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一位副团长被叫到军区,说是部队首长直接找他谈话。
这位副团长的内心忐忑不安,说起他的名字在部队可以说早已经是如雷贯耳,危急时刻单手扔炸药包。
虽然因此落下残疾,但是对待工作生活,依旧是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的革命军人作风,没有一丝松懈。
他的名字叫做王英洲,时任54军下辖的副团长。
直到见到军长韩怀志,他还依旧在反思自己是否是工作出现失误,还是日常的军事训练有所松懈?
直到交谈过后才提到,原来是直接调任他为副军长,这是让王英洲万万没想到的。
那么,为什么原本是副团长的王英洲会被连升六级呢?
这还要从他的军旅生涯开始讲起。
入伍驻守海防,剿匪建立军功
1939年,王英洲出生于河南叶县,1956年入伍参军,由于王英洲参军的时间比较晚,当时国内已经是一片祥和,全国上下都在为建设新中国而埋头苦干。
虽然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但是部分部队还没有全部撤回,54军大部也还留守在朝鲜境内。
要说起54军也是大有来头,作为我军精锐部队之一的54军,是陆军的重装应急反应机动作战部队。
我党在1925年11月成立,由叶挺所领导的独立团,就是它的前身。
从一个小小的独立团发展成第四野战军,再到现如今的王牌部队,54军都是靠着无可争议的战绩。
从长征路上的飞夺泸定桥再到抗美援朝,都是这支部队的身影,对于能够加入这支部队的新兵来说,也是经过层层精挑细选的好苗子。
王英洲能加入这支部队,就说明他自身的综合素质是比较出色的。
王英洲当时就在54军下属的130师,因此他就跟随部队进入朝鲜,在朝鲜南部海岸驻守。
部队在这个地方一待就是两年,这段时间,王英洲的军旅生活,可以说是平平无奇的,因为板门店的停火协议签署后,就没有任何战斗任务交给他参加。
虽然这段时间的生活相对枯燥,但王英洲的内心从不后悔参军,就这样度过了两年。
1958年,周总理率团访问朝鲜时宣布,在今年年底前,所有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
不久之后,王英洲所在的部队就回到了国内,他还因为表现好而升为侦察班班长,在他看来这也是自己的军队生涯里达成的第一个小成就。
1960年1月,王英洲奉命进藏参加清剿叛匪的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和侦察班的战士们被1000余名叛匪包围在一个破庙里。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王英洲并不慌乱,他深知现在敌众我寡,不能组织战士们冒险突围,于是就指挥大家就地与叛匪周旋作战,等待援军的到来。
叛军切断了水源,采取围困战想要迫使王英洲和战士们投降,但是敌人还是小看了这些战士们的强大意志力。
渐渐地随身携带的干粮即将见底,大家一面忍饥挨饿,一面在此地与叛匪打了七个昼夜,期间击退叛匪进攻达数十次之多。
等援军到来后,王英洲让侦察班的战士们鼓起劲儿,向叛匪发起冲锋,这样就可以和援军的攻势呼应,最终将这些叛匪消灭。
而彻底消灭所有叛匪已经是1962年了,刚完成剿匪任务的王英洲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就是出兵对印作战。
对印反击战再立军功,意外伤情不期而至
1962年,印度在美国等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我方边境压缩妄图占领我国12.2万平方公里土地,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势我国岂能容忍。
在多次外交警告之后,印方并未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依旧是我行我素。
我方最终决定自卫反击作战,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文“勿谓言之不预”,于是就派遣驻守在西藏、新疆的部队,对印度肆意妄为的侵略行径,予以迎头痛击。
54军于10月8号接到命令,全军上下在两天内就整顿完毕奔赴战场,对印反击战爆发后,王英洲从侦察班被调到野战队,他的职务也从连长变成了班长。
当时部队首长还担心王英洲会对此安排心中有不满,谁知他竟当即表态:“保家卫国,上阵杀敌,是我身为军人的职责。作为一名战士,连长、班长有何区别?”
10月14日,号称当时军事力量世界第三的印度,率先在中印边境发起战争,印度向中印边境派遣了大量士兵,并扬言要将所有中国军队全部歼灭。
54军英勇作战,首先派遣130师,去阻击盘桓在瓦弄一带的敌军,瓦弄地理位置距离喜马拉雅山脉不远,该地区与印度、缅甸等地相邻地势比较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
当时敌军已经进犯占领了此地,随后就利用瓦弄的地形优势,又派遣了2000余名战士前往增援作战。
130师研判当前形势,想到了击溃敌军的办法,首先兵分两路,一路去瓦弄西北地区迂回寻找战机,另外派出一支部队直插向瓦弄扎工山,两方配合呼应。
在瓦弄扎工山作战的130师二连、六连战士仅用了1个半小时就将敌军驻守此地的一个营的士兵全部歼灭,达到预定战果。
两天后,我军更是进军占领了瓦弄扎工、曲子扎工两处地方,这让印度方面不得不放弃原有的作战计划,驻守此地的印度士兵见状不妙,慌乱组织由空军与地面两路撤向国内。
此役我方虽是胜利一方,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优秀指战员和战士,王英洲所在部队的排长、副排长相继在战斗中都牺牲了,于是部队领导决定由王英洲暂代副排长职位。
为了更快歼灭进犯的敌军,王英洲和战士们寻找战机攻向还没来得及撤离的印兵的营地,将印军打得落花流水,随后王英洲又和部下一起去追击逃亡印兵。
敌我双方在密林里周旋了好几天,王英洲等人搜寻印军誓要将这些溃军一举击溃,最终还是搜寻到印军的藏匿之地,王英洲率部立即出击将其一网打尽,取得最终的胜利。
此役之后,军中领导上报战功,最终决定授予王英洲所在的排全体三等功,王英洲也直接提拔为排长。
这时的王英洲不过25岁,他已经取得了战功,但是1964年一场意外,却没有征兆地降临到王英洲头上。
原本是王英洲参加所在部队举办的比武大赛,正当他和他的部下一起练习实弹比武时,可能是紧张的缘故,一个士兵把旁边的炸药包引线直接引燃了。
此时王英洲依靠自身本能反应地冲上去拿起炸药包就扔向一旁,可是炸药包刚被抛出去就爆炸了,王英洲的手掌直接被炸顿时鲜血淋淋。
后经过紧急治疗生命没有大碍,但是王英洲永远失去了右手,落下终身残疾。
不言放弃军人本色,组织选中连升六级
经过此事后,部队根据实际情况为他申请了二级甲等残疾,那时的王英洲内心也很沮丧,他知道自己身为残疾人,按照规定是一定会被安排转业退伍的。
可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军营,于是就多次向上级领导申请继续留在军队里。
刚开始领导还很纠结,因为按照规定,作战部队要时刻保持战斗力,对于因为训练等情况造成伤病并不具备作战能力的战士,就要酌情安排复员转业。
但是后来,领导们实在架不住王英洲的一再请求,也是看到王英洲为了能够留在部队坚持锻炼左手,于是决定帮他尝试向组织申请。
几个月后,王英洲的左手已经和曾经的右手一般灵活了,没有人知道为了克服困难王英洲都付出了怎样的血汗,但最终王英洲用毅力和过人的能力让组织坚信他是一个好兵。
最终,组织决定让王英洲继续留在54军,从那时开始王英洲对于日常的训练便更加勤奋,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不让部队首长失望,也才能配得上这身还穿在身上的军装。
后来,王英洲的事迹在军中广为流传,战士们无不对他十分钦佩,总是在他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
王英洲自己明白,不能因为身有残疾就受到特殊对待,他想让大家知道自己就算独臂也能将工作做到最好。
于是王英洲就努力提升在团队中的个人成绩和职务提升上,在1965年至1969年这四年期间,连续被评为先进,同时王英洲也被任命为副团长一职。
1975年的一天,54军部打电话到团里找王英洲,并且让他放下手头的工作马上到军部来,这就是开篇提到的要找他谈话。
刚接到消息王英洲感觉很诧异,一路上都在自我反思,是工作出现了纰漏,还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直到走到军长办公室门口,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报告声,王英洲走进办公室一个左手军礼,站在了54军军长韩怀志的面前。
看到王英洲后,韩怀志一脸喜色让他坐下然后说到:“王英洲同志,你知道我接下来要跟你说什么吗?”
这一问让王英洲更加诧异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此时大脑中飞速闪过一个他不敢想也不想面对的问题——转业。
现在部队要求指挥机关年轻化、素质化,这两项先不说自己能不能达标够不够格,但就是身有残疾这一项,王英洲感觉自己已经在这个边缘徘徊了。
王英洲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韩怀志军长的问话,韩怀志见状也不卖关子了,随即说到:“组织经过慎重考虑,也鉴于你的工作能力与表现,现在决定让你直接调任为54军的副军长。怎么样,对于这项任命,你个人有什么困难吗?”
韩怀志的话,让王英洲的内心由忐忑变为惶恐,什么升任副军长?
他现在只是一个副团长怎么会一跃好几级当副军长呢?
况且自己还是个残疾人,又怎么能承担得起副军长的大任呢?
不过,王英洲又觉得这是军长当面亲自告诉他的,玩笑的成分应该为零。
根据王英洲后来的回忆,但是内心十分复杂,毕竟他之前没有心理准备,下达命令是让自己直接从副团长调任为副军长,对他来讲这样的工作变化太快,军部的工作和团部的工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毕竟是从未接触过的新业务。
在进一步询问证实确有此事后,王英洲赶紧表示拒绝,可是韩怀志却耐心地跟他解释起来,让他安心赴任内心不要有包袱:“组织上之所以这样任命一定是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的。”
韩怀志是54军的军长,比王英洲大17岁,王英洲还没出生时,韩怀智就已经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了。
之后54军奉命举行全军演习,按理来说,韩怀智应该是导演,但他想要培养王英洲,让他尽快适应新的职位,主动将王英洲推上导演部的指挥位,让他当总导演。
当时,54军下辖的师长一级和政委在内的工作资历都高于王英洲,所以他一再拒绝。
韩怀智鼓励王英洲:“别怕,他们首先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你怎么写电报指挥,他们就怎么行动,你想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大胆演!”
演习开始后,王英洲下达指挥命令,部队依照导演部指令有序行动,韩怀智坐在旁边观摩指导。
最终,演习参演部队都达到所有既定目标,王英洲也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级干部。
在随后的对越反击战中,54军奉命开往前线,王英洲多次亲临一线前线侦察指挥,制定作战计划。
反击战期间中54军再次打出威名,但是在战后评定军功时,王英洲主动辞去上级给自己军功评定,他说:“54军英雄太多了,要说军功轮不到我。”
1988年9月,王英洲荣获少将军衔。
八年后,王英洲离开原部队调任河南军区的第二把手、第一把手,直到99年王英洲光荣退休。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解放军王牌如何提拔干部:副团长直升副军长》 责任编辑:吴翠吾;
《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合成营:“势如破竹”向着更轻 更快迈进》(中国军视网);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扎根高原,心无旁骛砺精兵》(《解放军报》);
《新疆军区某合成团:扎根高原,心无旁骛砺精兵》(中国军视网);
《跟着某集团军机步旅看“猛虎”怎样上山》(中国军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