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 GMP 应知应会》是一本为药厂工作人员量身定制的实用指南。它涵盖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核心要点,从人员要求到厂房设施,从物料管理到生产过程,再到质量控制与文件管理等各个方面。本书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阐述了 GMP 的重要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学习本书,药厂员工能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GMP 规范,确保药品生产的安全、有效、稳定,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是药厂从业者不可或缺的专业手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医药工业概况与发展史

1949年以前,我国的医药工业非常落后,除少数制剂外,几乎所有原料药品都依赖进口。

1949年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党和政府为了彻底改变中国医药工业的落后面貌,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恢复和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确定以原料药物生产为主,解决全国用药问题。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原料药物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医药工业的各类原料药品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还可出口。

通过贯彻医药科研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我国迅速改变了医药科研工作的落后面貌,在新产品研制、新药寻找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以常见病、多发病、职业病和战备药品为重点,已在防治血吸虫病药、抗肿瘤药、心血管药和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面取得重大成绩。平阳霉素、创新霉素是我国发现的新抗生素;牛胰岛素的全合成及其结构的研究,更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天然药物研究方面,我国由于植物资源丰富,且应用中草药治病已积累数千年经验,现在运用新的科学方法从中分离并鉴定了许多有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发现了许多有效成分的新型结构并合成其衍生物或类似物,为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开拓了更广泛的领域。

《中国药典》2015年版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构成,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共2598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以及放射药品等2603种,三部收载生物制品 137种,四部收载通则总计317个。

中药饮片、制剂的现状与发展

(一)概况

中药饮片、制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中药处方,将中药材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类药品。中药制剂在我国创制甚早,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11世纪)酒剂、汤剂已初步形成并应用,后来逐新制备成丸、散、膏、丹等成药出售。宋代设立的“太医局卖药所”为我国商业性药房之始。明代李时珍(1518~1593年)编著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方剂11096首,剂型近40种,它不仅是我国本草学中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巨著,并且对方剂学、药剂学等诸多学科都有重大贡献。

1962年出版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收载成方6000余个,中成药2700余种,是我国近代中成药配制与应用的重要专著。目前全国中药制药厂有1000余家,除传统剂型外,还有合剂、口服液、酊剂、糖浆剂、冲剂、胶囊剂、片剂、软膏剂、橡胶膏剂、栓剂、注射剂、气雾剂等30多个剂型。

中医用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单方到复方的发展过程,目前复方已是中医治疗用药最主要的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存在问题

1.药源方面

中成药的原料是饮片,饮片是生药经炮制加工而成的。目前炮制工艺上普遍存在不统一的现象,生药材的品质也参差不齐,即使是同一种植物,不同产地,甚至采挖、采收季节不同也会影响其质量,这给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带来了不少问题

2.生产方面

在目前生产的中成药品种中,重复品种不少。如补肾丸有8种;以人参五味子命名的糖浆有4种,酒1种,冲剂1种,口服液1种,片1种:黄连上清丸有9种;以川贝枇杷命名的糖浆有8种,冲剂1种,口服液1种,片1种;风湿药酒12种;感冒片或丸共11种,用于治疗感冒的不同名称的药有近百种。同名的药,有的是药味相同而厂家不同;有的却是药也不相同,如补肾丸,河北产的12味药,广东的是22味,甘肃的是7味,广西的23味,产品质量难以评价。

3.剂型及加工方面

中成药的剂型尚待改进,目前服用、携带和储存还不够方便。此外,加工上还不够规范化和自动化。

4.新药研究方面

在某一类型的方剂中,如抗肝炎或抗感冒药,常常有一些相同的主药,区别只是在几味次要的药上。这些配方不同的抗肝炎或抗感冒药到底在疗效上有多大差别,需比较研究。

5.基础性研究方面

中成药的基础性研究较为薄弱,如中成药的质量控制、生物利用度、配伍原理、剂型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生化药物的现状与发展

(一)概况

生化药品通常是指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提取的,并利用生物化学半合成或用现代技术制得的一类天然药物,如氨基酸、多肽、蛋白、酶、辅酶、多糖和核苷酸等。这一类生命基本物质所制得的药物具有针对性强、毒副作用低、易为人体吸收等特点。尤其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中,如心脑血管病、肿瘤及病毒病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

我国生化制药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努力,生产手段逐步从传统的生物提取向现代化生物技术迈进,研制与开发潜力很大。

(二)存在问题

1.品种少、低水平重复

如蝮蛇抗栓酶,国内现有40多家企业生产,也不管蛇种、工艺、质量、成分上的差别,一哄而起,盲目低水平重复,临床上已发生很多不良反应。又如,人工牛黄有110家、胰酶38家、多酶片55家、细胞色素C44家生产,多为小规模、低水平重复,严重影响生化药发展。

2.剂型缺乏、进口冲击

在国外,一个品种通常有许多适用于临床的不同剂型,如胰岛素,国外有15个剂型,而国内仅有3种。胰激肽释放酶,国外有5种剂型,国内只有2种。氨基酸是目前临床上防病治病不可缺少的生化药,但原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冲击了国内氨基酸工业的发展。

3.工艺落后、质量不佳

目前我国的生化药如肝素、尿制品(尿激酶、HGH、HMG)等均大量出口,但有的因质量差,被迫降价出口,使资金大量外流;另外氨基酸原料、ATP、胰岛素、催产素等,皆因国内产品技术水平较低、成本高等因素,不得不让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化学药品的现状与发展

化学药品指用化工原料经化学反应合成的药品。

1949年后,我国化学药物合成工业兴起,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及制药学等几大类学科及其子学科的完整体系。我国的药学研究及化学制药工业迅速发展,建立了学科齐全的科研机构,培养了大批的药学人才,创建了现代制药工业,但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化学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化学制药工业长期以仿制为主。

我国化学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居第一位),出口数量不少,但创汇率低,一是因为国外普遍压低原料药的收购价,二是因为我们国内的厂家瓦相竞争,自己压低销售,做成制剂再投放国际市场,返销我国。

目前我国化学药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药创制能力不强,研制过程不标准,制剂品种少,质量差。一种新药的研究开发要经过许多步骤,如药物设计与筛选、化学合成与改造、药效学、药物代谢、安全性评价、工艺与制剂质量检测与控制、临床评价、中试放大、投放市场、市场反馈等。简单示意见图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 新药研发流程图

四、生物制品的现状与发展

(一)概况

生物制品是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所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主要包括:疫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单克降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试剂等。

生物制品是人类与疾病斗争必不可少的强大武器,是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保障,是预防疾病的高科技产品。近20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制品生产的研究不断深入,一般常规生物制品(疫苗、血清类毒素等)的生产工艺不断改造,质量提高,现在还应用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在内的现代生物技术来研制、生产各种预防、治疗、诊断用的新生物制品。在国内外,生物制品已成为维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产业。

(二)生物制品的重要作用

(1)消灭可怕的恶性传染病,如使用疫苗消灭了“天花”。

(2)疫苗“扩大免疫计划”有效的控制疾病:接种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及由百日咳菌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的百白破疫苗来控制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共六种传染病。除此之外还有乙肝疫苗、乙型脑炎疫苗、流行性脑脊髓炎疫苗等。这些疫苗对降低有关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疾病流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治疗用生物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抗蛇毒血清、抗狂犬病血清、人血蛋白、球蛋白等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抢救了无数危重病人。

(4)体内或体外用诊断试剂,可在疾病防治中起到“侦察”和“监控”的作用。

五、抗生素的现状与发展

(一)概况

抗生素是一类对致病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抗感染药物。目前抗生素主要来源有以下3种。

(1)微生物经发酵后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如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

(2)化学半合成,即由微生物发酵产生前体或母核然后再经化学修饰而获得,如丁胺卡那霉素等。

(3)化学全合成,如氟喹诺酮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生素是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性学科,任何一种新抗生素的问世都反映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成就。迄今为止国内已有250余种抗生素可供临床选用。

我国抗生素的研制和生产一直是以仿制为主,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类、多肽类、多烯类、利福类、蒽环类抗生素,已有140多种被药典收载。第一支注射用青霉素在上海诞生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除仿制的抗生素,我国已先后自行研制出利福喷丁、硫酸依替米星、博安霉素等新抗生素。一种新的抗生素问世,必然导致新的耐药菌出现,于是促进人们去寻找和发展更新一代抗生素,如此形成一个无穷的循环过程。尽管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延长已有抗生素的使用寿命以延长整个循环周期,但是新抗生素的究和发展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的。抗生素过去曾是、现在依旧是、将来也必然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最常用的治疗药物。

(二)在专业研究方面需要做的工作

(1)以细菌耐药机理为理论基础的新抗生素筛选。

(2)加强对现有抗生素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研究。特别要在抗生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上下工夫,提高抗生素发酵单位和产品质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C等主要抗生素进行高单位的产生菌选育。

②对发酵和提炼工艺进行改进,以提高效率及质量。

③严格执行GMP管理,提高生产人员的整体素质。

(3) 开展抗生素现代新剂型的研究。以增强口服制剂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开展细粒剂研究,应用于红霉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以提高注射剂剂量、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为目的,开展脂质体剂型研究,如抗真菌作用强而毒性较大的两性霉素及其脂质体注射剂的研究。

(4) 引进国外新技术和新产品进行合资生产。例如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新型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二代碳青霉烯类、高效低毒的氨基糖苷类、新型喹诺酮左旋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等。合资生产可以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