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 北京报道
(本文涉及对自杀想法、行为的描述,相关内容可能会引起您的不适。我国已设立全国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为400-161-9995。)
主打情绪和陪伴价值的AI越来越常见,如果一名青少年自杀,能怪他的AI密友吗?
近日媒体披露了一起青少年自杀的案件:14岁的男孩与AI聊天机器人对话数月后,走向自杀。随后,死者家属将AI公司Character.AI诉至法庭。
根据起诉书内容,14 岁男孩Sewell Setzer从去年开始使用 Character.AI,与以《权力的游戏》中的丹妮莉丝·坦格利安(龙妈)为原型的聊天机器人互动。Character.AI主打“个性化聊天机器人”,能提供一系列预制或用户创建的AI角色,模仿真实或者虚拟人物的个性。产品在2022年上线,目前用户已经超过2000万。
聊天截图显示,Setzer和丹妮进行了长时间“浪漫关系”的互动,丹妮表示爱上了他,并开展过一些露骨对话。除了丹妮,其他《权力的游戏》中的AI角色也与Setzer有过性相关的对话。
起诉书还指出,Setzer有两次向丹妮提到过自杀念头:一次是Setzer用化名提到想要自杀,丹妮回复:我不会让你伤害自己,也不会让你离开我。另一次是丹妮询问他是否“有自杀计划”,Setzer回答不知道自己的自杀计划能否成功,丹妮回复:别这么说,这不是不经历它的好理由。
今年2月28日,在与丹妮进行最后一次互动后,Setzer自杀身亡。
AI可以被追责吗?
Setzer家属在本周正式递交了起诉书。起诉书认为,Character.AI“故意设计和编程,使其变成一种欺骗性和过度性化的产品,并故意将其推销给像 Setzer这样的孩子”,并补充道,公司“知道或在合理谨慎的情况下应该知道,像 Setzer这样的未成年用户会成为色情材料的目标,遭受引诱,陷入性暴露的境地。”
起诉书还认为平台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保护措施,产品存在设计缺陷。Character.AI 的服务条款只要求美国用户年满 13 岁,但产品没有专门为未成年人用户设计的安全功能,也没有家长控制功能。现在如果在Character.AI上输入有关自杀的关键词,平台将弹出消息,建议用户拨打心理危机干预热线,而Setzer去世时并没有这些弹窗提醒。
从法律角度说,有媒体指出,通常情况下互联网平台不需要对用户发言负责。但近年有一个新兴的论点——科技公司需要对产品的设计缺陷负责,比如用推荐算法引导青少年关注饮食失调、自残等负面内容。
这一论点还没有在法庭上得到过认可,但不少人认为,相比社交软件,科技公司更需要对AI输出的内容负责,AI相关的案件可能会成为司法态度的转折点。
Setzer的成瘾经历并非孤例,青少年沉迷AI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泛滥。今年英国通讯管理局的调查显示,有79%的13~17岁青少年会使用生成式AI。美国青少年的AI使用比例几乎与英国一样,根据Common Sense Media最近的报告,青少年最常用AI帮助写家庭作业(53%),其次就是消除无聊(42%)。
在对Setzer事件表示痛惜后,Character.AI本周增加了一系列“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补救措施,包括降低未成年人接触露骨内容的可能性,使用时间超过一小时时会弹出通知,同时提醒用户:“这是一个 AI 聊天机器人,不是真人。它所说的一切都应视为虚构,不应将它的话作为事实或建议。”
记者还注意到,“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角色已经无法在Character.AI中搜到。公司表示,最近删除了一批被标记为违规的角色,之后也会将违规角色加入黑名单中,这意味着用户无法再像玩游戏一样任意创建角色了。
为什么AI难以“干预”自杀?
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拦截、预警、干预自杀信息早已不是新鲜事。比如关于B站的早年报道提到,如果有人在B站动态发布了严重负面情绪等信息,审核人员会介入判断,情况严重时转交给专业心理辅导客服,或者报警协助警方处理。抖音、微博、甚至淘宝都设置了这样的专业团队。
但几位业内人士都向21记者坦言,大模型的内容安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与UGC社交平台不同的是,大模型需要即时回复,而且不能完全拒绝回答用户的问题,生硬拒绝无疑会引起用户反感。如何在加了一层审核的内容安全防火墙后,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这是公司需要仔细斟酌的。
一位内容安全的从业者还无奈地提到,社交平台可以结合用户个人画像来推测用户是否有严重自杀倾向,大模型很少能收集这类数据,主要是基于上下文语义去理解主题。而且,许多用户已经知道怎样虚构情节、绕开大模型的安全审核,所以需要大模型更准确地判断出背后的意图和目的。可以说,AI公司要对齐社交平台的干预深度,是比较难的。
21记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国内大模型对自杀内容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拦截,也就是在训练、应用阶段优化大模型,尽量不让AI输出有害回复。
数美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21记者,在用户输入(prompt)阶段,大模型会主动识别输入词是否有风险,如果有风险,可能会调用敏感问题知识库和安全代答模型,另外给出一个安全的回答。像自杀倾向的输入属于有风险、“需要正向引导回答的问题”——AI无论如何也不能去回答这个问题,而要正向引导用户,应该咨询心理医生或者与家人倾诉等等。该公司负责国内数十家大模型的AIGC内容风控。
记者因此测试了文心一言、Kimi等国内大模型,在与自杀相关的提问中,国内大模型的回答均是建议用户寻求专业帮助,部分提供了12320的卫生热线电话。
一位大模型业内人士指出,其实这也是国内监管机构的要求。向监管机构进行大模型备案的测试过程中,就会碰到相关试题,以此评估风险。
去年我国通过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禁止生成任何危害他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且提供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成此类有害信息。所有面向境内公众的生成式AI服务都需要遵守要求。
不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很少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往往有多个触发因素。如今AI伴侣市场如火如荼,但对心理健康有什么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研究。前述业内人士认为,眼下比较好的办法是提供标识,如果AI能更清楚地指出自己不是真人,可能有利于防止年轻用户沉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