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天王故里”花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花都区以新华街道为重点片区,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老城区在保育活化中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勇负花都担当。

——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街是一个老城区,曾是花县、花都市、花都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句“返新华”承载了无数新老花都人的集体情愫,“新华”也俨然成了花都的代名词。

新华街又是一个新城区,日新月异的城市新面貌、不断完善的公共配套新设施、繁荣兴旺的新业态、城市治理的新理念……处处都呈现出城市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新局面。

花都人对这座城市的乡愁,就深深烙在新华老城区的每一条老街、每一座老建筑,甚至屋檐上的每一砖一瓦。

老城新面貌

既回归烟火气,又有现代感

城市在发展,繁荣有周期。

花都新华街老城区,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升,在城区功能、设施配置、建筑空间、区域交通等方面,面临种种难题。

民有所盼,施政所向。

近年来,花都区充分结合城市更新、老区改造、微更新等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推动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让老城既回归“烟火气”,又具备“现代感”。

在广州北站片区东南侧的集群街2号,是典型的人气兴旺、商业繁华的老城区旧楼,历经48年岁月洗礼,外墙斑驳、砖体裸露、渗水裂缝等问题严重,被鉴定为D级危房,居民改造意愿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采取传统的老旧小区微改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房屋安全问题;如果重建,利润微薄,吸引不了开发商介入,传统征拆方式也不可行。事情陷入两难境地,如何破局?这是摆在相关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花都在全省率先出台《危旧房屋拆除重建试点方案》,创造性提出了“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改造思路,引导居民承担主要改造成本,成为广东首个业主自筹、原拆原建的危房改造项目,走出了政府主导、引入开发商拆建之外的第三条路径,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老城区腾挪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这一项目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城市更新探索出了新的路径和模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花都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旧人大小区位于花都区中心腹地,紧邻广州北站,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位置,人车混行、外墙脱落、上下水道老化,成为花都“老龄化”小区的一个典型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花都区将旧人大小区有机更新项目(示范区)列为花都区首个社会资本参与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统筹推进小区养老、托幼、配餐、休闲、健身等生活设施改造,并采用BOT特许经营模式,改造闲置公房,提高小区“造血”功能,实现了老旧小区的“逆生长”,项目入选2023年住建部和省住建厅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走进这个小区,看到的是粉刷一新的住宅楼、平坦干净的路面、规范布设的线路管网、休闲舒适的小公园……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旧小区。“小区环境好了,社区服务也越来越好了,我们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感觉很舒心。”小区居民徐阿姨为改造连连点赞。

许多老城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停车难。特别是早晚上下班高峰及周末车流量大,泊位不足,对周边居民的出行及沿街交通秩序带来较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都区充分挖掘老城区内新空间,以“公共停车空间”+“公共活动空间”为改造思路,对花都1958影院停车场、老干部活动中心停车场、洪秀全纪念馆停车场等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升级,新增车位500余个,并同步建设便民设施、休闲广场和人才公园等公共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系列的更新改造,既解决停车难题,又优化了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提升了老城区的发展与品质,让老城区渐渐呈现出新的面貌,人间烟火与现代配套在这里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古村新活力

既记住“乡愁”,又有“新体验”

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

花都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将城市文脉记忆融入日常生活,镌刻在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以高品质文化消费场景吸引新流量、激发新活力,推动老城焕新再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街三华村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现存明清风格的青砖建筑300多座,也是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所在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16位是三华村人,因此也被称为“辛亥革命英雄村”,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精神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三华村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让老村居焕发新生机,获评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是目前广州地区发现的祠堂内有圣旨牌坊、且规模最大的古祠堂建筑群,现在经过修复,并建成集展示、收藏、研究、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广州民俗博物馆,2023年参观量约20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三华村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意蕴,活化重现失传80余年的“御史大王诞”传统民俗节庆,结合醒狮表演、大王巡游、千人宴席等多种形式,吸引3万余人次参加,让传统民俗赋能经济发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第二届“御史大王诞”活动再次展示了本村敬老孝亲精神和独特的节庆风情,不仅增强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加深了他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介绍,近年来三华村中11座祠堂先后得到修复,部分被活化利用为博物馆、村史馆、红色驿站、农家书屋等。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筑,又焕发了新生,并注入新的内涵,带给人们新的体验。

老街新业态

既保留城市记忆,又有“新风尚

在人们的印象中,老街都是大爷大妈的聚集地,而在新华街的一些老街巷,经过改造,则成为了吸引年轻人纷纷前来打卡消费的时尚空间。

近年来,新华街以产业振兴为切入点,探索符合功能业态、街区特色与现代生活的城市更新改造路径,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花都区老派的商业步行街——太子步行街、最繁忙的菜市场——新华市场、最早的电影院——花都1958影院,曾是花都最繁华、最具烟火气的“旺地”。但随着时间流逝,很多设施都年久失修,亟待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都区以新华历史为序,依托“新中路”轴线及商业大道发展轴线打造提升的契机,通过建设“新华市场+墟市”双核心,以点连线、以线成面,进而联动“市-影-村-社”四个功能区,更好的留住老花县城市记忆,用文化促进商业迭代,用商业推动文化传承,互相促进打造拥有自我造血能力的老城文旅长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升级后的新华市场,一洗传统老旧农贸市场“脏乱差”的刻板印象,还进一步引入智慧感知、溯源分析等信息技术,让消费者放心,让管理者省心。改造后的1958影院,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同时实现空间活化,成为集文化、风尚、体验于一体的城市活力新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为令人惊叹是田美村碧秀路商圈的改造,让旧商圈迸发出新活力,村社自发行动起来,自主筹集2800多万元、并引入社会资本约1.2亿元打造“田美新里”特色商业街区商圈,成为全区首个无需政府财政出资的开创性村集体自发建设重点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改造后的“田美新里”,既有各式各样的精致店铺小吃、还有花都特色的非遗文化体验,成为让游客可体验、可参与、可感知的“体验型商业消费示范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幕降临、华灯璀璨,晚风习习、笑语欢声,交织成一曲夜经济的动人乐章。在游人如鲫的喧嚣中,最开心的莫过于商圈内的300余个商户,他们的营业收入平均涨幅约20%~30%,带动夜市周边物业租金平均上涨40%~60%,国庆期间客流量超20万人次,拉动消费收入约105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美新里”的成功,让老商圈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从“冷清”到“红火”的华丽蝶变,真正让多方共赢。

老城新理念

既完善管理机制,又有服务“新家园”

过去的10年间,花都人口净增约70万人、增长率73.78%、位列全市第二,越来越多的新市民选择花都、留在花都。

新华街作为来穗人员的重要承载地和流动党员的流入地,仅湖南省新田县流动人员就达1.5万人、流动党员3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构城市空间、激活老城市新活力,不仅要求有完整的设施环境、完备的生活服务,更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凝聚起群众合力,焕发城市蓬勃生命力。

新华街、新田县两地党委探索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华—新田双向共管”机制,逐步形成流动党员为民办实事、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的“新新相映·520”模式,实现了流动党员示范引领、来穗人员安居乐业、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共享美好的多赢局面,让流动党员从“流入”变“融入”,既有“娘家”又有“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清华姐姐”基层服务平台,将党群服务中心、“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等近二十种阵地功能聚合,有效吸附和整合了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会爱心人士等资源,成为街道集聚各界爱心力量的重要载体,实现以“开渠引水”的方式,为基层社会服务接通“源头活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解决暑热期间高龄、独居、空巢、低保等困难老人安全用餐问题,“清华姐姐”链接20多家爱心企业,坚持开展“爱心饭盒”项目,近年来累计送出1.8万份爱心晚餐;服务社区青少年儿童约33260人次,成为家长放心、青少年成长的快乐港湾;为65名家庭妇女提供家庭纠纷调解等服务,有效维护妇女群众的权益,等等。截至目前,“清华姐姐”平台服务范围覆盖了32个社区、8条行政村,服务对象超过42万居民,被群众亲切称为“第二个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望过去,新华街万商云集、人文荟萃,给这个城市留下了开放包容、繁荣兴盛的底色和记忆。

再看今朝,新华街书写了“老城市新活力”的生动实践,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面貌、新业态、新气象,也让人们记住了赓续城脉、传承文脉、兴旺商脉的城市乡愁。

新华向“欣”,活力无限!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文图:梁尚龙 姚日文 陈琳 通讯员:杨文贤

编辑: 花不花

“花都融媒视频号”内容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