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 淮安摄影报道

“6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残联突出强化残疾托养照护服务,打造一批残疾人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叫得响的阳光服务平台和残疾人之家,为全国创造了可以借鉴、可以复制的实践经验。”10月22日,第六届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协作会议在江苏淮安召开,中国残联主席程凯对长三角地区残联在残疾人托养工作上的成绩进行了肯定,并希望三省一市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

本次会议围绕“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强化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主题,共商一体化发展大计。程凯出席会议并讲话,淮安市市长顾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及所辖地级市(区)残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上,三省一市残联还签订了新一轮《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聚焦残疾人托养照护

依据2019年全国残疾人家庭收入状况调查报告和国家统计数据,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仅占全国的52.43%。除了残疾人本身难以取得收入以外,残疾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由于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料残疾人成员,获得收入的能力也深受影响。而如果残疾人能够得到好的托养照顾,对残疾人家庭的帮助将是巨大的,这成为长三角三省一市残联在今年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内容。

“有一句话说得好,托养有保障,日子更亮堂。”程凯表示,托养照顾是重度残疾人家庭难以解困的痛点,也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的难点和重点。6年来,三省一市残联通过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托养服务模式和体系,大大缓解了残疾人家庭的照护压力,形成齐抓共推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局面。

上海按照“重心下移,平台前移,就近就便”的思路,将残疾人日间照料纳入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总体建设规划,打造了工作向社区延伸、服务向社区定位、力量向社区倾斜、资源向社区配置的“三阳”系列服务品牌。江苏坚持因地制宜,从有一定工作基础、受残疾人欢迎的劳动项目做起,以点带面,建成了以“残疾人之家”为主体、乡镇(街道)全覆盖的基层服务阵地。浙江强化分层布局,形成“康复以省市为主、托养照护以县乡为主、庇护以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为主”错位互补的服务格局。安徽省深入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和职业康复、居家康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可期前景。“关键让残疾人走出了家门,融入了社区。”对于长三角残联在托养工作上的做法,程凯予以肯定。

对于接下来的工作,程凯表示,希望三省一市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一要在部门协作上示范引领,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牵头、群团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养老服务、残疾人托养、长期护理保险等相关政策资源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工作体系;二要在分层分类服务上先试先行,根据残疾人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分层规划,实现16-59岁、60岁以上以及“以老养残”等特殊困难家庭托养照护服务的精准供给;三要在行业支持上创新标杆,加大托养照护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争取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促进托养照护行业健康发展;四要在标准化规范化上树立典范,积极参与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国家标准的研制、完善和推广,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服务标准(规范),建立完善服务评估和监管制度,确保安全服务与服务质量。

江苏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姜爱军表示:“程凯主席从战略高度对推进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与大家共同推进和深化一体化发展,让广大残疾人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

据介绍,江苏连续多年把“残疾人托养”“残疾人之家”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强力推动,基本建成了以寄宿制托养为依托、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托养为基础的具有江苏特色的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常态化运营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2584家,共托养16—59周岁无业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8.97万人,在体系建设、服务规模上走在全国前列。以本次会议的承办地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该市残联高标准打造托养服务体系,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日间照料、社区康复等精准化服务,全市共托养残疾人1.17万人,六成“残疾人之家”达到20人以上规模,8189人享受居家上门服务,居家托养满意度超95%。

续签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

本次会议上,三省一市残联又达成了新一轮的战略合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讲话精神,深入推进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版)的基础上,经上海市残联、江苏省残联、浙江省残联、安徽省残联共同研究协商,达成了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围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总目标,长三角残联要在更高起点上,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信息共融,进一步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区域一体化程度。三省一市将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原则,在残疾人康复与养护、教育就业、权益保障、宣传文化体育以及残联自身建设等领域深入交流、深化协作、深度融合。为达成相关目标,约定了联席会议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定期走访机制、年度轮值机制作为保障机制。

长三角残联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始于2019年,每年提出一个主题重点推进。2019年6月,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长三角残疾人康复工作协作会议在上海举行,按下长三角康复资源互联互通、康复医疗融合联动、康复人才协同发展“加速键”。2020年10月,《长三角残疾人就业服务便利共享合作协议》于江苏签订,旨在推进就业服务政策共享、促进就业服务协作联动、打造创业服务合作平台、共组助残企业联盟、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长三角残疾人高质量就业提供更多可能。2021年10月,《长三角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一体化发展便利共享合作协议》于浙江签订,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残疾人辅具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残疾人群众对辅具的个性化需求。2022年11月,以“有爱无碍 融合共享”为主题的第四届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协作会议在六安举行,为提高长三角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推动构建有爱无碍、融合共享的无障碍社会明确了方向。2023年4月,第五届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协作会议在上海举行,正式启动长三角残疾人辅具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

程凯强调,三省一市残联要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和重大任务,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大部署,深刻把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的重大机遇。“三省一市残联要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环节,借助三省一市日益紧密的要素联通、市场互补、资源共享、管理互动,突破空间和地区限制,积聚共享优质服务资源,积极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和发展模式,以长三角残疾人事业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引领全国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程凯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