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入)
专栏作者:陈婧
人在异乡的00后福州本地人,还在不甚系统地学福州话,喜欢怀旧、浪漫与一切生机勃勃的事物。
△ 配音真鸟囝 | 梅西
(小提示:点击文中 蓝色图标 ,可跳转福州话字词释义及读音)
许久没有在福州过秋天。印象里,福州一年中最热、蚊虫最多的时候应该是七八月。由于这几年都在外求学,我开始淡忘小时候对福州品类繁多、攻势凶猛的“虫族”的恐惧。但前两天却听闻家中厨房出现了花背咬(蟑螂)!吓得我晚上路过厨房都犹如惊弓之鸟,蹑手蹑脚,生怕惊扰了这群“老邻居”。
“怕虫”是刻进了我DNA里的,福州湿热,公认的蚊虫多。朋友调侃我的名字太大众化时,曾开玩笑说:“全国叫‘陈婧’这个名字的,就像福州的蚨蝇一样多!”他话里的“蚨蝇”即为随处可见却饱受嫌弃的苍蝇。苍蝇中,常见的那种大黑个在福州话里叫作“蚨蝇虎”——顾名思义,这是苍蝇中的王。这个福州名称颇能给人些“昆虫中的昆虫,蚨蝇中的蚨蝇”的感觉,但福州人这么叫它,只是尊它个头硕大,好将它与其他小苍蝇区别开来。另有一些身体能在阳光下折射出或蓝绿或黄绿光芒的,在福州话里则被称为“金蚨蝇”。这种苍蝇虽然“穿金戴银”,其名字在福州话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喻指那类徒有其表的人——不过是苍蝇,穿得再好看也改变不了令人厌恶的本质。那句“金蚨蝇屎腹”就更为直白了,满满的是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的嫌弃。但这些俗语也间接地说明了,苍蝇很早就影响了福州人的生活,而福州人对苍蝇的厌恶,也是从古至今、刻骨铭心的。
若要说我最讨厌的虫子,非咬莫属。小时候的我半懂不懂福州话,还以为这名字是从它们夜间在房间中行动弄出的声响——“嘎啦”拟声演化而来。后来才知道,咬之所以叫咬,是因为它常常咬坏食物和衣服,所以名字里有个醒目的动词“咬”。
福州的蚊虫让我惧怕,很大原因在于它们大多擅长“群攻”。年年气温一回暖,风蚊(蚊子)和蠓囝(蠓虫)都是成群出现的,小朋友在户外就是它们的群攻对象。我最讨厌其貌不扬的“毒蠓”,每次被咬过之后,皮肤都会肿起又红又痒的一大块,却也奈何不了它,只能一边咬牙切齿,一边灰溜溜地抹药膏。另一个原因是,福州虫子的种类也太多了。光是生在粮食里的虫,就有“米虫”“麦虫”“螚”和“蛘”等等。前两种虫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它们通常祸害的粮食是哪种。而“螚”在福州话里专指在米或米糠里的虫,“蛘”涵盖的范围更全面些,米面等食物里生的虫都可以称为“蛘”。
写到这里,不知不觉已到了夜间,想去厨房倒杯水吃点东西,却被家中神出鬼没的咬劝退。让我也当一回虫吧!我要当“定虫”,相较对付咬来说,忍饥挨饿不算什么。于是,我缩头缩尾地回屋关紧门,钻进了被窝。至于“定虫”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懂福州话的人不妨来猜猜?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使用福州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投稿fzwbwhb@163.com。我们也想听一听你的故事,看看福州城有多少好玩有趣的生活情景。或者通过下方二维码,加入年轻一代的方言交流团体
来源:福州晚报·兰花圃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