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白鹿原》出版前,一位主编问陈忠实:你想要稿费还是版税?老实人陈忠实啥也不懂,随口说了一句“傻话”,因此狂赚455万,命运从此改写.......
陈忠实小学毕业后,他几乎要因家里无力负担学费而辍学,幸得村里书记的资助,才得以继续读书。
少年时期,他通过阅读与写作,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并在中学时代就凭借一篇作文得到了语文老师的高度评价。
到了五十岁,陈忠实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但他并没有取得像路遥、贾平凹那样的巨大成功。
面对朋友的质问,他不甘心成为一个平庸的作家,决定创作一部能够反映中国民族命运的伟大作品,这便是《白鹿原》的起点。
为了写好这部书,陈忠实开始了严苛的创作生活,他搬到了西安郊外的乡村,查阅大量的县志和文史资料,与当地的老年人促膝长谈,力求小说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接近真实。
白天,他在县志馆埋头查阅资料,晚上则回到自己简陋的住处,伏案写作,就这样,六个年头转瞬即逝。
1988年的清明节,陈忠实写下了《白鹿原》的第一行字:“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句话成为了整部小说的开篇,也成为了陈忠实人生最重要的书写起点,此后的几年里,他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埋头于这部50万字的长篇小说之中。
直到1991年腊月,小说的最后一行字才终于落笔,那一刻,陈忠实的手都在颤抖,仿佛交付的不是一部书稿,而是他的生命。
小说完成后,陈忠实的心里却充满了不安,他担心这部小说的题材过于敏感,甚至自嘲自己是在“挖祖坟”。
他对小说的前景并不看好,甚至做好了失败后的打算——如果《白鹿原》无法出版,他打算退隐乡村,去养鸡为生。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993年,当时,小说已经准备好出版,编辑问他:“您是要稿费还是版税?”陈忠实并不知道两者的区别,他随口说了一句:“你看着安排就行。”
就是这句随意的话,改变了他的命运,主编按照10%的版税计算,陈忠实也毫不在意,他只关心小说是否能够顺利出版。
《白鹿原》出版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迅速走红成为畅销书,仅短短四个月,该小说销量便突破 56 万册。
1997年,《白鹿原》获得了中国文学界的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此后,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陈忠实最未曾想到的是,那句“傻话”竟然为他带来了巨额财富,随着小说销量的不断攀升,陈忠实的版税收入也水涨船高,最终达到了455万元。
这笔巨款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贫穷窘境,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作家,成为了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人物。
陈忠实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民族的历史与现实,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
而这些,恰恰是那些短视的商业项目所无法复制的,文化产业的成功,离不开对文化的尊重与深刻理解。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他的一生,正如他笔下的《白鹿原》一样,饱含着对人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其颈下所枕,恰为那本扭转他命运的《白鹿原》,此景,仿若为他的文学之旅圆满收官。
陈忠实曾说:“如果有一天我去世了,棺材里放一本《白鹿原》,也就够了。”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
陈忠实虽然走了,《白鹿原》却依然留在这个世界上,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如他所说,或许年轻一代暂时无法理解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但当他们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到了四十多岁时,终会读懂这本书,读懂陈忠实。
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如同那片黄土高原上的白鹿,永远伫立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等待着世人去发现、去品味、去铭记。
(信息来源:陈忠实:我真实地写了那段历史中人们的苦难、挣扎、奋斗和被伤害 2016-04-29 19:54·中国新闻周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