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是高考时节,但这两天有关大学专业的讨论,在网上热度又起。

讨论的由头是,不少高校近日频频传来专业“下线”的消息。例如,四川大学拟在2024年撤销31个专业,东北林业大学和宁波大学等多所高校也公示了2024年度拟撤销的本科专业。兰州大学教务处发布了《关于拟预备案和拟撤销本科专业的公示》……

这些举措在引来不少关注的同时,也不免让很多人悬心。“学着学着,我的专业竟然没有了。”一些在校生感到忐忑和不安。也有家长开始烦恼:“孩子将来就业会不会受到影响?”网上的讨论也莫衷一是。由此也带来一个思考:大学专业,究竟有多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专业,当然很重要,持这种观点者颇多。其主要理由就是,将来就业会与所学专业直接挂钩,而且会举出很多例子来。确实,作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主修方向,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也与未来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比如,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有可能成为医生,法律专业的学生则更有机会成为法官、检察官等。今年高考,一名从北京大学毕业两年的考生重新参加高考,就是为了读临床医学专业,以便将来成为一名医生。

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考取真正心仪的专业,这样的幸运儿实在太少。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就读专业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尽如人意。有的可能不是自己的第一选择,有的可能是被调剂到所学专业来的,有的可能是当时存在信息差,学了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等等。

而同样的事实是,大学专业,并没有真正束缚住多少人择业的手脚。不妨看看我们身边,很多人大学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和大学所学专业并没有画等号。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专业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因为它并不能决定我们将来干什么。

过去大家总以为,“好”专业就意味着“好”工作、“好”未来,没有报上当下所谓王牌院系、热门专业就会“毕业即失业”。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大学专业。譬如,昔日的土木工程、建筑设计、金融贸易等热门专业,谁会想到如今在就业市场中却门可罗雀?今天一些新的热门专业,谁又能保证几年后它依然是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或许,在转动的命运齿轮面前,没有一个专业是可以信任的。但有一点则是可以信任的,那就是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学习的能力。大学不同于中学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大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如果说,专业只是人生职业规划的起点,那么学习能力则是一项能终身受益的本领。如何在所学专业领域里找到乐趣,如何在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中汲取知识的滋养,如何在跨学科中找到兴趣和方向,如何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路径,如何学会自学和治学,如何锻炼和提高思维的能力,这些都属于学习能力的范畴。掌握了学习能力,就像被授予了“渔”,暂时没有“鱼”,又有什么关系呢?

即便是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完全对口,大学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未必会有多大。有一项调查统计不说了嘛,95%的毕业大学生承认,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最多只能用上20%。那问题来了:我们靠什么来从事实际工作?答案只有一个,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个时候,就是比拼大家的学习能力了。而学习能力的培养锻炼,就是大学时代大家的“共同专业”。

在知识迭代日益加速的当下,社会注定会是一个更大的课堂。当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且能时刻保持好奇心、保持快速跟进迭代的能力,无论是误入眼下的“天坑专业”,还是幸运地就读“吃香专业”,都将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陈珺璐)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