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仲

文物古建是千年姑苏历史的见证,也是苏州古韵风貌中的重要肌理,成为苏州宝贵的文旅资源。然而作为文物古建,历经岁月沧桑或者其他因素,风化老化破损不可避免,因此通过保护修缮让文物建筑延年益寿凸显重要。

坐拥苏州古城核心区域,姑苏区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贡献着“苏州方案”,对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也使命在肩。自2020年6月承接文物修缮工程审批职能以来,姑苏区共完成各级文物修缮项目审批128处,开展文物建筑修缮工程89项。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可谓亮点频出,并形成唐寅祠大殿、钮家巷王宅等一大批富有示范意义的经典案例。

通过保护修缮,古城一批文物建筑焕然一新,而不断探索的活化利用让这些古宅更加熠熠生辉。摸清古建家底,数字建模为古建筑精准“画像”,通过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让文物建筑“满血复活”。近年来,苏州以“激活”作为文物建筑保护传承的关键词,活化利用的前提是保护修缮,不过,对于文物建筑来说,保护修缮并非一劳永逸。

文物古建更容易受到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影响,尤其需要注意防灾减灾。再周密全面的灾后抢救修缮,也比不上事前的未雨绸缪,因此日常体检、隐患排查应成为文物古建保护修缮工作的日常之功。据悉,目前姑苏区文物局(区古保委)牵头,联合各单位对辖区715处文物建筑开展了隐患排查,对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建筑形成底册清单,将主体责任明确到人,每周通报更新解危修缮进展情况。今年在台风过境期间,相关部门、街道结合隐患建筑文物清单内容,细化应急预案,抓紧对附属物、木结构立窗、立柱等重点部位进行加固,做好防水排涝准备。

精准应急,文物建筑“化险为夷”得益于隐患排查工作做得前、做得细。平常把文物古建保护工作做深做细,摸清状况、找出隐患,做好解危预案和措施,不仅平常给古宅保护“添砖加瓦”,在突发灾情的关键时刻还可以将日常之功转变成应急之策。文物古建是瑰宝,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无须多说,仅保护修复就需要投入巨资,因此对于好不容易修缮好了的文物建筑当倍加珍惜与呵护,要动态监测、定期保养,防患于未然。如此,文物建筑才能焕发更加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