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晚年时期体弱多病,但其为官之前,并不是如此。王阳明
15岁时曾经到边塞勘察地形,实地考察了居庸三关,并一人打跑了两个鞑靼人。可见在其年轻时,是身强体壮的。
王阳明的体弱多病的原因是廷杖,他因为得罪了当朝大太监刘瑾,被打了
40廷杖。刚30出头的王阳明,身强体壮,才挺过了这40
杖,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不过也落下了病根。
这次廷杖对王阳明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朝堂上,在文武百官的面前,被脱了裤子,露出白花花的屁股,由太监当众进行击打,在血肉模糊中,精神之痛更超肌肤之痛。
廷杖由来已久,但其知名的是在明朝,廷杖成为处罚官员的一种重要方式。
廷杖,顾名思义,就是在朝廷上杖击。通俗的说,就是在朝堂之上,在众人的目睹下,趴着打屁股。
在明朝初年,廷杖官员都是穿着厚棉衣裤,还要垫上厚厚的毛巾,这样打下来,当然也不会太疼,主要作用是用来羞辱。
02
朱元璋时期,茹太素为刑部侍郎,给朱元璋的上书动辄七八千字,朱元璋每次都看得很不耐烦。有一次,他又上了一封奏章,朱元璋懒得看,就让人都给他听,读了一万六千五百多字,也不知道
茹太素到底
要说什么。朱元璋大怒,把这个茹太素弄过来廷杖一顿。
第二天,朱元璋又让人把茹太素后面的奏章继续读给他听,又发现其提供几条很有用的建议,故而又对茹太素安慰了一番。
这类廷杖不脱裤子,垫毛巾,不会太痛,主要是起到折辱的作用。
朱元璋对官员的苛刻是有名的,动辄抄家灭族,剥皮示众,廷杖这类处罚,只能说是小儿科。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廷杖在大明王朝逐渐盛行起来,其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万历朝首辅朱国桢在其《涌幢小品》记载:
成化以前,凡廷杖者,不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毡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也就是说,从刘瑾开始,廷杖不仅不垫毛巾,还要脱掉裤子。
不仅如此,此时的行刑工具也进行了改变。
把打人的一端削成槌状,包上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你可以这样理解为一根狼牙棒,唯一不同就是狼牙棒上的刺尖全部是倒刺。
在行刑的过程中,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
杖的刑具在
人的那一端削成槌状,且包有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
如果行刑人不手下留情,不用说六十下,就是三十下,受刑人的皮肉连击连抓,就会被撕得一片稀烂。
不少受刑官员,就死在廷杖之下。
即便不死,十之八九的人,也会落下终身残废。
我们一般看到的
杖最高的数目是一百,为什么没有超过一百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没人能够承受一百杖,
03
明朝最大规模的廷杖发生在嘉靖年,因“争大礼”事件, 杨慎等一百三十人跪在宫门,伏在地上大哭,明武宗大怒,派遣锦衣卫将多人下狱,并杖责一百三十四人,编修王相等十六人直接被廷杖致死,杨慎等被贬外地 。
而在张居正的夺情事件中,多人受到严厉斥责,廷杖之刑当然不能缺席。
面对弹劾,
张居正大怒,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各六十,艾穆、沈思孝各八十。这一顿打下来,吴中行已经没了气息,因为有人早就找好了郎中在外等待,打完刚抬出来就立即进行治疗,才捡回一条命。而割掉打烂的肉,多达数十块,大的有手掌那么大,而有一条腿也没有
住。
中行等受杖毕,校尉以布曳出长安门,舁以板扉,即日驱出都城。中行气息已绝,中书舍人秦柱挟医至,投药一匕,乃苏。舆疾南归,刲去腐肉数十脔,大者盈掌,深至寸,一肢遂空。
张居正的廷杖并没能吓退反对者,反而有更多人站出来反对,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导致被廷杖的人数接近了一百人之多。
04
在张居正的夺情中,赵用贤被打得肉一块一块掉,有的有巴掌那么大。
用贤体素肥,肉溃落如掌,其妻腊而藏之。
赵用贤的妻子为何要把掉落的肉晒干后保存起来么?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
但凡被廷杖者,大多为直言上书者,提出不同意见者,这些人被打之后,常为士大夫们所钦佩,享誉朝廷内外。所以
廷杖刑罚虽然很重,但居然有很多人,为了被打而上书惹恼皇帝。
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
这些故意被打的人,难道不怕被打死么?
不会,因为他们会早早的贿赂行刑人员,这些人在打的时候,会掌握好分寸,看上去打得很,但实际上却不伤筋骨,更会有性命之忧。
那行刑人员是如何做到的呢?平日里面他们都在练习呢!
锦衣卫培养出来的打手,是需要训练的。他们用皮革包上两个假人,一个里面放砖头,一个里面放纸。内轻外重的打法,是外面打烂了,纸不能烂;内重外轻的打法,砖头碎了,但皮革不能打烂。
所以,有些沽名钓誉的人,花钱先买通执刑人员,用一些小伤,来换取名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