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张之杰发言照片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受访者简介:张之杰,字百器,台湾省科普科幻作家。1978年开始写作科幻小说,至今出版过三本科幻作品集,主编过若干科幻读物。短篇小说《X2020机器人》收入台湾省高中国文补充读物。2011年创立中华科幻学会,2024年创办《科幻MOOK》。

台湾科幻概述

采访者:听说您创办的“中华科幻学会”是台湾省唯一的科幻社团,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张之杰:在台湾省,科幻文化主要集中于2011年创立的“中华科幻学会”,这也是当地唯一的科幻社团,目前由马立轩(现任理事长)、蔡闲者、大鬣蜥等核心成员领导。学会致力于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推广科幻文化,包括定期举办读书会(截至2024年7月已累计达122次)、电影分享会(截至2024年6月已举办134场)以及科幻讲座等,为科幻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此外,还定期发行会讯,保持每月或每两月一期的频率,向会员及科幻迷传递最新资讯。目前,学会注册了五十余名正式会员,在社交媒体上凝聚了5326名成员,另外,还特别设立了“科幻创作坊”社交媒体群组鼓励科幻创作,群组内有743位成员。这些成员都是推动台湾科幻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采访者:台湾省主要有哪些科幻杂志?

张之杰:台湾的科幻刊物较为稀缺,目前主要有今年三月复刊的《幻象》季刊,以及今年七月创办的《科幻MOOK》年刊。同时,《金门日报》副刊设有“科幻沙龙”专栏,虽然为不定期专栏,但仍是科幻作品在报刊上难得一见的展示窗口。相比之下,一般文学刊物及报纸副刊对科幻小说的刊登则显得较为稀少。

采访者:台湾科幻是否纳入科普范畴?

张之杰:在台湾省,科普、科幻泾渭分明。目前成人科普刊物有《科学月刊》《科学教育》(月刊)、《科技报导》(月刊)、《科学人》(月刊)、

BBC Knowledge
(月刊)、《探索频道杂志》(月刊)等,其中《科学教育》由台湾师范大学科教中心发行,属公办刊物;其余均为私营刊物。

采访者:科幻小说在台湾的发展有哪些关键性事件?

张之杰: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台湾的科幻小说始自1968年,是年张晓风、张系国、黄海先后各发表一篇科幻小说。2018年,上海籍的新竹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博士生顾振挥先生,从1957-1958年出版的《无线电界》杂志中发掘出陈大川(笔名陈晓禾)的《五十年后宝岛奇谈》,将台湾科幻小说的起点往前推了10年。然而,当张晓风、张系国、黄海各发表一篇科幻小说时,尚无“科幻”一词。1969年张系国在《纯文学》10月号发表《奔月之后——兼论科学幻想小说》, “科幻”一词首次出现。大约1970年代中期,“科幻”一词在台湾渐渐流行。1976年,王溢嘉译《最佳科幻小说选》,这是“科幻”一词作为书名之始。

《科幻MOOK》的缘起与展望

采访者:刚刚您提到新办的刊物《科幻MOOK》,请问您为何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这本杂志?

张之杰:去年元旦前后,兴起为中华科幻学会(科幻会)创作坊出版一本集子的念头。在同好积极响应下,《印象‧科幻》于去年三月间问世,其出版经纬,见该书几篇序文。《印象‧科幻》出版后,觉得这个工作应该持续下去。去年十二月间,思及科幻会即将成立十三周年,是否应该出本会刊?然而出版会刊,理应由理事会推动,我们不宜僭越。几经思考,决定将短篇小说集扩大为 MOOK,即杂志书,于是《科幻 MOOK》计划逐渐孕育成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科幻MOOK》创刊号

(图片来源:采访者提供)

采访者:《科幻MOOK》的内容分类是如何设定的?如何发行?

张之杰:最初,我们将《科幻MOOK》的内容划分为三类:论述、短篇小说及其他。然而,在收到张系国《幻象》复刊号后,由于其中包含了多篇极短篇小说,我们决定效仿其做法,将内容类别扩展为四类。今年五月初,我们萌生了为《科幻MOOK》申请ISSN号的想法,并在六月十七日获得批准。申请ISSN的初衷是希望未来能加入论文类别,进一步提升杂志的学术水平。既然ISSN号已提前获得,我们决定从创刊号起就实施这一计划,因此又增加了论文类别,使内容类别达到了五类。由于科幻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社团,《科幻MOOK》作为非卖品,我们采用简易印刷方式,纸本仅印制数十册用于赠送给作者,而电子文件则发布在创作坊的脸书页面上,供人自由下载。

采访者:希望这本杂志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张之杰:在台湾,推广科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以影视来说,来自欧美的好莱坞科幻强片年年席卷台湾电影票房,来自日韩的科幻动漫连年占据台湾网络话题……在我看来,台湾所创作的科幻故事并不差,奈何科幻不受重视,连科幻创作都不易发表,更不要说转换成影视、动漫或游戏。创办这个小刊物的目的,就是希望开辟个园地,供科幻创作者发表作品,并期许让更多人看到科幻的魅力。

台湾科幻与世界科幻之互动

采访者:刘慈欣或其他中国大陆作家在台湾省的知名度如何?是否有机构或个体宣传大陆的科幻作品?

张之杰: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繁体字版本销量甚佳,特别是2024年经网飞拍成剧集,再次引发了讨论。其他同获雨果奖的郝景芳等作者,也有一定的关注度,但人气不如刘慈欣。

在台湾,科幻仍属于小众读物,关注者有限。伊格言、余卓轩等台湾省作家在大陆为人熟知,但在台湾的知名度仍局限在科幻界。台湾的中华科幻学会偶尔介绍《三体》等中国大陆科幻小说,宣传大陆的科幻小说的相关机构或个体还很欠缺。

采访者:台湾最受欢迎的科幻小说、电影主要源自哪里?欧美、日韩等地区的科幻作品在台湾的影响力如何?

张之杰:由于科幻小说相对小众,而科幻电影则更为大众化,两者在受众范围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不宜直接相提并论。提及欧美的科幻小说,即便是英国的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和美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这样的科幻巨匠的作品,在台湾也主要局限于科幻爱好者的阅读圈内。至于科幻电影,美国好莱坞出品的作品往往能够在台湾取得票房佳绩,并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而日韩的科幻电影虽然偶尔能吸引一些关注,但在影响力上仍难以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相提并论。

采访者:您如何看待好莱坞在科幻层面的文化影响力?

张之杰:艺术创作应当以艺术本体为核心评价对象,不宜掺杂过多其他非艺术性的情绪因素。我曾与某位大陆科幻界的友人交流过,尽管当今中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大实力,但在科幻电影领域,像《2001太空漫游》(1968年上映)这样优质的作品还较为稀少。大陆拍摄的《流浪地球》(2019年上映)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仍然有值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采访者:如果让您推荐三部台湾科幻作品,请问您会推荐哪些作家的哪些著作,为什么?

张之杰:张系国《星云组曲》、黄海《躁郁宇宙》、叶言都《绿猴劫》。张系国堪称台湾最具代表性的科幻作家;黄海是致力科幻最勤的一位作者,作品虽以少儿科幻见长,但也不乏成人科幻作品,《躁郁宇宙》就是其中之一;叶言都的作品贴近现实,預言近未来,其《绿猴劫》有英文版有声书,及乌克兰文版。

采访者:请问您认为台湾科幻有哪些独到之处?

张之杰:台湾的科幻文学作品多属反乌托邦式,反映人性或社会的黑暗面,思考人类的未来与困境,这些是台湾科幻作品的优势。虽然台湾地处蕞尔小岛,市场狭小,限制了一些优势的发挥,但如今已是地球村时代,国际交往频繁,人们的思想和见解不再受限于居住环境,因此,日后台湾的科幻作品理应更为丰富多样。

采访者:从您自身的体验出发,台湾科幻未来的前景如何?您认为目前台湾科幻寻求自身发展最好的出路是什么?

张之杰:关于台湾科幻文学的现状,我持一种审慎的观点。台湾市场的空间确实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作家的涌现,也使得科幻这一小众领域更加难以崭露头角。科幻作品在完成之后,往往面临难以找到合适发表平台的困境,科普刊物因聚焦于科学传播而较少接纳科幻作品,而文学刊物和报纸副刊则更偏爱纯文学,对科幻等类型文学的接纳较为有限。尽管挑战重重,仍有一些充满热情的年轻创作者勇敢地探索科幻领域,他们的努力与尝试无疑为台湾科幻文学的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采访者:马皓哲,西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幻文学。

本文拟刊发于《世界科幻动态》2024年第2期,以最终印刷稿为准。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世界科幻动态稿信息





排版:沈 丹

编辑:林雪琪

审定:李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