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6年是我国第一次用联欢会的方式庆祝春节,这一年毛主席在中南海设宴,款待为新中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各界人士,但就在这次宴会上,却发生了一件“趣事”。

刚回国不久的科学家钱学森,手持请柬在宴会厅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愣是没找着自己的座位。因为请柬上写着他的位置在三十七桌,但到了地方他却找不到自己的名字牌

就在疑惑时,工作人员领着他来到了一号桌,这时他看到自己的位置竟然在毛主席的旁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手起家的新中国

1950年,新中国才刚成立一年,百废待兴,跟那些西方国家相比,咱们的科技水平还远远落后。更让人发愁的是,科研人才十分稀缺,据说全国上下加起来还不到5万人。这就好比打仗,手里没家伙,兵也没几个,这仗还怎么打。

英国有个叫李约瑟的学者,就曾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叫“李约瑟之问”,他说中国古代科技那么牛,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在中国搞起来呢?

这个问题听着十分扎心,也让我们想了很久,难道咱们真的落后了吗?当然不可能。

1956年,“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响起,那一年,全国上下都兴起了一股学习科学的热潮,很多知识分子都投身科技建设中。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第一个科技发展计划——“十二年科技规划”。这项计划的提出给新中国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人感动的是,像钱学森、华罗庚、赵忠尧这些在国外首屈一指的科学家,克服千难万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心一意搞建设。

对此,钱学森还说过一句特别提气的话,“外国人能搞的,咱们中国人难道就不能搞?”

凭借着这股拼劲,他们带着全国的科研工作者们,日以继夜、呕心沥血,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1964年10月16日,是一个伟大的日子,这一天咱们自己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消息一传出来,全国人民都沸腾了。紧接着在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正式迈进了太空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弹一星”的成功,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也是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有骨气,更有有能力!

从“最高待遇”到遍地开花的科学春天

1956年2月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设宴招待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森也在被邀请之列。此时的钱学深刚刚回国三个多月,接到邀请时倍感荣幸。

请柬写着他在第三十七号桌,但当他拿着大红请帖到达宴会厅时,却找不到自己的名字,这分明就是第三十七号桌啊,怎么回事?正当疑惑不解时,只见工作人员走来,直接将他领到宴会厅最前方正中的一桌——1号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他看到自己的座位就在毛主席的右面,紧挨着毛主席,钱学森十分的惊讶!原来当初毛主席在看到座位名单时,把他的名字从37桌划到了1号桌。

就在这时,毛主席走了进来,“来,来,学森同志,请到这里坐。”毛主席热情地邀请钱学森坐在自己旁边,还伸出五个手指头对他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呀,对我们说来,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得多。我现在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
由此也就有了那张钱学森坐在毛主席右面的经典照片,同时这也是钱学森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谈话间,毛主席说的最多的就是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希望他多多培养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毛主席还曾多次接见钱学森,从他对钱学森的礼遇不难看出,当时国家对钱学森有多么重视。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搞科研最要紧的就是人才,而钱学深也不负毛主席所望,不仅身先士卒不说,还特别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科研力量。

当时的他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可即使再忙,他也要抽出时间来给年轻人们上课。而且他的课一点也不枯燥,总能把那些复杂的理论知识,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大家听。

很多听过钱学森讲课的学生都说,钱老师的课真是听得人如痴如醉,受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钱学森,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老前辈,他们都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一代。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一大批青年才俊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科技事业的栋梁之才。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这给广大科技工作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从那以后,中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1978年,有个叫白春礼的年轻人,考上了中国科学院恢复招生的第一批研究生。博士毕业后,他完全有机会留在美国发展,但他毅然选择了回国,投身到祖国的科技事业中来。

为了节省科研经费,他经常骑着一辆三轮车,到处去废品站淘换一些还能用的零件和设备,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弯道超车,中国突破

而要说最近几年中国科技领域的“明星”,那量子通信技术绝对算得上一个,别看这名字听起来有些高深莫测,其实它跟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就好比过去咱们寄信,会担心信件半路被人拆开偷看,而现在有了量子通信,就相当于给信件加了一把锁,别人想看也看不了,由此安全系数极大地提升。

说起中国量子通信技术的突破,白春礼院士可是功不可没,当年他带领着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为中国在量子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白春礼院士再次推动了量子通信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他从北京发出一句问候“你好”,通过量子保密“京沪干线”,又经过“墨子号”卫星,跨越了半个地球,传到了万里之外的奥地利。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标志着中国在迎接“第二次量子革命”中走在了前列。

说到“墨子号”卫星,那可是咱们中国人的骄傲,它是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2016年8月16日发射升空,主要任务就是在太空和地面之间进行量子通信实验。

它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的太空竞赛中,也抢占了先机。

除了“墨子号”,咱们还有一项“黑科技”,那就是光量子计算机,它是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运算速度相当快,比目前最快的经典计算机还要快好多倍,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新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要说到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还得是“京沪干线”量子通信骨干网络。这条网络全长2000多公里,连接着北京和上海,沿途还经过济南、合肥等城市。有了它,咱们的银行、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重要部门,就可以实现绝对安全的通信了。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如今的“领跑”,中国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充分证明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实力和速度。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回首过去,从“两弹一星”到“墨子号”升空,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让我们倍感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咱们在很多领域,都得跟着别人后面跑,人家搞出来什么,咱们才能学着做。而现在咱们不仅能够跟别人齐头并进,甚至在一些领域,已经开始领跑了,这是咱们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跨越。

而中国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钱学森等科技人才在那个年代的付出和贡献,当然也跟毛主席等领导人重视科技人才、给咱开了个好头有关。

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从“自行车”到“量子通信”,从被人“卡脖子”到如今在一些科技领域领跑全球,谁又能想到,这条科技强国之路,咱们中国仅仅用了短短几十年。

这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更是国家的强大支持!

参考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