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是张学良与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在西安发动的一场兵谏。
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后来日寇的全面入侵时,国共两党团结抗日作出了铺垫。
自“东北易帜”之后,蒋介石与张学良两人就一直是以兄弟相称。
蒋介石对张学良倒也不薄,那么为什么张学良要质疑反对蒋介石,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要在西安制造“兵谏”呢?
蒋介石是如何逼得张、杨两人发动兵谏的?
要说原因,大多数基本上都知道是因为蒋介石不顾日本人的侵略,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导致蒋介石失去了民心。
特别是在我党于1935年发布《八一宣言》之后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之后,越来越多的地方将领和爱国将士有了联合抗日的想法。
而蒋介石却与这样的民愿背道而驰,执意剿共。
甚至就连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都已经厌恶内战的情况下还要一而再地向着红军发动进攻。
其实,蒋介石并不傻,并不是看不到已经在北边虎视眈眈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而是蒋介石本身的阶级属性所决定的。
在旧中国,为什么被称为“双半”社会。
就是因为外国的殖民势力与封建势力的媾和,每一个军阀的背后都有着不同的势力支持。
所谓的旧军阀,更多时候也就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
蒋介石之所以忙着剿共与清剿地方武装,为的就是能够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并且还是一个具有买办属性的中央集权。
只要蒋介石能够完成这一目标,自然也就有了向帝国主义缴纳投名状,依附强者的资本。
到时候,蒋介石无论是投美,还是像汪精卫一样地投日,自己都能保证其政治势力的完整。
但这样做却是以牺牲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换取到的权利。
所以为什么所有人都在想抗日的时候,蒋介石却始终坚持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
因为蒋介石确信,只要能够完成权力的统一,就能够有足够的筹码与日本人谈判,游走于世界各强国之间,跪着掌握大权。
蒋介石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却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中国人。
千万别去鼓吹什么蒋介石抗日有功,一个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向日军宣战都不敢的主,谈什么有功。
而等到美军与日本人宣战的时候,蒋介石也急忙跟着宣战,就这居然还拿了一个中国战区总司令的头衔。
如果不是张学良、杨虎城将刀架在了蒋介石的脖子上,蒋介石想必也不会有胆对日宣战的。
当时,为了给这位“蒋委员长”留人留面,所以并没有太多地报道关于西安事变的细节。
甚至,在有的电视剧中只是轻描淡写的一步而过,就好像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人,一人一把枪就把蒋介石给绑到了谈判桌前一样。
事实上,真实的西安事变确实惊心动魄、凶险万分。
张学良、杨虎城想抓到蒋介石可没有这般地容易,当时为了保护蒋介石,蒋介石身边的亲信可是死了不少!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飞抵西安,亲自督军剿共。
当时已经与红军战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张学良实际上就已经明确地对蒋介石剿共的主张表示了反对,提出了一致抗日的要求。
为此,两人还大吵了一架。
29号,张学良借着在洛阳龙门为蒋介石祝寿的机会再次劝蒋抗日,但是遭到了蒋介石的拒绝。
当时蒋介石还十分强硬地表示,如果张学良不坚决地剿共,就把张学良的部队撤到东边去。
张学良、杨虎城决定发动兵谏
三番五次劝蒋抗日失败的张学良,最终与杨虎城商议,决定实行兵谏。
于是便在12月2日的时候请蒋介石前往西安训话。
来到西安之后,蒋介石住在华清池的一处官邸。
当时的张学良其实还是想再劝一劝蒋介石的,可没想到蒋介石不但没有将其劝谏之词听进去一分,还依旧我行我素地通过了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
时间不等人,张学良与杨虎城决定尽快地动手。
12月11日晚,蒋介石邀请张学良、杨虎城和蒋鼎文、陈诚、朱绍良等参加晚宴。
当天晚上,蒋介石似乎也是因为嗅到了危险,于是便宣读了任命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等换将的任命书,让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剿共任务。
张学良与杨虎城知道已经没有时间了,一旦中央军与西北、东北军换防完成,就再难实行兵谏。
于是在当天的晚间,张学良与杨虎城便分别召见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决定实行兵谏。
当天凌晨两点的时候,东北军的孙铭九与白凤翔、刘桂五等人就已经带着部队悄悄地潜伏到了华清池的外围。
凌晨五点,准时发起行动。
毕竟张学良的东北军都是正规部队,因此蒋介石的侍从与卫士们的抵抗基本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不多时便被全部击溃。
在得知张、杨两人发动兵谏,华清池已经被围之后,蒋介石只能是在由蒋孝镇背着翻墙逃走,匆忙得甚至连鞋子都没有穿。
为了让蒋介石能够好跑一些,当时蒋孝镇把自己的鞋子都给了蒋介石。
可就这样,养尊处优的蒋介石在翻下围墙的时候还是掉进了外沟当中,还把腰给弄伤了,别提有多狼狈。
蒋介石一瘸一拐地忍着腰伤朝着骊山逃跑,最后躲在了一处坑洼里面。
不过,最终蒋介石还是被东北军的官兵找到。
当时蒋介石以为自己难逃一劫,但最终东北军的官兵却也没有动蒋介石一根汗毛。毕竟留着蒋介石还拥有,用东北军的话就是:“还要蒋介石带着我们抗日呢!”
不过相比较蒋介石的幸运,蒋介石身边的那些亲随高官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
为保护蒋介石死了多少人
在东北军突入华清池的时候,宪兵团的团副蒋堃就在混战中连中三枪毙命。
此外先兵团的班长曹兆丰、上等兵杨志陈柱亚、郝振伍、熊丸、邝汉杰、江煦、胡致仕等也先后为了保护蒋介石逃跑而死。
为了给蒋介石当肉垫,卫官施文彪、竺培基也身中数弹,而与蒋介石换了鞋子的蒋孝镇也负了些许的轻伤。
后再经过统计,当时在蒋介石身边的侍从死亡9人,宪兵死亡16人,共有21人受伤,这些人中职务最高的为中校秘书萧乃华。
而有意思的是,作为蒋介石侍从室少将高参兼第三组组长的蒋孝先却是死得最为窝囊的。
兵谏开始之后,蒋孝先就独自逃命去了,没管蒋介石,在前往临潼的路上,蒋孝先被张学良部抓住。
蒋孝先自恃是国民党少将,又是蒋介石的侍从。想必张学良也不会为难自己。
当时张学良确实也没有为难蒋孝先,而是将其押送回了华清池。
不过在到达华清池之后,确实死在了东北军的枪下。
至于为什么处死蒋孝先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蒋孝先曾经带人殴打学生、镇压爱国学潮,被押送到华清池后被人认出给打死的。
另一种说法则是蒋孝先太装,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多次得罪张学良,所以在押往华清池之后被张学良枪毙。
而除了蒋孝先这个中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也在西安事变中被杀死。这人便是国民党的政要邵元冲。
邵元冲早年便加入了同盟会,在倒袁运动、二次革命中都多有贡献。当年在孙中山立遗嘱的时候,邵元冲就在身旁,更是见证人之一。
可以说邵元冲在国民党政府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并且其本人也多次有过劝谏蒋介石抗日的举动。
但是,西安事变爆发,邵元冲却在这场兵变中殒命。
可以说,邵元冲完全就是被蒋介石所牵连致死的,实在是有些冤枉。
除了以上人员死亡外,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也被十七路军扣押。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事变爆发之后,张、杨两人并没有能力控制局面。
而汪精卫等一批国民党内蒋介石的阵地却想着借营救委员长的名义进攻西安。
营救是假,趁着混乱击毙蒋介石是真。
毕竟没了蒋介石,又能还原大混乱的局面。而为了能够保住蒋介石,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我党和张、杨二人都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而这些我党为保护蒋介石牺牲的无名英雄,也是间接地为了保护蒋介石而牺牲的。
好在最后西安事变顺利解决,而第二次国共合作也顺利达成,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新篇章就此展开。
不过遗憾的是,张学良最后为了给蒋介石一个交代,跟着蒋介石回南京领罪。
最让蒋介石没有杀张学良,但张学良却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被圈禁了一辈子。
参考资料:
《西安事变》199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作者:雨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0-12-12《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