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后,越混越差的人往往都有这5大共性,早改早翻身

中年危机,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很多人,到了35岁,就会陷入焦虑和迷茫,导致自己越混越差。

但有的人,却能够破局,越混越好。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混不好的人身上往往有以下这5大共性。

如果不早日改变,必然无法翻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性一:只会想,不执行

王阳明有言:“知而不行,即为不知”。

许多人理解,面临困境时,应多听讲、多学习、多规划。

在社交网络上,“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理财技巧”都是热门话题。

众多人纷纷将相关帖子收藏,之后却鲜少再次翻阅。

也有人参加了专家的讲座,听取了众多人生智慧,自以为彻底领悟,但回到现实生活,才发现理论虽懂,实际操作却无从下手。

道理听了无数,生活却依然不如意,原因在于缺乏行动。

仅仅是听而不做,看而不行,计划而不实践,最终在观望中滋生焦虑。

更严重的是成为“高认知的穷人”。

这类人,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是万事通。

他们报名各种课程,阅读各类书籍,从AI到元宇宙,再到城市电动车管理,看似博学,但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不再进一步行动。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清醒的堕落者”,他们明白所有道理,多次想要努力,却始终不付诸行动,等到后悔时,还用那些道理为失败辩解。

他们是知识领域的巨人,行动领域的矮子,困在“理解”的牢笼中,无法前行。

共性二:喜欢埋怨 充满消极情绪

我们周围总有些人,在交谈中,总是不自觉地让话题转向对别人的埋怨。

在工作中,他们抱怨同事不协作,认为其他人都不专业,只有自己能够力挽狂澜。

在家庭生活中,他们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婆婆不帮忙带孩子,丈夫像丧偶一样育儿,孩子不爱学习,没有继承自己的优点。

即使是与朋友相处,他们也总是满腹牢骚,今天拉着你说别人的坏话,抱怨生活不公;明天又向别人抱怨你不够好,生活不尽如人意。

虽然人们确实需要发泄情绪,但没有人有义务成为他人的情绪垃圾桶。那些喜欢抱怨的人,总是散发着消极情绪,让人不得不选择远离。

他们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差,生活也越来越糟糕。

喜欢抱怨不仅向他人传递了消极情绪,同时也在自我“中毒”。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次抱怨其实都是在对自己进行“负面暗示”:我是个生活的受害者。

正如《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所说:“抱怨会让你一直停留在那些你不希望拥有的东西上。”

频繁的抱怨只会让生活变得更加苦涩。长期进行自我“精神污染”,面对危机和挑战时,很容易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