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在转眼间,英国大学的新学期开学季已然来临。许多前往英国留学的学生已经紧锣密鼓地完成最后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一切顺利。我们看到,学生已然做好签证、机票、信用卡、相关材料等方面的充分准备。
而另外一点还要注意的是,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如何防止被电信诈骗——这关乎到学生的“钱袋子”,乃至后续的留学之旅。就在近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提醒赴英求学的中国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通过对常见诈骗套路的解析,学生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掉入电信诈骗的“大坑”。
识别常见诈骗套路,谨防被骗
常见的诈骗套路,主要包括“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虚拟绑架类 ”“虚拟服务”以及“虚拟换汇”等。以“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为例,诈骗分子往往自称 “银行客服”“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等身份与受害人联系,以涉嫌洗钱、银行卡涉案、被冒用身份等理由,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并将电话转接至国内“公安机关”。
随后,诈骗分子扮演假警察。为获取信任,通常转移到指定聊天软件(一般为境外社交软件),向受害人出示案件受理书、通缉令、警官证等,进一步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控制,从而骗取钱财。如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应及时与中国驻英国使领馆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而“虚拟绑架类”诈骗方式,则是指诈骗分子首先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致电受害人,谎称其涉嫌重大犯罪,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迫使其离开居住地,前往宾馆或第三国,并要求切断手机等与家人或亲友联系的渠道,还会要求受害人自书“个人情况自白书”、定时汇报行程及个人状态,以对其进行精神控制。
随后,诈骗分子引导受害人拍摄被绑架的照片、视频。在受害人与外界“失联”期间,诈骗分子会冒用受害人身份联系其家长,谎称孩子被“绑架”,并发送事先拍摄好的照片或视频以证明“绑架”真实性,骗取巨额“赎金”。如接到声称“警方办案”“协助调查”等可疑电话,切勿轻信,及时通过官方渠道联系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或向所在学校学生部门核实求助,并及时告知家长相关情况。
“虚假服务”的套路,是诈骗分子伪装成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房东或中介、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等身份,在网络社交工具、网页、搜索引擎等渠道发布广告,声称可提供办理签证、租房、升学、代写论文等服务,吸引有需求的群体。诈骗分子伪造虚假资质证明、房产证明等文件,使受害人相信其可以提供帮助升学、办理签证、租房等服务。
受害人交纳服务费后,却未能得到相应服务,待与对方再次联系时,发现已被拉黑,或是对方以其他理由继续诱导受害人转账。对此,学生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购物、服务平台,对异常低价的商品务必提高警惕。租房也要通过正规中介,签订合同前应认真查看核实中介资质等。
英国留学,有新趋势
从各国留学的情况看,英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留学目的地,留学热度居高不下。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显示,2022/23学年,在英国高校就读的中国内地学生人数为154260,同比增长1.69%,在非欧盟国际学生中占比23.25%,排名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当下部分英国高校在放宽申请门槛,来满足更多学生的深造意愿。
在选择英国大学时,学生首先要了解院校背景。英国拥有众多世界知名高校,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面对这些高校,学生需了解各院校的学术水平、专业排名、校园环境等。
其次,学生要明确专业方向。英国高校的专业设置非常丰富,申请者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专业。同时,学生还需了解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就业前景。
最后,学生要考虑地理位置。英国的地理位置对留学体验有很大影响。伦敦等大城市的院校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但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而小城镇的院校则环境宁静,适合潜心学习。
当然,学生对自身也要有清晰的定位。一方面,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估。在申请前,申请者需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学术背景、语言能力、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等。这有助于申请者,更准确地定位自己的留学目标和方向。
另一方面,学生要了解录取要求。不同院校和专业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申请者需仔细研究目标院校的录取标准,确保自己符合申请条件。在了解录取要求后,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申请计划。包括准备申请材料、参加语言考试、递交申请等。
凭借卓越而优质的教育资源,英国在全球教育领域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里拥有世界顶尖的学府,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设施,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知识汲取渠道。再者,英国成熟的社会和市场体系,为留学生提供了稳定的生活保障和广阔的实践平台。正因如此,英国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学生留学的热门目的地国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