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0日,著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在美国艾奥瓦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9岁,距她100周岁生日只有三个月。聂华苓的二女儿王晓蓝发布消息称母亲“走得很安祥,没有太多痛苦”。
聂华苓1925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49年抵台定居,从事文学创作;她曾在台湾大学任教,在东海大学兼课。
1963年,聂华苓与美国著名作家、学者保罗・安格尔在一场酒会相识,隔年定居美国,任教于艾奥瓦大学,两人于1971年结婚。
她为读者熟知的作品有《桑青与桃红》《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等小说。《桑青与桃红》讲述了一个人分裂出桑青与桃红两个分身,桑青代表了传统中国女子的道德观念,而桃红则表达身在异乡的华人女性追求自由的意志。
1967年,聂华苓与保罗·安格尔创办“国际写作计划”,集结世界各地作家创作。截至目前已有逾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作家参与。
在1976年的诺贝尔奖提名典礼上,来自世界各国的300多名文学作家纷纷推荐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妻二人为此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称他们是“实现国际合作梦想的一个独特的文学组织的建筑师”。
萧乾、艾青、丁玲、王蒙、茹志鹃、陈白尘、汪曾祺、余光中、冯骥才、王安忆、北岛、苏童、刘恒、李锐、迟子建、莫言、白先勇、郑愁予、余光中、杨牧、林怀民、蒋勋、张大春等一大批著名作家,都曾先后来到艾奥瓦,与各国作家交流。
聂华苓和到访的华人作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家的客厅也成为了世界华人作家的沙龙。她本人也被众多作家誉为“文坛永远的母亲”“世界文学组织之母”,是20世纪华人文学界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作家莫言这样评价聂华苓:“她尽管后期长期生活在美国,但她的根基还是在中国的,因为她是中国的土地培养起来的女儿。她的内核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身上有一种英雄的气概,甚至有一种侠义的情节。”
聂华苓曾自喻为“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艾奥瓦)。香港导演陈安琪花费三年时间拍摄了纪录片《三生三世聂华苓》。
作家蒋勋曾这样回忆聂华苓:“华苓的大笑让我觉得是了不起的,因为她一生所经历的遭遇,可以用笑声淡掉。”
有网友评论,聂华苓是“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了不起的女性,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并且用能力帮助世界上的其他人。”
有网友说,“如她所言:‘无恨,无悔,无怨,到了最后,时间到了,随风而去’。”
还有网友说,“阅读她的书,学习她的坚韧,是我们纪念她最好的方式。”
聂华苓的一生,恍如一段三生三世的飘泊旅行,记录着近百年来人间图景。愿这位推动文学国际交流、众人眼中可爱的作家一路走好。
文章综合自中国新闻社,羊城晚报,澎湃新闻,文学报,作家文摘等
近日,贵州贵阳,卖菜奶奶买手机才发现收到假钞,手足无措,好心店主石女士选择送她一部手机。隔天奶奶带了大米、红薯、土豆送给店主,还说要认她当干女儿。石女士表示,双向奔赴吧,你对她好,她就10倍对你好。
来源:重庆广电第1眼
近日,河南,女子手动演示手机防窥膜在灯光下的效果,不同角度出现彩虹般幻影。医生表示:防窥膜像百叶窗,会遮挡一部分光线,时间久了会感觉视力下降。
来源:齐鲁电视台
10月22日,江西,一女子给家养的三只乌龟喂白粥,喂饭动作活像奶奶赶场喂孙子:一口粥送到嘴边,还用勺子刮两下嘴角的剩饭,手法粗糙中又带点仔细。网友:再用力刮两下,这白粥都要刮成海鲜粥了。
来源:蜂鸟Video
众多作家眼中的聂华苓
1.她的家在山坡上,太多作家去过她家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信仰。——毕飞宇
2.聂华苓非常好客。他们家几乎每个晚上都是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汪曾祺
3.下榻之处,那是一栋灰色的朴素的楼房,有几十个国家的数百位作家在那儿住过……我在那儿住了两周,参加了国际写作计划组织的几次活动。华苓老师为我组织过一个朗诵会,亲自为我担任翻译……——莫言
4.她大笑着,我也笑着,但我的眼睛湿了。没有哪个女人,会像她一样,活得这么无畏、透明和光华!——迟子建
5.《三生影像》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而不再是一个个人的记忆。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生活真是非常美好。不管你经历了什么样的生活,最终你还会认为它是那么的美好。——余华
6.华苓的大笑让我觉得是了不起的,因为她一生所经历的遭遇,可以用笑声淡掉。——蒋勋
7.聂华苓的三生三世不寻常,每一生每一世都有传奇般的故事,传奇好看却不动人,因此聂华苓没有刻意地渲染她的传奇,她重在倾诉,滤清她作为一个作家的一生,作为一个跨国际写作计划的组织者的一生,还有她作为一个女人的一生。——苏童
8.十年前,在美国爱荷华山上的小红屋。记忆里还萦绕着桌椅的淡淡漆香。红粉传奇,三生三世,终归故乡。——梁振华
编辑:牛娇娜 曹亚勤 | 审核:靳晖 彭向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