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交发言已经成为大部分市民的日常。网络社交在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因言论发表过激而引发的网络侵权纠纷。

如何把握言论自由的尺度?网络辱骂行为又将带来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博白县人民法院旺茂人民法庭法官现身以案说法,为市民解答法律疑惑。

两女子在网络上互骂

双双被判赔礼道歉

2022年,黄思(化名)怀疑其丈夫陈维(化名)与李莉(化名)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便通过网络平台辱骂李莉,而李莉也不堪受辱便也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黄思的照片并配上文字侮辱,最后演变为双方互相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人身攻击,并引起众多网友围观且评论。后双方经协商未果后,便双双向博白县法院旺茂人民法庭提起诉讼,控诉对方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声誉。

经法院审理后,双方都承认了各自的侵权行为。法院试图通过调解的方式促和双方纠纷,但因双方分歧过大,各不相让。法庭调解未果后依法判决双方均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删除各自在网络平台上针对对方的相关视频,并各自作出书面赔礼道歉。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网络发言需文明

情节严重者可入刑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主办该案的法官介绍,在网络社交中偶有出现一方利用社交媒体来评论、攻击另一方的现象,或因某一个社交媒体作品引来持不同观点的多方“看客”试图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说服、攻击与另一方,从而出现群体性“打嘴仗”的现象。

法官表示,在互联网辱他人或者互骂,包括发表有辱他人人格的图片、音频、视频、文字、评论等行为的,不仅有背道德,而且可能触犯法律,当事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官提醒,目前正处于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市民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要谨言慎行,发布的言论应当实事求是且遵守法律法规,在网络交流中要保持文明礼貌,避免使用侮辱性或攻击性的语言来攻击他人,主动还互联网一个清朗的社交环境。

那么,网上骂人,当事方可能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法官释法表示,根据骂人情节的轻重、造成的后果等行为,骂人的一方将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行政或刑事上的三方面责任

在民事责任方面:网络上的辱骂行为可能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每个自然人都享有名誉权,网络上的辱骂实际上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在行政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因此,网上互相骂人的双方都可能面临这样的行政处罚。

在刑事责任方面:如果辱骂行为情节严重,例如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严重后果,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意味着,如果网上互相骂人的行为达到刑事责任的界限,双方都可能面临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