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援引路透社报道,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称,10月11日,一艘“中国海上民兵船”故意撞击了一艘正在进行海上巡逻的菲律宾巡逻艇。在15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彭博社记者提问,菲律宾政府就相关事件批评了中国船只的行为。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据我了解,真实的情况是菲方公务船在中国管辖海域以危险方式航行,并与在该海域正常作业的中国渔船发生擦碰。”毛宁指出,菲方上述行为侵犯了中方主权,严重威胁中方渔船和人员的安全。

毛宁的发言中明确提出两点:首先,这起事件发生在中国主权海域,菲律宾船只属于非法侵入;其次,菲律宾船只的航行方式本身就充满危险,责任完全在菲方。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政府并没有立即公布这次撞船事件,而是选择在事件发生4天后、即东盟峰会结束后才向外界发布。这其中的时间差透露出一个极为关键的信号:菲律宾政府似乎有意选择推迟公布撞船事件,甚至在试图在东盟峰会上营造出自己“受害者”的形象,以此来博取国际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根据以往菲律宾擅长倒打一耙,这才是事实真相。要知道过去中业岛还算相安无事,菲律宾之所以在中业岛挑事,是因为美国不想南海安静下来,美国希望南海紧张,最好挑动东盟和中国对立,对中国而言,东盟是大后方,双方连续多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可以说东盟算是中国的基本盘,如果东盟和中国出现裂痕,那么中国经济和国际战略将遭受重大影响和损失,所以美国才要求菲律宾制造南海紧张局势,破坏中国和东盟大局。

中业岛事件,看似只是一起简单的海上摩擦,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因素。美国虽然是个域外国家,但总是在南海事务上插手不断,目的就是为了抑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将南海视为其“印太战略”的关键节点,企图通过拉拢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国家,打造一条针对中国的“岛链”,以此来封锁中国,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菲律宾近年来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菲律宾政府选择在南海问题上不断炒作,并试图通过抱紧美国“大腿”,来获取政治和经济利益。

事实上,就在东盟峰会召开的第一天,菲律宾就派遣渔船前往黄岩岛附近海域挑事,只不过被中国海警使用水炮成功驱离。而这次推迟到东盟峰会结束后才公布出来,分析来看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马科斯发现自己唱“苦肉计”没用,中国和东盟压根不吃这一套,反而还增加了东盟国家对菲律宾的不满,将其他国家推向了中国,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二,马科斯想要跟中国进行利益交换,封了菲军的嘴,所以消息一直被捂到现在。

三,菲律宾想要避风头,因此不敢在东盟峰会上做的太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仁爱礁和中业岛具备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仁爱礁与曾母暗沙和黄岩岛遥相呼应,在南海的正中位置,扼守住南海的主航道。中业岛就不用说了,南海仅次于太平岛的天然大型岛屿。如果我们彻底对仁爱礁和中业岛进行改造,又可以在南海制造出2艘大型的永不沉没的超级航母。如果我们要把南海变成我国的“内海”,仅靠目前的几个岛礁机场基地是远远不够的。不久的将来,南海基地就是我国海军夺取马六甲海峡控制权,挺进印度洋、阿拉伯海的前进基地。

菲律宾政府高调的在国际舞台上声讨中方,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甚至可以说菲律宾经常在国际舞台上抹黑、污蔑中国。然而这样的行为被“打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长期以来菲律宾都把中国渔船当做所谓的“中国民兵船”。在任何和中国渔船冲突的事件中,渔船都会被定义为“中国民兵船”的蓄意行动,以此在国际上吸引关注博取同情。这次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在中业岛,中业岛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早在清朝的时候中业岛上就有我国居民在此生活的情况。

之前,两国海上纠纷多集中在其他岛礁,如仁爱礁和仙宾礁,而这次事件却在距离中业岛仅5海里的桑迪礁发生,显示了局势的复杂性进一步升级。这次事件会突然被菲律宾炒作或许与南海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最近,菲律宾的盟友——越南,因与中国的关系缓和,在南海的对抗态势有所减弱。作为南海争议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越南的“偃旗息鼓”让菲律宾感到孤立无援。中业岛的碰撞事件,恰逢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海上博弈陷入胶着状态,此时的炒作无疑是菲律宾试图打破这一僵局的手段。

据外交部消息,2024年10月14日,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在京会见来华出席中菲关系圆桌会的菲律宾外交关系委员会代表团。双方就中菲关系和涉海问题等交换了意见。

近日,南部战区海军某导弹快艇大队数艘导弹快艇组成舰艇编队,赴某陌生海域,开展舰炮应用射击、防空反导等多课目实战化演练,有效检验了舰员战斗水平和指挥员应急处置能力。“战斗警报!”,“在我航行海区有敌武装渔船活动……”,官兵迅速奔赴战位进入战斗状态,编队各艇立即调整航向快速机动各型设备,对周边海域展开全方位搜索。编队各艇迅速占领攻击阵位实施火力打击,成功击毁“敌”武装渔船。此次多课目训练,有效提高了官兵协同作战能力和舰艇编队实战化训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