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二个月,除了张巡、颜杲卿、李嗣业等人壮烈牺牲在叛军手中之外,还冤死在李隆基和唐肃宗李亨手下一大批,最先被李隆基冤杀掉的就是高仙芝和封常青。

最难测是帝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南商丘张巡祠)

【被称为“西域山地之王”的高仙芝,以及他的最佳搭档封常青】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跟随他的父亲从小就在西北从军。积功升至中级武官,和他的父亲官位差不多。

高仙芝的首次大功是在玄宗天宝年间,率领一万唐军,行军百日,翻越海拔平均高度6100米的葱岭(帕米尔高原),在吐蕃手中夺取了小勃律,吐蕃大败,斩首五千级,俘虏和缴获都很多。之后进入小勃律都城,平定小勃律,周围七十二国畏惧唐朝威仪,全部归顺。

高仙芝之前在军中受到排挤,借此大功撵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任安西四镇节度使,成为镇守一方的方面大员。

当时,封常青和李嗣业都是高仙芝帐下的军官。封常青是副手负责后勤事务,李嗣业是陌刀队队长、攻坚主力。

几年后,高仙芝再次深入高原远征朅师国(巴基斯坦北部),一个归附吐蕃的小国,大获全胜,俘虏其国王。

这是唐王朝在玄宗时期对吐蕃取得的最大胜利,高仙芝也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葱岭)

但高仙芝为了迎合唐玄宗好大喜功的心理,擅自攻击了对唐友好的突骑施和昭武九姓石国,激化了当地的矛盾。唐玄宗得知后,虽然并未治罪,但也没有奖赏。

之后,西域各国引大食对抗高仙芝,在怛罗斯城(哈萨克斯坦东南)击败了远征而来的高仙芝军队。这是唐王朝向西扩张与大食向东发展的一次重要接触,之后唐王朝遭遇安史之乱放弃了西域,而大食俘虏了大批唐朝士兵和工匠,掌握了不少中原先进技术。

高仙芝从此被闲置在长安,直到安史之乱才重披战袍。

总的来说,高仙芝虽然有缺陷,但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能够率领数万大军在高原长途行军和战斗,这对现代军队来说都是艰巨任务。毫无疑问,高仙芝是一流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常青几年后接任了高仙芝安西节度使的职位。他本来是高仙芝侍从出身,虽然一直在军中,但更多的负责仓库、屯田、收支、武器装备等后勤事务,心思缜密、办事果断、生活简朴、治军严整。

封常青取得的最高战绩是远征大勃律国时全胜,大勃律归降唐朝。在军中多年的封常青,用兵称得上谨慎二字,但并非什么军事天才,是个萧何一样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交河故城安西都护府遗址

【安史之乱给了这对老搭档再次合作的机会】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还是想到了高仙芝和封常青这对老搭档,先后受命募兵讨伐叛军。封常青第一路,赶赴洛阳募集六万新兵,但与叛军交战失利,退守潼关。

高仙芝是第二路,率领禁军和新募集的关中子弟十万出潼关镇守陕城(河南三门峡西),遇到封常青败军后,二军合兵退往潼关。路上被叛军追上,士兵和物资损失很大。

到了潼关,两个老搭档配合得很好,整训士卒、加强城防,打退了叛军先头部队的进攻,形势开始好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潼关

【宦官监军边令诚,这个他俩的老朋友给了致命一击】

这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边令诚,军中宦官监军。这个从安西就一直在高仙芝军中当监军的李隆基心腹,此时做出了很奇怪的举动。

当年在安西的时候,高仙芝远征小勃律取胜,是边令诚向李隆基进言,帮助高仙芝撵走了当时的顶头上司。三人在一口行军锅里吃饭近十年,按理说关系应该非常好,毕竟是战火中培养出来的感情。

退守潼关后,封常青被免职,以平民身份在军中效力。高仙芝仍然委托封常青管理军务,工作负担很重。而边令诚作为监军,经常提出不同意见,高仙芝大多没有采纳。难道这就是边令诚要杀两个十几年老朋友、老战友的理由?

不管怎么说,这时边令诚给了高仙芝、封常青致命一击。

潼关离长安很近,边令诚入朝向李隆基当面汇报战局,“具言仙芝、常清逗挠奔败之状”。告状说封常青认为敌人势大,与高仙芝放弃陕城数百里土地,还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唐玄宗大怒,派边令诚拿着圣旨到军中杀人。

封常青临死前上表说认罪,并建议皇帝要不能轻视判军。拳拳报国之心,可昭日月;

高仙芝临死前承认退兵失地,但不承认克扣士兵粮饷。面对封常青的尸体说:“封老二啊,你从小兵的时候就跟着我,直到你也当上了节度使。现在我们哥俩儿死在一起了,这就是命啊。”

二人同日被边令诚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谁一定要让他俩去死,边令诚还是李隆基?】

边令诚为什么一定要杀高仙芝和封常青心态不可知。

按理说,一起在安西军中十年,缴获的财物、立下的功劳都有边令诚一份,应该还很丰厚,边令诚对二人的能力和人品也应该有深刻的了解。只是嫉贤妒能?那就太愚蠢了,叛军还在城外呢,怎么也要等到安全了才去抢功吧?

看史书上的这种谗言小人,总觉得莫名其妙,一切举动都太愚蠢了。只能说史书记载不详细,应该是多年的积怨才产生了杀心,一有机会就动手,而不管是不是自己也处在危险之中。

潼关失守后,李隆基逃离长安,边令诚被任命掌管宫城钥匙。有说法边令诚把钥匙献给了安禄山。之后边令诚又去投奔了唐肃宗李亨,被李亨以从贼的名义杀掉了。

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打击异己,这是政治家或者叫政客。否则,只能被称作蠢蛋。

边令诚此人就是这样的蠢蛋,利令智昏。但更愚蠢的是李隆基,毫无意义的杀掉了两员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边令诚可能只是如实汇报战斗过程,而真正想杀人的是李隆基。

但是,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考虑,使功不如使过,让高仙芝、封常青两人戴罪立功不是更好?只看细节不看全局,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哪里是一个睿智的帝王应该做的事情?

只能说,李隆基已经被安禄山造反给他带来的屈辱感冲昏了头脑。他知道自己错了,也知道所有人都知道他错了,但他就是不想承认这个错误,他觉得任何人都在嘲笑他。

于是,李隆基必须靠滥用皇权来维持自己的权威,高仙芝和封常青就成了维持李隆基面子的刀下之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他俩之外,安禄山的族兄弟安思顺,一个镇守边关四十年的大唐忠臣,当时已经在长安李隆基眼皮底下了,也被谗言冤杀;

哥舒翰继高仙芝、封常青后镇守潼关,被李隆基逼迫出关与安禄山野战,新兵对精兵,岂能不败。封常青死前奏章说的就是这个,不能轻视叛军,李隆基根本没放在心上。哥舒翰战败后被手下抓住送给了安禄山,死在安禄山手下,潼关和长安被轻易送给了安禄山。

一个疯狂的帝王,几个冤死的将军。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欢迎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