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周总理一脸严肃走进毛主席办公室,开口就是一顿批评:“主席,你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两人不甘示弱大吵一架,最终毛主席只是反问了一句话,周总理就哑口无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新中国成立不到十年,就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全国人民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这场旱灾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是“三年困难时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旱情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其中广东、海南旱情持续了7个月,北方地区的河流出现断流现象,生活用水极度匮乏。

农业没有水,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很多地区农民种的粮食,颗粒无收,百姓面临严重的饥荒。

1960 年,三年苦难时期的第二年,各地传来荒灾饿死人事件,毛主席得知后,愁得睡不着觉,他下令要降低干部标准,限制每人每月的口粮需要申报。

而毛主席身先士卒,他给自己报了 26 斤的粮食量,事实上,毛主席身材高大,26斤是只能填饱肚子的,根本吃不饱。

但他的这个数量不算高也不算低,因为朱德也是26斤,而周恩来总理是24斤,刘少奇更少,只有18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毛主席,除了主食外,把肉、蛋及营养品等都停掉了,因为在他看来,只要他少吃一点,就可以多救一个中国人。

由于长时间营养摄入不足,毛主席的身体出现了浮肿,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厨师更是多次提出,想让毛主席改善一下伙食,却被毛主席果断拒绝。

那一年,毛主席生日时,警卫员请示早上要给毛主席熬燕麦粥,这算是这段时间以来,比较好的伙食了,最后这碗燕麦粥还是大家伙都有份。

中午的时候,大家想让毛主席吃得好一点,于是做了干烧冬笋、油爆虾、白汁鲤鱼白、鸡油冬瓜球、炒生菜等,并没有大鱼大肉。

肉类在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餐桌上,只能算是最普通的菜系,但对于毛主席来说,肉类是宴请他人才有的规格。

1961年,旱灾更加严重,口粮变得更稀缺,这时的毛主席连鱼和虾也不吃了,厨师找一些野菜掺在粮食里,让毛主席吃得饱一点,然而,毛主席还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浮肿越发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候,周总理看不下去了,他一脸严肃走进毛主席办公室,开口就是一顿批评:“主席,你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周总理的目的是想让毛主席多吃一点,并且保证营养,他不能先倒下。但毛主席心里记挂着粮食一事,觉得自己少吃一点没关系,不知怎么的,两人竟然因为这事吵了起来。

最后,毛主席直接反问周总理:“别说我了,你吃得比我还少,怎么还来劝我了呢?”

周总理被反问得哑口无言,他的确也不比毛主席的压力小,眼看着旱灾越发严重,他也操碎了心,为确保城市口粮的最低限度供应,他几乎每天睡不到8小时。

整宿整宿地想着如何能有更多的粮食,如何把一个省的粮食调动到另一个省,如何才能构建合理的购销指标等,这些都是他要管的事。

一次,为了将粮食从相对宽裕的省份调到受灾严重的地区,周总理亲自下场协调各方,克服重重困难,才把粮食及时送达。

1961年,在粮食缺口最危急的时候,周总理每周约见粮食部门同志,用本子记录下每一笔粮食的去向,并且不能用模糊词汇,可以说,每一批救灾粮食,都是他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毛主席和周总理是革命友谊,虽然他们因为粮食有了小口角,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对方好,为了国家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是亲密的战友、同志和合作伙伴,他们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为中国的独立、民族解放事业以及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正是有着像毛泽东和周总理这样的中央领导,以群众利益为先,为群众利益服务,虽然三年苦难时期仍有损失,但已将损失降到最小。

放眼全球,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能够做到像毛主席和周总理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以他们为荣。

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翻开《毛泽东传》,我们能看到他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是如何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

他又是如何在困境中崛起,凝聚起民众的力量,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

无论是橘子洲头的慷慨激昂,井冈山的烽火岁月,还是长征路上的艰难跋涉,亦或者是延安窑洞的彻夜长谈,毛泽东都展现出他非凡的领导智慧和军事天赋。

同时,在《毛泽东传》中,我们也能看到毛泽东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面。他对人民充满了关爱,对祖国大地饱含深情,他与人民同甘共苦,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喜欢和崇拜教毛主席,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为何我们越来越崇拜毛主席?

因为当我们坚持不下去时,他鞭策我们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当我们自卑时,他鼓励我们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我们不想学习时,他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我们焦虑时,他开导我们,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当我们想偷懒时,他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崇拜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