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的东平县接山镇,近年来,发挥农业乡镇优势,突出发展“农字号”项目,坚持优调整、兴产业、强治理、重生态,打造了农业稳产增产、农村稳定安宁、农民稳步增收的乡村振兴“接山接福”新质品牌。

接山镇党委书记焦阳告诉记者:“接山镇着力打造‘为民接福,为民解忧’品牌,以民生福祉为根本,打造特色农业,为老百姓接‘富’,守牢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安保维稳等底线,让百姓更有‘福’。可以说,‘接山接福’不仅是接山的名片,更是我们的美好愿景。”

3.5万亩大棚趟富路

苍邱一村村支部书记李培新带头拿出个人存款20万元和其他村干部共同筹集40万元作为设施农业启动资金,流转土地,建设大棚。在李培新书记带领下,全村共流转土地1700余亩,发展大棚1200余亩,主要种植贝贝南瓜、甜瓜、泡椒等作物,亩均效益达1万余元,全年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

接山镇分工农业负责同志说:“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想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接山镇锚定“富民强村”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坚持以典型带动促整体推进,推动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了“一线两区三带”6个万亩示范片区,流转土地5万余亩,建设大棚3.51万亩。建立“专班+技术员”技术服务机制,提供品种推荐、种植技术、棚间精细管理等“保姆式”服务。抓好市场销售关键环节,实行“订单式”种植模式,确保农产品“有路可销”。目前接山镇春瓜秋菜模式已经形成,春茬主要种植贝贝南瓜、西瓜、甜瓜等作物,秋茬主要种植辣椒、茄子、豆角等作物,冷棚亩均效益超过2.5万元,暖棚亩均效益超过5万元,总产值达1.4亿元。承包大棚群众达到1500余人,带动全镇就业4600余人,务工群众年增收2.5万元,形成了52个村“村村建棚、争相包棚、人人受益、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

苍邱一村、牛山庄村等15个村,原来村集体收入不到10万元,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年集体收入均超过20万元,有13个村集体收入超50万元。

宜居乡村带福音

该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依托红色资源,精心打造山神庙八路军115师后方医院旧址,立足丰厚的自然生态禀赋,打造集红色文化传承、特色农业发展、乡土文旅交融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着力筑牢红色文化之“魂”、绿色发展之“基”,走出了一条“红绿”交相辉映的特色发展之路。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建立乡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每周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观摩评比,打造干净宜居舒适的乡村环境。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镇52个村对饮水、供电、改厕、改暖、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彻底清理秸秆、杂草、垃圾,利用地边、沟沿等种植特色作物,形成别具一格、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牛山庄村为破解部分村民农业生产不便的难题,在村内陆续安装摄像头50余个,目前已达到全村覆盖;2021年开始陆续提升人居环境,累计投入70余万元,铺设路沿石1000余平方米,栽种绿化树木1000余棵;2022年修路3000余米,铺设暗管15000余米;2023年,共打机井5口、安装路灯50个,推动民生事项落实落地,增强了村民凝聚力、向心力和奋进力。

善法善治建福祉

2024年3月,来自湖南的农民工朱某到镇矛调中心反映艾特硒公司拖欠大棚建设工资。镇党委政府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多方沟通协调,联合县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大队,法治中心、执法局全力攻坚,历时8天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追回工资30余万元,后护送他们踏上回家的列车,化解了这一复杂矛盾纠纷。

该镇探索乡村善治有效途径,构建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现代乡村治理模式。建立预防前置、排查受理、即接即办、多元化解、保障有力“五位一体”接山模式,做好“网格+警格”融合文章,打造“接忧送和”红色调解品牌,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管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治理经验。制定了“三五工作法”,每个月5号、15号、25号召开工作例会,各网格员总结经验,探索方法;落实网格员每日坐班办公制度,各管区网格长每周到所辖村至少开展一次走访巡查,通过“双线运行”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诉求、排查矛盾纠纷,打造了和谐稳定的群众福祉。(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通讯员 张心宇)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