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翻范伟的资料,发现他有一个特点,每部戏在见导演之前,他都会对将要扮演的角色,去做一个特别深入的了解工作。

还在这个阶段,他便在脑子里给这个角色写起了小传。

他通过各种渠道去找这个角色的各种资料,各种大小事情,同时也用心去预设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等等等。

有了这些东西做支撑,一个演员,才知道他将要演绎的那个角色,是个什么样的人,遇到了什么事情,都会有些什么反应……

把这些底层逻辑建立起来了,这个人物的形象才会立体、层次才会分明,才会更有人味,而不是一个莫名其妙的、仅仅推动故事发展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注意,范伟做这些工作的时候,还在初次见导演这种阶段。

人物小传这种工作,即便只是在脑子里做做,其实也需要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而在初次见导演这种时候,也就意味着一切还没定下来,一旦产生变化,此前的努力都会白做。

也就是说,范伟打动一个导演,用的是典型的笨功夫。

但是,范伟不用这种笨功夫好像又不行。

除了这种笨功夫,他也拿不出其他更好的东西了。

一个全新的陌生项目,我们想要打动项目的负责人进入项目,通常只有几条有限的路径可以走:要么,你要有可交换的资源,俗称带资进组;要么,你要有上蹿下跳、长袖善舞的能力,俗称组织管理;要么,你要有绝对的实力,俗称埋头干活还要把活干得足够漂亮。

一个项目,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才能做得起来。

毫无疑问,范伟他就不是那种八面玲珑的人。

他也不是那种家里有矿或者后台很硬的人。

有一些值得拿出来说的细节,都是我在网上翻资料翻到的,而且还是比较靠谱的那种资料。

范伟的媳妇是个普通护士,两人是经人介绍认识,然后范伟追了两年,才把他媳妇追到手。

说这个的意思是,其实就从婚姻这个角度看,范伟也是个跟我们很多人没二样的普通人。从他的婚姻对象便可以看出,他不是个功利的人,没想过通过婚姻走捷径。

写到这,不由想起以前一个朋友说的话,这个朋友说,看一个人将来混得好不好,其实单单看这人对于配偶的选择,便能看出很多东西来。

有功利心、有手腕的人,是不会甘于找一个出身普通、职业也普通的女孩做媳妇的。

这话听起来功利,倒也有一定道理。

起码把它用在这里,我们可以证明两个事:

一是范伟是个平常心,对于未来并没有太多野望的人。

二是从范伟和他媳妇认识的过程能看出,范伟自己的出身和职业,包括他当时的收入,应该也都是相对普通的。

至少跟许多娱乐圈里的人,不是家里有矿,就是后台特别硬这些,是完全沾不上边的;

然后,范伟跟赵本山合作了将近十年,但是,即便在甜蜜的合作时期,范伟跟赵家班那些人,其交际,一直还是存在边界的。

赵家班那些人,基本都是一路摸打滚爬过来的,能够走出来,靠的都是野蛮生长、适者生存的路子。在进入赵家班之前,在当地基本也都有了一定的江湖地位。

而范伟,相比之下,他的成长之路就要显得学术得多。他是正规正经通过拜师进入相声界,然后又通过考试进的曲艺团。

跟赵家班那些人在一起,他们都是一口东北话,范伟一口普通话。

赵家班那些人要社牛得多,有啥说啥大家都不委屈自己,范伟却是那种下了舞台以后就很腼腆、很少话的社恐。

还有一件事,让范伟拿到第一个电影奖的作品是《看车人的七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片子上映于2004年。

按照时间去推,在这个片子拍摄前,范伟的名气应该比这部片的导演安战军要大得多。

但是,一开始,就连范伟自己都听得出来,安战军是不想用他的,因为担心他身上小品味太重,演不出电影想要的那种效果来。

为了说服安战军用自己,范伟把吃透角色的这种笨功夫做了个足。

他跟安战军这样商量,你不是就担心我一出场观众就笑场嘛,要不我们来搞个这样的设计,让这个人物最初出场的几场戏,都自带一点幽默的氛围,然后再把这种氛围一点点收起来,并且用严肃的氛围代替它。

安战军觉得这个想法挺好,但是具体怎么做,他是一点想法也没有。

于是范伟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剧本。

直到把安战军改满意了。

可是,安战军还是担心范伟身上的小品味太浓破坏了自己的电影味,于是设置了一个试戏的环节。

范伟却说试戏就试戏,一点架子都没有,硬是用自己的现场表演,让安战军从不看好他变成了特别看好他;

其实从上面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来,用理工科的话,范伟就是个典型的技术男。

他家里没矿,也没有背景。

也不会来事,玩不来花活。

只能扎扎实实靠用心搞好自己的表演这种笨功夫,去搞掂导演,去搞掂观众……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范伟的影视作品里,以文艺片居多。

在文艺片里,以范伟的咖位,以他那张很大众的中国脸,混个男一当完全没问题。

但在商业片里,顶到头了,导演能给他的,也就是《道士下山》或者《私人订制》里的那种配置和戏份。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在文艺片里过戏瘾,在商业片里把生活费赚得更足一点。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范伟一直是个对自己的定位特别清晰的人。

他明白自己有什么。

也明白自己能给什么。

还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他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专业、勤奋和隐忍,把它们的边界感都控制得非常好。

我觉得,那些家里没矿、又不会来事的孩子,都应该向范伟学习。

既然你给不了别人想要的资源,又做不了别人凑局的润滑剂,那你就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在专业这个事情上去下工夫,从此建立自己的优势和高度。

别一天到晚的,一忽儿想往这头走,一忽儿又想往那头走,瞎几把耽搁自己。

只要工夫深,铁杆也能磨成针。

当你把你的专业做到了无人代替,且无法被人忽略的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范伟这样,他把他的表演专业实力,已经做到了,当他凭借《漫长的季节》中的王响这个角色,获得今年金鹰奖视帝的荣誉时,外界对此的反应是,今年的金鹰奖奖项做到了公平,就因为金鹰奖视帝颁给了范伟。

范伟的表演实力,已经成为舆论衡量一个表演奖项是否公正的标准。

“范伟不需要金鹰奖的视帝证明自己,但金鹰奖需要范伟证明自己。”

有一天,当社会舆论愿意这么为一个专业赛道上的人发声时,这个人,大抵也已经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了这条专业赛道上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