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宗的第一次大朝会】

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二月初三,长安,唐顺宗继位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自从7天前太子继位,朝臣们已经先后三次请新皇帝临朝听政了,但从内宫传出来的答复都是陛下忧思过度,暂不听政,这已经远远超过正常所需的三天。

郑珣瑜、高郢、杜佑几位宰相在政事堂反复商议,“国不可一日无主,我等应继续力劝陛下除服听政!”

朝臣们这几天一直没能见到这位唐王朝新的一国之主,宰相上书要通过内侍李忠言转交给皇帝,皇帝的回复也由李忠言转告大臣,包括7天前继位大典也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

据说只有王叔文曾经进入内宫见过皇帝,之后才有了这次大朝会。

站在群臣当中的杜佑,回想起这7天的变化,又看到被朝天冠基本上遮蔽了面容的皇帝,站出跪拜说:“陛下居忧过礼,群臣惧焉,愿一睹圣颜。”我们很担心你,露脸让我们看看。

闻听此言,所有朝臣的目光都投向了御座上的皇帝。

站在皇帝身旁的李忠言示意,两个小宦官上前把皇帝的朝天冠稍稍抬高,露出了一脸病容的皇帝。

群臣齐齐拜下,杜佑代表群臣说:“陛下至性殊常,哀毁之甚,臣等不胜惶灼。伏望为宗庙社稷割哀强食。”多吃些东西吧,你看看你都虚弱成什么样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叔文的谋划】

朝会过后,王叔文松了一口气。

只有借助皇帝,自己才能一展胸中抱负。而皇帝如果不经常露面,朝臣们不配合,自己的措施也无法推行。过了今天,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但皇帝的病情确实难办,自己要和时间赛跑,皇帝彻底垮掉之前,有太多事情要做了。

宰相班子里要有自己的人,自己和王伾的官位太低,刘禹锡和柳宗元更只是低级御史,都没法放到宰相位置,幸好翰林学士韦执宜已经成了自己人,可以提升到宰相,自己和王伾升任翰林学士负责诏书起草。

杜佑要争取过来,至少不能成为自己的障碍。好在此人不是争权夺势之人,给他加一个盐铁转运使的要职,自己再兼任盐铁转运副使,让与杜佑有渊源的刘禹锡协助,这样就可以控制国家财政大权。

军队方面最为重要,准备用老将范希朝和自己志同道合的韩泰任神策军主将和行军司马,把军队从宦官手中夺过来。

有几个人要拿下,尤其是御史中丞武元衡,此人对御史台中任职的自己几位同志从来都没有过好脸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佑的《通典》远比他本人有名)

【会叫的狗不咬人】

宦官俱文珍一直在冷眼旁观。

自从唐德宗病亡,自己等人准备改立舒王李宜的打算失败之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俱文珍就一直在观察。

王叔文的一系列举动,明显是对唐王朝现有体制的一种颠覆,俱文珍不喜欢这种变化。

王叔文唯一依仗就是皇帝,而病重的皇帝,日常只有李忠言和一位牛诏容才能见到,俱文珍曾经为此与李忠言多次争论,但都未能取得效果。

朝中的情况很是诡异,皇帝在偶尔才有的朝会上一言不发,大臣们的上书都是通过李忠言转达。而皇帝发布的各种命令都来自王叔文,王叔文有什么想法就告诉王伾,王伾告诉李忠言,李忠言告诉牛诏容,这就相当于禀告皇帝了。之后皇帝的“决策”由韦执宜牵头执行,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在外具体操作。

王叔文一党太猖狂了,闻听各人府邸前都是车马不断,甚至为了见这几个人,有些人就在周边酒垆、饼肆整晚守候,一晚的过夜费用就要一千钱。

只能采取特殊手段了——册立太子,俱文珍下定了决心。有太子在,皇帝病重期间太子监国名正言顺,王叔文等人就不能借皇帝名义任意行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太监俑)

【太子册立】

三月下旬的一天,趁李忠言去内侍省离开皇帝寝宫,俱文珍等人不顾牛昭容阻拦,与几位翰林学士一起闯入了皇帝的寝宫。

俱文珍是宫中高级内侍,可以面见皇帝,之前俱文珍只是不想和李忠言撕破脸而已。

病榻上的唐顺宗似乎对这些事情毫无察觉,只有微睁的眼睛和起伏的胸膛证明他还活着。

翰林学士郑絪并未多说,只是拿出了一张写着“立嫡以长”的纸,展示在唐顺宗面前。

之前俱文珍等人掩盖唐德宗死讯、要改立舒王,郑絪也在场,并对宦官们的想法表示了坚决反对,唐顺宗因此才得以继位。

现在郑絪又成了俱文珍等人立太子的支持者,在此人心中,只有唐王朝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在众人注视下,唐顺宗似乎是看清了纸上的文字,微微点了点头。

所有人拜倒,只有牛诏容和刚刚赶到的李忠言面色惨白,李忠言是王叔文一党自然知道利害,而牛诏容是有儿子的。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王叔文的脸色也变得惨白,宫中必定发生了大变。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知为何,王叔文心中浮现了诸葛武侯祠前的这两句诗,并不禁吟诵出来。

时间越来越紧迫,一些事情要提前,一是要尽快与韦执宜商量对策,另外掌握军权的事情也要开始办了。

王叔文这位以棋侍诏的国手,越来越觉得无子可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韦执宜的烦恼】

王叔文快马来到了皇城,不顾中午宰相们已经开始用餐就闯了进去。韦执宜并不想轻易暴露自己与王叔文等人的关系,但王叔文既然已经来了,只得安排一处与王叔文商谈,其他杜佑、郑珣瑜、高郢几位宰相也放下筷子等韦执宜回来。

可是好久也不见韦执宜回来,安排去打探的小吏回来禀报,说王学士已经让人上饭了,正在和韦相边吃边谈。

杜佑、高郢二人二话不说,拿起筷子就开始吃饭。

郑珣瑜怒火中烧,叹息道:“拿我等当摆设么!这个宰相我当不下去了!”安排人备马回府,从此托病不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大明宫)

韦执宜也很烦恼,自己是进士出身,二十多岁就进了翰林,但唐德宗时期一直未能上到高位,只得借助王叔文搭上了太子的线,才得以在唐顺宗即位后当上了宰相。

但王叔文的很多做法不但朝臣们不满意,自己也有不同意见。为了撇清与王叔文的关系,自己还要经常发表不同意见,事后还要私下和王叔文取得谅解。时间久了,关系就开始不如以前了。

尤其是有两个人,王叔文想让自己给二人定罪,还要最严厉处置,这有些过分了,于是没按王叔文的想法办理。

其中一人是来自蜀中的刘辟,奉镇守蜀中的韦皋之命拜访王叔文,要求全面负责剑南东川、西川及山南西道,以换取韦皋对王叔文的支持。

王叔文大怒,自己正在努力削平藩镇和宦官两大祸患,岂能做此苟且之事。不但拒绝了刘辟的请求,还要求韦执宜给刘辟治罪。

韦执宜认为王叔文的想法不可,如果仅凭王叔文一人口诉,就给领军边将治罪,这简直是儿戏。而且刘辟的意思是不是韦皋的意思还不确定,不能轻易下结论。

另一个人是个小官,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批评王叔文,弄得京城沸沸扬扬。王叔文为了杀一儆百,要求韦执宜请皇帝诏命将此人斩首,被韦执宜拒绝。王叔文又要求在大理寺审讯时杖毙此人,又被韦执宜拒绝。

王叔文失去了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当众说韦执宜忘恩负义,双方彻底决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安大明宫)

【王叔文最后的手段】

王叔文的一切谋划都没取得预想效果,尤其是立太子一事,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左右。

四月六日,唐顺宗的长子、广陵王李纯被册封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这离唐顺宗继位不过短短两个月。

王叔文知道自己还有机会,过去两个月,不但提拔了大量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中低级官员,还发布了一系列诏书,虽然还没取得决定性效果,但一些短平快的措施还是得到了长安百姓的支持。

太子册立对自己不利,但问题尚未凸显,只要皇帝还能坚持,自己就仍然有机会。

俱文珍等人现在比较活跃,宫内外消息传递稍微多了一些障碍,尤其讨厌的是,这些宦官假借皇帝名义让自己明升暗降,虽然升到了户部侍郎,但翰林学士的位置被免去。这个位置不但可以起草皇帝的诏书,还能够名正言顺的与自己一班人在翰林院商议事情。幸好在王伾往来协调下,俱文珍也做出让步,自己可以三五日一入翰林院。

这一切都不成问题,拿到神策军军权之后,这些人可以轻易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月份被任命为左右神策京西都栅行营兵马节度行军司马的韩泰,已经到了军中一些时候了,并要求各路将领前往行营报到。

开始宦官们并没有意识到王叔文的这一举措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但军中那些老兵痞可是清楚明白,尤其是知道韩泰是王叔文一党的人。

于是,这些将领们拖延了韩泰要求他们报到的命令,并向俱文珍等人报告,这样下去兵权可就不归你们了!

俱文珍等人得到这个消息后又惊又惧,转而大怒,一旦王叔文此计成功,自己等人必定死无葬身之地。于是连忙通知各路将领,不得交兵权。

而且,你做初一,我就要做十五,太子监国的事情要抓紧了。

此事重大,单凭几位翰林学士不足以推动,必须要有地方大员的支持,王叔文得罪过的韦皋就是个最佳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面楚歌】

六月十六日,检校太尉、南康郡王、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一封《请皇太子监国表》送到了京城,同时一封写给太子的《上太子笺》更是直呼王叔文、王伾之名,把他们称为小人。

几乎同时,另两位封疆大吏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的表章也到了长安,与韦皋意思相同。

六月十七日,韩泰从军中快马回到了长安,向王叔文报告了夺取军权失败的消息。

六月十九日,王叔文以母丧辞去所有职务。

六月底,王伾多次奔走于皇宫和杜佑等人之间,试图让王叔文复职,未果。一天深夜,王伾在翰林院大呼:“我中风了!我中风了!”回府之后闭门不出。

七月中旬,侍奉唐顺宗的李忠言和牛诏容突然消失,俱文珍等人彻底控制了皇城内宫。

七月二十八日,唐顺宗下诏,由太子监国。太子感伤于皇帝病情,接受监国任务,但拒绝百官祝贺。

八月初四,唐顺宗下诏,禅位于太子,史称“永贞内禅”。

八月初五,唐顺宗被搬到了兴庆宫,并命太子于八月初九即皇帝位,改元永贞。进到兴庆宫时,据说一直不能行动言语的太上皇表示了强烈的要行动和说话的欲望。

八月初六,王伾被贬到1460里外的开州任司马,王伾被贬到2748里外的渝州任司马。

八月初九,太子即皇帝位,也就是后来的唐宪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顺宗丰陵)

唐顺宗,这位唐王朝历史上当太子时间最长、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连一个整年都没过去就失去了皇位,之后当了五个月太上皇后病亡,享年46岁。唐顺宗在位的186天中,任用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实行革新,史称“永贞革新”。

唐宪宗把得罪了所有人的二王等十人都贬为地方司马小官,也称“二王八司马”,实际上是十司马。不久,王叔文被赐死,王伾病死,韦执宜也死在了崖州,刘禹锡、柳宗元一生未受重用。

但唐宪宗对人不对事,只是要出一口恶气而已,永贞革新的有些措施仍然继续,这也为之后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奠定了基础。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欢迎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