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空而起、快速斜翻、空中横滚……
在2022年的中国航展上,
一架架国产战机列队登场、硬核炫技,
展示着人民军队完整的飞机矩阵,
飞出了航空强国的底气。
2022年中国航展现场
还记得吗?
75年前的开国大典上,
我们参加阅兵的飞机不够,只有17架。
周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
而且这17架飞机都是从战争中缴获的敌机,
因为当时的我们,没有能力制造自己的飞机。
今天,我们的飞机足够多、足够强,
再也不用飞两遍了!
从步履蹒跚到一飞冲天,
这是我国航空工业几十年来的蜕变。
把视角退回到1950年,
你会看到,
进度条从0开始的地方。
今天带来《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
第四十三集
《那年,我飞过长安街》
听音频 更精彩
从修理走向制造
1950年,由于我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数量落后,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吃了不少亏。
这让我们警醒:必须得自己造飞机!
1951年,苏联派来了一批专家,
帮助中国仿制雅克-18型教练机。
飞机制造厂定在了南昌,代号320厂,
也就是后来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洪都,
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5。
20世纪50年代初在废墟上建起的洪都飞机厂全貌
320厂修理的都是来自朝鲜战场上损坏的苏制飞机,
条件非常艰苦。
“征用”的机棚只有2500平方米,
要在弹丸之地完成飞机的
修理、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多个任务,
初教5就是在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厂房里逐渐成型。
1954年7月3日,
初教-5试飞圆满成功,
它像燕子一样在空中轻盈飞翔,震惊中外。
初教-5飞机
虽然初教-5的结构相对简陋,
但它的服役,
为我国空军训练了一大批优秀的飞行员。
它的诞生,也是一颗火种,
照亮了新中国航空工业前行的路,
我们正式从修理走向了制造。
1956年,初教-5试飞成功两年以后,
在祖国的北方,
沈阳国营112厂(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
试制成功我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歼-5。
随后几年里,歼-6和歼-7相继首飞,
让中国空军进入超音速战斗机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航空工业信心大振,
决定开始自行设计飞机,
逐步摆脱仿制苏联飞机的套路。
1955年建设完成的近5万平方米的国营112厂飞机部装总装厂房
歼-5飞机
艰难探索的自研之路
新事业的发展,
当然不会一帆风顺。
1960年中期,中苏关系恶化,
苏联撤回了援助的专家。
面对困境,
新中国航空工业没有失去方向,
毅然决然开始自主探索。
歼-8,就是我们艰难探索途中,
一颗闪耀的星。
它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发,
服役超过40年。
主要设计者是两院院士顾诵芬。
上个世纪60年代,
美国空军装备的U2侦察机
经常飞到中国领空侦察,
这种飞机能飞到两万米高空,
而且速度极快,
歼-6和歼-7不能有效拦截频频挑衅的U2,
所以中国迫切需要一架
“飞得高、飞得快、飞得远、火力强、看得远”
的新型战斗机!
1964年,34岁的顾诵芬作为副总设计师,
参与设计歼-8飞机。
歼-8的设计图纸达到5万多张,
要制作的各项零件11000多个,
另有65项新材料,
有些新材料是我们国家过去从没生产过的。
凭借着惊人的毅力,
顾诵芬和年轻的团队把自主设计飞机的目标,
慢慢变成现实。
顾诵芬在试验现场工作
1969年7月5日这天,
歼-8完成首飞,
试飞员安全降落在机场。
虽然首飞成功,
但歼-8在跨声速飞行试验中,
出现了因气流分离导致的抖振问题,
飞行员在空中飞行的感觉,
就好比一辆破公共汽车在颠簸的路上行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从来没有接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
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乘另一架飞机上天,
跟在试验飞机后面观察气流情况。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两台飞机必须保持近距离等速飞行,
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顾诵芬乘坐歼教机上天近距离观测歼-8跨音速抖振问题
顾诵芬还是上天了,
在没有告诉家人的情况下,
他连续进行了三次上天观察,
最终找到了问题症结并成功改进。
1979年底,歼-8飞机白天型正式定型,
这是新中国自行设计研制、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
堪称一个传奇。
在庆功宴上,
从不喝酒的顾诵芬喝得酩酊大醉,
他说,歼-8是连滚带爬搞出来的。
歼-8飞机
虽然歼-8的成功为我国的航空工业带来了一剂“强心针”,
但在世界战斗机序列中,
它是第二代战斗机。
在歼-8诞生的80年代,
世界上的空军强国基本上已经实现了
第三代战斗机的服役,
我们要追赶的路,还很长。
中国航空工业的划时代之作
1982年2月,
在中国新一代战机方案论证会上,
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的宋文骢
拿出了一套鸭式气动布局的设计方案,
令在座所有人印象深刻。
这套方案,在日后成为了歼-10的蓝图。
会上,宋文骢的发言掷地有声:
“我们要搞一架真正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先进战斗机,
一架能在未来10年或20年都不落后于世界的飞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
1986年,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的总设计师,
那一年,中国缺技术、缺经费,
却依然踏上了艰难的远征。
12年后,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
宋文骢工作照
那天,68岁的宋文骢平静地站在观礼台一侧,
全场的人屏住呼吸,
看着飞机发动、滑行、加速……
“飞行一切正常!”
从远方的空中传来试飞员兴奋的声音。
试飞员雷强驾驶飞机绕着机场飞了4圈,
飞行18分钟后安全着陆,
这是中国飞机制造史上划时代的18分钟。
宋老喜极而泣,
上前紧紧抱住了雷强,
他说:“从今天起,我的生日就是3月23日!”
歼-10首飞
快步追赶世界进程
前面三代战斗机的研发,
都是步履维艰,
在这之后,
中国的航空工业开始加速追赶世界进程。
2009年8月31日,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型舰载战斗机歼-15成功实现陆基首飞,
完成了国产战机从陆地向海洋的跨越;
2011年1月11日,
歼-20战斗机腾空而起,首飞成功,
它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
也是目前中国领空最强大的守护神;
2012年10月31日,
“鹘鹰”飞机一飞冲天,
惊艳世人,震撼世界。
歼-15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歼-20隐身战斗机
“鹘鹰”战斗机
如今,中国战斗机家族
日益庞大,攻防兼备,
航空强国,未来可期!
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战斗机
从“造出来”到“飞起来”,
全靠先辈们与接力者一步一个脚印,
传承至今。
《共和国之恋》有一句歌词:
“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
我想,这正是对新中国航空工业历史的隽永赞歌。
75载岁月峥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今天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千千万万国有企业建设者用智慧和血汗筑就了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如今,国有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出一大批领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动我国工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历史性变革。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新华网、云听APP、喜马拉雅APP、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网络互动传播活动,以国有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为起点,回顾国资央企打造工业体系的生动故事,解析宝贵经验的奋斗密码,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前景。
《国家工业密码》持续更新中……
欢迎扫码订阅专辑
云听专辑喜马拉雅专辑
(点击下方链接 逐集收听)
———— / END / ————
撰稿丨王典 李恬
责任编辑丨杨致刚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丨航空工业集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