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过去的成功经验反而是下一步成功的陷阱。这就是柏林效应告诫我们的。‍‍‍‍‍‍‍‍‍

310 彼得斯效应

彼得斯效应是美国人彼得斯提出的,他认为为产品100%的完美所做的努力可能会导致市场的丧失。

这个跟我们现在一个时髦的词儿“迭代”有关。一个产品、服务推出,很快有1.0版本,通过市场的检验,有毛病、问题,马上改进,迭代成2.0版,逐渐逐渐迭代,迭代思维可能就是受彼得斯效应的启发而在激烈竞争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