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名将,首先想到的是郭子仪、李光弼,其次还有仆固怀恩、高仙芝、哥舒翰等。

有个不是很知名的将领,突厥族人,经历了整个安史之乱平叛过程。先后参与了河北争夺战、长安收复战、河阳保卫战等,积功封为郡王,画像上了凌烟阁;

安史之乱平后,此人在西北追随郭子仪,率领骑兵数次大破吐蕃,镇守西北灵武二十余年。

此人姓白名元光,字元光,大唐南阳郡王、开府仪同三司,灵武留后、定远城使,追赠越州都督。

另外,他还亲眼目睹了超自然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武水洞沟旧石器遗址)

【地在玄门,代为良將,名重关西,气雄塞上】

白元光祖先是南迁的突厥人,世代为大唐镇守边疆。

父亲白道生,为大唐“捍边三十余载,终于左卫大将军,春秋六十。”但儿子白元光官当得更大,所以白道生墓碑上有不少篇幅写的是他儿子。

“其子朔方先锋使、同节度副使、开府仪同三司、试太子詹事、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南阳郡王元光,乃勇绝伦,而忠能力。九伐之际,常为战锋。劳旋策动,议绩当最。封开八国,秩亚三司。皇上宠乃,茂功义崇。追远恩光,照于幽穸,厚泽降于丰泉。”

这就是看子敬父了,白道生沾了儿子的光,被追赠太子宾客,虽然和大将军同样是正三品,但文官听起来好听一些,太子府官位也更荣耀一些,白元光的母亲也被追赠越国太夫人。

白元光的功绩史书上少有记载,只能通过些许记录和白道生墓碑上的文字来领略这位大唐凌烟阁功臣的风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必为锋,居当保障。援戈挥日,杖剑决云】

白元光在史书上的首次出现,是李光弼率领五千兵马从山西经井陉口出土门关,在常山与安史叛军交战。当时,白元光只是其中一个中级将领,率领所部结义营跟随李光弼。

这时安史之乱爆发刚刚几个月,安禄山被哥舒翰堵在潼关以外,是一场抄安禄山后路的关键战役。李光弼和北路郭子仪率领唐军与史思明数万大军打得有声有色,常山、嘉山二战,均大破叛军。但之后因李隆基的昏庸,葬送了潼关和哥舒翰八万大军,郭子仪、李光弼只得退守山西。

之后,在郭子仪收复长安的战斗中,白元光率军收复了长安皇城,在和余寇战斗过程中数次受伤。这是难度不太大、但在皇帝眼皮底下立功的战斗,效果不错,唐肃宗亲自为白元光包扎伤口。

当然,这就是一个政治秀,唐肃宗知道,白元光也知道,郭子仪更是知道。郭子仪把这个露脸的机会给了他,说明白元光不仅能打仗,人缘也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明宫)

战争年代升官太快了,只要不死,只要立功。

长安战后,白元光被封为卫尉卿(从三品),仍然是朔方军的先锋官。之后与李光弼在河阳保卫战中统领骑兵,再次立功;

再之后郭子仪被闲置,李光弼被派去了江淮,统领平叛大军的是仆固怀恩。白元光应该被派回西北,任职灵武留后、定远城使,在西北活动;

直到安史之乱平,白元光是太子詹事(正三品)、南阳郡王,任两都游弈使,并和郭子仪、李光弼等三十六人共上凌烟阁。

这个过程中,白元光战功肯定是有的,而且不小。但在郭子仪、李光弼这两个不世出的名将麾下,光彩都被掩盖了,史书中只有寥寥几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平寇孽,西扫妖氛。志由忠立,名以勇闻】

大唐只和平了几个月,就开始了与吐蕃漫长的百年战争。

先是吐蕃突袭占了长安十五天,被郭子仪吓走;又是仆固怀恩反叛,勾引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刺等各路异族二十万大军入侵,河西走廊被切断。

当时局势非常危险,长安戒严,唐代宗把各路兵马都调集过来,准备御驾亲征,在长安附近与敌人决战。

吐蕃与唐军僵持了二十多天,听到了仆固怀恩的死讯,内应没有了,后面的仗就不好打了。正好吐蕃与回纥之间有矛盾,都不敢率先进攻,于是吐蕃在当地掳掠了一番退兵。

郭子仪利用了这个矛盾,单骑入回纥大营,说服回纥从入侵敌军变成了唐军盟友,并留下三千精骑与唐军配合作战。

当时白元光已经升为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率领大唐铁骑和回纥骑兵追击吐蕃,在灵台(甘肃灵台县)西原大破吐蕃十万大军,斩首五万,俘虏万人,解救了被掳走的中原百姓四千余人,还缴获了大量牛马羊驼,绵延三百里不断。三天后,在泾州(甘肃泾川北)东又一次大破吐蕃。

甘肃灵台县西二十里有记录此战的西屯庙,不知是不是还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斗过程还出现了超自然事件,白元光战前查探吐蕃军队情况,看月光正明,不利于夜间突袭。

“为月明,思少阴晦,回纥使巫师便致风雪。及迟明战,吐蕃尽寒冻,弓矢皆废,披氈徐进,元光与回纥随而杀之蔽野。”

看来回纥人巫师当年还有呼风唤雨的本事,能召来风雪,相当于一个禁咒级的冰系战略魔法,太神奇了。第二天早上战斗的时候,吐蕃人被冻得弓箭失效,披着毡子缓慢前行。于是,白元光和回纥骑兵跟随着吐蕃的队伍,杀遍了整个原野。

之后的吐蕃基本上每年秋天来一次,战斗规模大小各不相同。两年后,白元光又大破吐蕃二万于灵武,缴获牛马数千,并配合郭子仪在灵武附近共计消灭了六万吐蕃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史之乱后,白元光一直在西北镇守了二十余年,一直到唐德宗继位后去世,历任灵武留后、定远城使。史书上没有其他的战争胜利的记录,同样也没有战败损失军队、丢失城池、人口被掳掠的记录。

而按白元光驻守的位置来看,基本上每年吐蕃入侵都要从附近经过,只能说白元光必定是很好的完成了防守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武)

【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

白元光在史书上只留下这几场战斗的记录,但与回纥骑兵大破吐蕃一战太重要了。

当时,回纥从入侵者转变成盟军是靠郭子仪的威望,而郭子仪单骑入敌营说服回纥也冒了很大的风险。这种同盟是非常不牢固的,唯一能保证回纥不再次反戈一击,就要看大唐军队的表现了。

表现的好了,如白元光等唐将能抓住时机大破吐蕃,回纥只能拿些金银财宝回家;

表现的不好,就如北宋联金灭辽、南宋联蒙灭金一样,找来的盟友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好在,白元光等唐将表现的大多还不错。像中唐名将李晟,就是雪夜入蔡州的李愬的父亲,就在对抗吐蕃过程中屡立战功,从一个中级将领升为忠武郡王;还有浑瑊、韦皋等人,一帝一相三忠武王,在对抗吐蕃的过程中体现了坚决、睿智、勇武。

有如此文臣武将,哪个外敌敢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吐蕃是刚刚出现的威胁,回纥可是多年一直骚扰中原的旧敌了。面对吐蕃、回纥几族二十万大军,唐代宗在宦官鱼朝恩的建议下,已经有了迁都的打算,幸好被大臣劝阻,否则前方大军听说皇帝又跑了,说不定一夕崩溃。

杜甫在这个时期写过一首诗《遣愤》,就是描写了当时朝廷面对回纥、吐蕃威胁却又闲置郭子仪不用的感情。其中“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讲的就是回纥曾经鞭打唐朝使者、二人因伤而死的屈辱惨事。

此时大唐承受的屈辱,相当于后世民国时的济南惨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道生墓碑《左武衛將軍白公神道碑》内容见《四库全书 文苑英华》没标点符号繁体字理解或断句如果有误请见谅本文小标题来自碑上铭文。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欢迎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