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博禅

交响协奏套曲《南海心潮》近日在深圳音乐厅上演,这部作品是深圳交响乐团与香港管弦乐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联合委约创作的深港主题协奏套曲。之前,中国交响乐团联合深圳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等共十家国内优秀交响乐团共同委约、联合演出的交响套曲《东方旭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这两部作品都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2025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它们均由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青年作曲家李博禅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博禅(右二)在《南海心潮》演出后谢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博禅在《东方旭日》首演后谢幕

用民乐表达中国式浪漫

不论是《南海心潮》还是《东方旭日》,作品中的多个章节都分别引入了古筝、二胡、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作为独奏乐器,完成了中国民族音乐与交响音乐的高度融合。

“我每次写交响乐作品,都有把民族器乐融入交响乐的强烈意愿,不管是独奏还是乐队作品。”究其原因,李博禅直言,“我总觉得民族器乐的声音在作品中更符合我心中的中国式浪漫。”

作为90后作曲家,李博禅的作品列表里有大量的民族器乐作品。他认定自己是一个对民乐有偏爱的作曲家,“过去十年甚至是二十年,民族器乐一直是我持续感兴趣的创作类型,也是不断探索、尝试的创作领域。”

李博禅从小学习钢琴,父母都爱好文艺,家中有浓厚的艺术氛围。走上专业道路,源自于他小时候去参加钢琴业余考级,考官觉得这孩子听力好,有副好耳朵。后经多方考察,李博禅的听力优势得到进一步确认。“鉴于听力好,于是我决定考作曲专业。”李博禅作曲道路上的第一位老师是刘长远。李博禅回忆,“其实那个时期的音乐界,专注于民乐创作的作曲家并不多。但是刘老师很坚持,那种坚持在无形中也影响了我。”

“刚进附中的前两年,我对作曲还谈不上困惑,因为都不知道什么是困惑,每天我就是快快乐乐地练琴,写钢琴曲。”尽管并非钢琴专业,但李博禅依然按照钢琴专业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天练琴6小时以上。那个时期也为他的作曲积蓄了力量,他第一部作品就是《钢琴作品五首》。从初三开始,李博禅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很幸运,我很早就对作曲这件事情的价值或者说它的发展有了准确的认知。从那时起就找到了想要探索的风格和题材,看清了想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上命题作文

本科高年级阶段,李博禅陆续收到委约创作的邀请,且数量不小,成就了他第一个创作高峰。这些作品至今仍在上演,如双二胡协奏曲《楚颂》、琵琶协奏曲《晚秋》、竹笛协奏曲《热情与冷漠的邂逅》……回头看,李博禅觉得那一阶段,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比较丰富,因此有许多话想用音乐语汇去表达。“作曲家进行创作的时候,情感的带动很重要。就跟庄稼收成一样,真的有大年、小年。那两年,我的情感确实非常充沛。”李博禅的作品一直以来以旋律见长。“这是我的执念,也是我为什么创作的初心。”在李博禅的意识里,他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要表达自己见到的美好的事物,要诉说自己内心中最渴望表达的情感。

近年来,李博禅的委约作品数量直线上升。面对委约创作,李博禅有着清醒的认知,“大家之所以找我,首先是因为认可我的创作。从事作曲以来,我从来不会刻意迎合喜欢我音乐的人去创作,也不会刻意为了满足不喜欢我音乐的人而在创作上作出妥协。坚持做自己,反而看到了大家对我的认同。”让他感到幸运的是,这些年遇到的委约创作命题都相对宏观,“面对命题作文,作曲家需要坚守的自己对作品、对音乐的理念,我觉得这与是否能让委约方满意不矛盾。”

只要李博禅有作品在北京上演,他的父母必定出现在观众席,演出结束后,他们也会针对作品的优缺点提出自己见解。但父母眼中更多的还是牵挂,因为他们见证了儿子创作一部作品的艰辛过程。“我很敬佩我父母的一点是,从我开始学音乐起,他们就从来不问结果,不以目的为目标。他们要求我在过程中努力去做,至于最后得到什么或者失去什么,都没关系。我觉得这种豁达反而增加了我的成功率和幸福感。”李博禅说,自己一直牢记着一句话——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学习作曲以来,李博禅共有四位作曲老师:附中师从刘长远,本科一年级跟随叶小钢学习,大二再次跟随刘长远学习,大三跟随郭文景学习直到硕士毕业;毕业后,李博禅成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一名教师,随后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周湘林。

回头看去,李博禅认为四位老师对他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四位老师的音乐风格、音乐语汇、为人处世,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刘长远老师音乐中的抒情,叶小钢老师音乐中的宏大,郭文景老师音乐中的厚重,周湘林老师音乐中的细腻……每当我听到老师们作品里那些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地方,我都特别羡慕。每当这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什么时候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来?”一路走来,李博禅始终坚持自己追求的创作道路,无论外界如何质疑,四位恩师都对他予以支持和认同。

李博禅的理想是做一名大学老师,教书育人。如今愿望达成,作为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教授,教学是他的首要任务。每周的三门共同课和七名学生的专业课,对他来说是不可撼动的。成为一名老师,让李博禅体会了“i人变e人”(内向变外向)的过程。“你没办法再‘i’下去了,因为站上讲台,你要面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并且立刻回答它、解决它,所以你的状态就要变。”李博禅直言,在他的眼里,最不能凑合的两件事就是教学和创作,“我不能说这节课凑合一下,你们自己多看看书;我也不能说随便写写,把这个曲子对付过去。这两件事,我一定要做到极致。每次在讲课和创作过程中,我并不觉得累,不过一旦工作结束就极度疲惫。”说完李博禅苦笑了一下。

近年来,李博禅的学生们陆续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获评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我经常跟学生说,你千万别觉得你拿了个一等奖这个作品就多牛了,你也千万不要觉得这次没入选就比别人差多少。在过程中有所收获和进步就好。”在李博禅看来,作曲教学首先要看学生个人有没有创作欲望,其次就是老师的引导,需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因材施教,去鼓动、鼓励、鼓舞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很多学生还处于探索和努力找寻的这个阶段,作为老师,我就需要给他们打开视野,不断地让他们听各种东西,分析各种谱子。一旦找到了,他们就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李博禅总结,这是“唤醒学生的自信”。

来源:转载自《音乐周报》

设计:leisurelyzs

小音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