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金的光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岳西的光岩,绕不过去的是太湖百里的刘紫芳。从太湖她的住处到岳西光岩,骑摩托车需要2个小时,却总是看她乐此不疲地往返,美食加美景扔满九宫格,更有甚者,还带上有声有色有图像的视频,终于忍不住了,起身,去光岩。

这光岩也不是我们想去就能去,还得拽上刘紫芳才能成行。她不去,我们没饭吃,那里大娘不烧客家饭;她不去,我们难看到光岩的景,因为山路不好开,要熟手。所以,我们还得请上她的虎哥开车带我们,所幸,她的虎哥热情,满口答应:包在我身上。一切妥当之后,坐等出发。还真没有哪一趟旅行如光岩这般费劲费力费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抵达光岩的路实在是不好走,高速下来以后,虎哥早已经在此等候,接上我们朝光岩去。同时到达的刘紫芳骑着她的摩托车在前面带路,山路急转弯道多坡度大,有两个转弯接近360度,时而近乎俯冲,时而又加大油门盘旋而上,虎哥开车紧跟其后,但是还是时常看不到前面刘紫芳的身影,所幸有摩托车马达轰鸣声的指引。越接近山顶人家路越难走,也越来越窄,水泥路也成了土路,弃车徒步,是抵达光岩高处人家的唯一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被称为是银河之上,仙境光岩。古村落还保留着泥瓦土屋,典型的民居样式,漫步在古村落的小道上,脚下一条横亘的石板桥已经很光滑,足见岁月悠长。眼睛之上的一处老屋看着就了无生气,探询之下果然是去年最后一位大爷走了,老屋就从此紧闭,只有屋外的墙壁上的藤蔓不知故人去,还在自顾地攀爬,留恋春夏秋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访的一户土屋进门是庭院,柴垛整齐码放,瓜藤蔓延,不知什么时候一粒辣椒籽无意掉落了在石头缝里,无人问津却承蒙光阴照顾兀自成长,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收获颇丰。屋内土木混合,木色斑驳,土屋陈旧,泛着时光的渍黄。厅堂之上几幅红色主题的图画是六十年代的印记,固定在墙上的荣誉是老屋主人曾经奋斗的青春。老屋的主人只有老夫妻两人,四个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去了城里打工安家。老夫妻俩在这里住了五十多年,舍不得离开,几十年的生活已经和老屋融为一体。山里人家的老屋不像城里那么讲究,窗档子上梳子,夹子,皮筋随意搁置,木头上钉一个钉子挂上一面镜子就是晨起梳妆的地方,转角一个三角架子就是洗涑之处,屋顶上一个长钩挂着一个盖着一块红色老花布的竹篮,真想掀起来看看里面是不是也像小时候外婆家的那个吊篮,都是一个个攒劲揉搓的饭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楼木梯上一只猫静静地卧着,听见动静,半眯的眼睛懒懒地睁开,四目对视,仅三秒又继续假寐,对于我们的到来没有一丝想动的意思,故意逗了它一下,一声长喵,倏然而逃,不见踪影。循梯小心翼翼上得二楼,轻抚围栏,年久已经有些轻微的晃动,忍不住还是伸头畏身,远处的山脉和天空近在咫尺,高大繁茂的后山植被延长搭在屋檐下,是大自然赠与人家的秋天的红叶。每一季,数十年,半个世纪,没有承诺却总是能如约而至,人与自然像老朋友一样心有灵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发之前,刘紫芳特意打招呼,让我们早上别多吃,咬咬牙,索性早上空腹出门。每每山里人家的厨房是我最贪恋的地方,土灶大锅,总是会有神奇地魔法蹦出很多搪瓷瓦钵盛放的美食。地里现摘的萝卜白菜、晒干的豇豆笋干,清早泡发的木耳和菇子,就是简单的佐料,锅笼里丢一把柴火,铁铲碰铁锅,迅速的翻炒,转眼就是一盘佳肴。米饭上面摆放着几碗炒好的菜,灶台旁支棱起的桌上几支老旧的土炉上温着炭火,烧好的锅仔小火慢炖,飘出来的都是大娘淳朴的待客热情。围绕着锅沿的土菜,虽然没有城市里那些精致菜肴的繁琐摆盘和复杂调味,却有着最纯粹的口感,每一口都能吃到食材原本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领我们前来的刘紫芳央求让大娘再做一次裹粉苋菜,借着塞火的名义迟迟赖在厨房就是为了这第一口美食,当然不甘落后的我自然也不会离开厨房,不顾起锅高烫拎起一块放进嘴里,新鲜的蔬菜裹着清香的小麦粉,经过油沥,酥脆鲜香,哪还顾得上去看虎哥的航拍,第二块、第三块很快被我拎入口中。趁大娘不注意,转身又去偷吃了一块咸鱼,钳几粒花生米,咸香蓬脆,一上午的空腹终于有了满足感。上桌更是反客为主,仿佛自己不是一个外来的游客,而是久别归家的孩子,照着故乡的美食就是一顿大快朵颐。

晌午,太阳穿云层而出,照进土屋,和大娘相对而坐,她面容姣好,始终微笑,温暖自然。越是在那自然条件落后的地方,人的眼神越发清澈纯洁。岁月从不败美人,时光又怎能辜负这美好的世间?像此时的光岩,百年之后,依然安静古朴却泛着流金的光,闪烁于眼,感动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 | 陶红

图片 | 刘虎 塔影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