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千年一遇的军事奇才。各国元首也都对毛主席的军事指挥能力敬佩不已。
在这场由毛主席亲自指挥的战役中,最后的结果让所有反对者都无话可说,心服口服。
1931年面对30万国军敌人的围剿,毛主席却下令全军原地休息,睡个三天三夜。
红军3万将士对此疑惑不解。
但在事后,却个个夸赞毛主席英明,决策太正确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为什么睡觉还能打胜仗呢?
“磨盘”战术耍的国军团团转
1931年7月,距离红军的第二次围剿战争才刚刚过去一个月,心有不甘的蒋介石便再一次发动了对红军的第三次围剿作战。
毛主席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就曾料想到蒋介石肯定不会轻易罢手。
但让毛主席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发起的第三次围剿作战来得这么快,而且威势这么猛。
经历了两次围剿失败后的蒋介石,吸取了以往失败的教训,在这一次作战中一举调动了包括10万王牌部队在内的30万国军军队,而且还派出了飞行侦察机,时刻关注着红军的动向。
在国军的作战指挥室中,蒋介石与来自日、德、美等国家的军事参谋一起,制定了此次红军围剿作战的详细步骤。
在会议中,蒋介石更是直接作出承诺,此次他将作为总指挥亲自去往前线作战;作战过程中立功者,嘉奖升官;消灭毛朱红军者,再升一级。
由此可见,蒋介石这一次确实是出了血本,铁了心要将红军消灭在萌芽之中。
但毛主席的军事水平何其之高,毛主席看待问题,从来不拘泥于眼前的得失,而是纵观全局,看一步想十步。
面对气势汹汹的30万国民党大军,那时的红军仅仅只有3万人,在武器装备上与国军相比也是差距很大,而且刚刚经历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红军们在此时急需休整和补给,并不适合与国军正面交战。
毛主席果断下令,放弃瑞金等前沿革命根据地,开始向后方撤退。
围剿的国军们眼见红军根本不敢与他们交锋,便都洋洋自得起来,他们以为红军害怕地逃跑了。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毛主席在制定撤退计划的时候就想好了作战方案,那便是“磨盘”战术。
简单地比喻就是,国军的30万人,就像30万颗豆子,红军想要一口吃下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每次都分散出一部分,然后用石磨一点点地磨碎,那么这30万的国军,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在这个过程中红军就是推磨人,山川地势就是大磨盘。
毛主席不愧是千年一遇的军事家!就在国军为刚刚夺回几处要地而沾沾自喜之际,红军已经开始实行起了“磨盘”战术。
红军趁着夜色急行赶路,在敌人还没有彻底合拢包围圈之前,从包围圈里穿插了出去,成功地绕到了敌军后方的莲塘地区。
防守莲塘的国军将领是上官云相。这一日,红军就像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地出现在了上官云相部队的后方。
原本志得意满的上官云相怎么也没想到,明明是他们在包围红军,为什么反而被红军抄了底?
因为他永远也理解不了红军对毛主席和共产党的信任,以及自身无畏艰险的精神。
红军有心算无心,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国军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周边的国军听闻战事发生后,也是赶忙派出兵力,想要向莲塘进行支援。
打了胜仗的红军神采奕奕,本想继续去北边的黄陂突袭毛炳文的部队,却在半路上“捡到”了前来支援的郝梦龄军部。
红军以逸待劳,又是打了胜仗,士气高昂,一番交战之下,郝梦龄的军部也被打得抱头鼠窜,最终被红军在良村全歼。
三天后,在毛主席的带领下,红军继续向黄陂进发。支援全部歼灭的毛炳文部队此时还没得到任何消息,红军便已经包围了这里。
仓促应战之下,毛炳文的部队最后也只能含恨而终。
短短一个星期,三战三胜。毛主席把“磨盘”战术应用得出神入化,自此红军的初步危机算是解除了。
但没等红军们缓口气儿,更大的危险便降临了。
睡了一觉,国军就没了?
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红军冲出了国军第三次围剿的初步包围。
但真正的危机还远没有结束。
蒋介石在军事智谋上虽然远逊色于毛主席,但不得不说他也是一个有谋略的军事家。
在得到红军脱离包围圈的消息后,蒋介石当机立断,要求所有部队合围黄陂,他料定红军短时间内必然无法转移。
而且蒋介石还下了死命令,红军从谁的部队包围中逃走了,谁的部队就会被军法处置。
随着蒋介石的一声令下,西北、西南、东南三处的国军开始拔营启程,步步紧逼地向红军再次包围而来。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蒋介石所料,红军部队虽然三战三胜,士气大涨,但接连的“磨盘”战对红军的体力消耗极大,而且沿途行军多是山川丘陵,即使是信念坚定的红军此时也急需休整了。
根据双方的距离显示,最快三天,国军就将彻底包围黄陂。
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来临了。
得到前线消息的红军将领们围坐在一起,开始商量起了应对方案。
他们中有的建议向身后的山川撤退;有的则建议就地埋伏,准备反击。
但不论哪一种,对当时的红军而言,都是十分消耗精力的。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毛主席却说出了他的想法,让全军将士安营扎寨,先睡个三天三夜再说。
此话一出,红军战士们都呆住了,面对如此险境,肯定不是睡觉的时候呀。
如果这三天之内不能想出有效的对敌之策,革命的火种可能会就此熄灭,以往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但,毛主席在红军战士的心目中就是军神,过往的战争中,只要有毛主席在,奇迹就在,就没有赢不了的仗。
所以,虽然红军们充满疑惑,但还是按照命令,好好地休息了三天三夜。
等到第四天来临时,三万红军战士们个个精神饱满,严阵以待,时刻准备阻击包围过来的国军。
这时,前线却传来消息:附近连国军的影子都没有。
这一切让当时的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30万的国军为何没有包围上来,他们去了哪里呢?
而毛主席对此却毫不意外,他在三天前就已经料想到了这一切。
神乎其神的心理战
面对30万国军的围剿,毛主席却提出原地休息的应对之策,3万红军一觉醒来,危机竟然自动解除了。
看似不可思议,但这一切都在毛主席的计算之中。
原来,毛主席早已分析明白了蒋介石的作战心理。
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毛主席知道,三战三胜的“磨盘”战术,必然给蒋介石和国军将领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蒋介石必然会要求国军严防死守红军任何可能通过的路段,而前线的国军对神出鬼没的红军战士必然早已心生畏惧。
而且,国军的部队虽然武器先进,但过于笨重,在山川之间行走肯定是一个“遭罪”的过程。
所以在这几个前提的情况下,国军的围剿速度肯定会被拖慢,三天内想要包围黄陂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毛主席才会下令红军原地休整三天。
在当时那种生死危机之时,毛主席还能如此沉着地思考敌军的心理变化,并由此做出了最为正确的选择,不得不说毛主席真是太伟大了。
蒋介石也没想到,毛主席能如此冷静地分析当局现状。
如果蒋介石在这三天内,派出一支急行军,那么红军的处境就真的危险了。
于是,休整完毕的三万红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趁着夜色和山林的保护,翻过了身后的几座大山,再一次成功地逃出了国军的包围。
随后,毛主席的“磨盘”战术再次上演。
那时的国军处处提防,处处小心,生怕红军突然杀出,再加上连续奔波赶路,他们早就心神俱疲,战力十不存一了。
这天清晨,就在国军刚刚睡醒之际,冲锋的号角声突然从他们身后响起,他们被吓得亡魂皆冒,回头看去,数万红军从山林中向他们冲来,那阵势犹如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
疲惫不堪的国军甚至连像样的反抗都没做出,便成片成片地四散溃逃。
经此一战,国民党17个军团,近3万敌军被歼灭,2万名国军被俘虏。第三次围剿计划,也彻底宣告失败。
蒋介石得知战况后,气急败坏,怒斥军官为何以10倍于红军的人数作战,结果依旧惨败。
其实很简单,蒋介石只看到了国军的人数优势,却没有看到在这场战役中,三万红军将士的无畏和果断,以及毛主席的英明和冷静。
在毛主席的领导了,我们克服了无数不可能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这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