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印之间爆发了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此后,中印边境局势持续紧张,双方关系也陷入了紧张状态。

尽管冲突之后,双方曾举行数十轮边境军长级谈判,但效果也很有限,至今网络上的段子都在“礼仪之邦,邦邦邦”来形容中印边境的“冷兵器冲突”。

但最近,中印边境突然达成了协议,外界形容这次是印度“让步求和”,到底是什么改变了莫迪和印度,让印度突然愿意让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突然“让步求和”?

2020年6月,在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地区,双方军人发生了激烈冲突,这次冲突导致我军4人牺牲、1人重伤以及印军20名军人死亡,引起了我们全国上下的愤怒。

此后,中印边境局势持续紧张,尽管双方在冲突后进行了数十轮军长级谈判,也表明了愿意继续沟通、实现边境局势翻篇、共同维护边境安宁的态度,但其实双方的谈判一直没有获得实质性进展——即中印双方根本没有达成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的是,中印边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与印度的“野心”是有关系的。

长期以来,印度对我们的土地就多有觊觎,时不时就得寸进尺,想偷偷侵占我国领土。

这才有了“礼仪之邦,邦邦邦”的段子,用来形容这4年以来中印边境偶尔还会发生的“冷兵器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4年都没有什么进展的边境问题谈判,在前几天突然传来了一个重大进展,媒体报道称,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一场媒体活动上表示,中印两国已经就边境问题达成了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2日,我国外交部也回应称,中印已经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就边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接下来中印双方将对上述解决方案进行落实,外交部还表示,中方对此予以“积极评价”。

可见,双方确实达成了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只不过这个方案到底是什么,细节如何,并没有公布。

现在大家所了解到的信息就是苏杰生表示,印度和中国已经恢复到“2020年的位置”,双方“脱离接触”的进程已经完成,并且,双方已经就边境巡逻问题达成了协议,会像2020年之前那样巡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鉴于自从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双方的关系就十分紧张,而且印度的态度一直十分强硬,现在印度所展现出来的“友好态度”,被认为是“重大让步”,不少人觉得,这是印度主动“求和”的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边境紧张已经持续4年,虽然这4年里,确实我们也在“闷声干大事”,在实控线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为什么印度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让步求和”呢?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谋求经济发展的“决心”

莫迪会选择让步,当然不可能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有多方面的考虑,其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印度要谋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印度宣布让步的时刻,正是10月22日到24日金砖峰会举办之前的敏感时间点。

今年,俄罗斯组织了30多国参加金砖峰会,其中20多国的最高领导人将亲自出席,剩余国家也将派遣国家二把手或者三号人物赴会,可以说是规格很高。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样一来,金砖峰会能够达成的协议和合作也将更多,对于各国的发展进步将有很大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印度总理莫迪亲自前往俄罗斯出席金砖峰会,显然,莫迪是带着促进印度发展的决心去的。

在此之前先主动与中国达成边境协议,显然可以缓和中印关系,让印度在金砖峰会上谋取更多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印度会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2020年以来印度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打压政策”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还影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自从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印度不仅在边境挑动紧张局势、展现强硬态度,还在中美经贸关系上“大做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的媒体报道显示,一方面,印度对中国企业进行大力度的“打压封禁”,比如中国企业小米就被印度当局指控“逃税”“以特许权使用费为由向国外实体汇款”等,最终被罚款48.2亿元人民币,这笔钱相当于小米历年在印度所有利润总和的5.9倍、2022年小米全球利润的57%,也被网友调侃称“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方面,印度还鼓励民众和本国企业抵制中国产品,试图借此机会来促进国内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并提高国产率。

印度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只要不断打压中国企业、抵制中国产品,就可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还能减少贸易赤字。

此外,印度还限制对华签证、封禁中国APP,减少两国直飞航班,这对两国的经贸往来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总之印度实施了诸多破坏两国关系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不仅没能振兴印度的本国产业,反而造成了反效果。

数据显示,2023年印度制造业的GDP占比仅为13%,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是16%,莫迪政府设定的目标则是25%。

莫迪政府最新提出将在2025年实现“25%”的目标,但从这一目标多次推迟的实际情况来看,恐怕到2025年也不可能“突然”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口数据则更令人失望,实际上,印度对华的贸易逆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继续扩大,因为4年以来,印度对华进口增幅高达56%,2023年的贸易逆差更是达到了850亿美元。

在电子产品、新能源产品和制药原料等多个领域上,印度有1/3的产品都需要从中国进口。

这意味着,限制中国投资、中国技术,不仅影响了印度的营商环境,还对国内供应链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我国新一轮产业转移已经拉开了序幕,中央明确指出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转移,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虽说这是我们国内的政策,但实际上这对于印度也有不小的影响,因为这意味着,恐怕他们将会彻底失去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于想发展制造业的莫迪政府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所以,为了自身的发展,印度还是需要中国技术、中国企业的。

所以,莫迪不得不考虑让步、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以期获得更多与中国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冲美国大选的负面影响

此外,政治方面的因素同样也是印度的考量。在与中国关系恶化之后,印度一直在美国那边“下注”。

尽管印度并不想真正“追随”美国,只是想从美国身上“捞好处”,但在客观上,美国和印度确实走近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对于美国来说,美国也希望通过扶持印度来遏制中国的崛起,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地位。

在拜登大力的推进的印太战略中,印度确实“受益颇丰”,不仅获得了MQ9B“死神”察打一体无人机,还获得了F414发动机生产线。

近年来,美国和印度的技术合作也在不断增加,两国的合作已经扩大到了国防技术、半导体、太空、通信、生物技术、清洁能源、量子与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美国,莫迪也有“担心”。因为美国大选在即,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难说特朗普会不会“卷土重来”,而从特朗普的说法来看,如果他真的再度当选,恐怕美印关系将发生变化。

因为近日,特朗普放话称,因为印度对美国收取了“最高”的关税,所以如果他能重返白宫,他就会对印度加征关税。

特朗普表示,在她的“让美国再次富裕起来”的计划中,“互惠”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印度要对美国收取如此之高的关税,美国也会这么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去年以来,特朗普就多次指责印度收取了太高的关税,声称印度“严重滥用”了与美国的贸易关系。

就算特朗普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加强了与印度的合作,但这也不妨碍当时特朗普就终止了印度作为美国普惠制体系内发展中国家的“受惠国地位”。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印关系恐怕会发生莫迪不想看到的变化,所以,莫迪才要缓和对华关系,以降低美印关系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军事上的考量。

喜马拉雅地区的冬天已经到来,高原山区的极寒气候给印度带来了极大的军事消耗和负担,为了减轻边境的负担,印度不得不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

不可否认的是,这次中印达成的协议,确实打破了两国关系的僵局,也有利于推动两国关系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但以印度的“前科”来说,中印达成的协议到底能不能落实恐怕还得打一个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印度已经将其渲染为“外交胜利”,声称是中国进行了“让步”,很明显,这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政治诉求,但如果莫迪在这方面处理不当,恐怕将很难推进双方协议的具体落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