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您的认真阅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4年3月27日,《参考消息》报道了一篇俄乌冲突最新状况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文章表示,澳大利亚“对话”网站披露了俄方在莫斯科郊区的音乐会沦为“恐怖战场”的态度——当时,在音乐会沦为自动步枪与燃烧瓶的“屠宰场”、造成100多人死亡以后,乌克兰迅速否认了与这些恐怖分子有所牵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普京却在随后的讲话中暗示,乌克兰准备协助恐怖分子藏匿、潜逃。

据了解,对音乐会发动进攻的恐怖组织名为“伊斯兰国呼罗珊”,是“伊斯兰国”组织的阿富汗分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他们已经明确表达了会对此事“负责”的态度,但俄罗斯对于这个说法不可置否。

就当前俄乌冲突长时间蔓延、日渐升级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谋求个人利益、还是接受他人雇佣,伊斯兰国呼罗珊的行为无疑将激化俄乌双方矛盾、加剧当前冲突。

有观点认为,该恐怖组织是借助这一现有的、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的冲突,从而引起媒体关注,以此达到为自己谋求利益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观点认为,在通信技术与时俱进、各项事件及时报道的时代背景下,该恐怖组织也有可能是想借助这一冲突引起国际关注——如果想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达到某种目的,这些并未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组织,必须最大程度地扩大受众、寻求“盟友”。

结合这一扩大知名度、引起广泛关注的“行为目的”来看,伊斯兰国呼罗珊或许是想要“将个人活动与正在进行的著名事件进行联系”。

在“对话”网站的文章中曾表示,该恐怖组织袭击音乐厅并非出于纯粹的“机会主义”。

而这也正是问题所在——俄方或将整个事件置于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曾在讲话中表示,参与恐怖袭击的4名恐怖分子,曾在试图逃亡乌克兰时被俄方抓获。

建立在这一事实基础上,俄方很难相信乌克兰没有在本次恐怖袭击中推波助澜——从“逃跑企图”来看,俄罗斯政界人士不得不将这次恐怖袭击与乌克兰当局联系起来。

尽管乌克兰对“俄方莫无须有的指责”表示了强烈抗议,但俄罗斯仍然声明“将不得不采取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伴随着俄罗斯国防部高调宣布撤回部分参与规模军事演习、部署在俄乌边境的陆上部队时,从2021年10月持续至2022年2月的乌克兰东部危机,就在国际社会的注目中逐渐呈现降温趋势。

但事件却远没有结束、更加凶猛的冲突接踵而至——不过短短数日,俄乌双方事态迅速发酵、战事一触即燃。

在这场持久战中,俄罗斯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与得到西方国家“强行续命”的乌克兰不同,它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仍然不显疲态,与乌克兰进行势均力敌的交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现象不由得让人提出一个问题——众所周知,俄罗斯的人口基数不算很大、青壮年人口数量也较少。

那么,它源源不断的兵力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正当世界各国均感到诧异之时,俄罗斯方面给出了一份阵亡报告——只见报告上面,牺牲数量最多的竟然是“蒙古人”……

一、布里亚特人

一、布里亚特人

据俄罗斯一家媒体报道,在近期的俄罗斯士兵阵亡名单中,位列第一的是“布里亚特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大家会对这个名词有些陌生和疑惑,但如果提到它的祖先,相信大家就会恍然大悟了——没错,他们就是“蒙古人”。

据相关信息记载,从种族方面来讲,布里亚特人是厄鲁特蒙古人的近支,曾在我国元朝时期被人们称为“不里牙惕”。

其祖先是最早是外贝加尔地区游牧的游牧民族,后来向北发展、与叶尼塞河与勒拿河居民通婚、繁衍,形成了布里亚特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国元代时期,蒙古人曾把当地的布里亚特人纳入“草原封建帝国”的政治系统内,归属“岭北行省”管理。

此时,得益于元代可汗的帮助,这一“森林部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新蒙古人口殖民区”,成为“蒙古共同文化圈”的一部分。

在万历34年,俄罗斯人入侵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地区,并在此后数十年内不断将此地蚕食殆尽、建立诸多“据点”,派出使臣游说牧民族归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当地蒙古人对于沙俄的种种意图怀有强烈抵触,拒不合并,导致俄罗斯的扩张行动遭受桎梏,遂开始选择以武力迫使其臣服。

经过大约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俄罗斯完全压制,大部分部族被迫屈服于俄国。

此时,部分坚持反抗的布里亚特人向南迁徙,进入喀尔喀领地。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部分布里亚特人,在我国清政府于黑龙江以西区域打败俄罗斯时,投入我国怀抱,被编入“八旗”、赐名“巴尔虎人”,安置在呼伦贝尔地区。

到了17世纪中叶,布里亚特人出现制度解体,开始发展封建生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战争告一段落、此后相安无事之时,俄罗斯再度卷土重来,一举将布里亚特人原居住地吞并。

尽管余下坚守家园的布里亚特人曾多次奋起反抗,但终究因为寡不敌众屡战屡败。

直到俄罗斯十月革命结束,白匪逃入布里亚特地区负隅顽抗,四处借口“军需”名义掠夺资源、绑架壮丁充军,致使当地百姓再次迁居,来到我国边境地区定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在俄罗斯境内的布里亚特人仍然主要集居在贝加尔湖畔,曾于1921年与1922年先后成立“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州”、“蒙古-布里亚特州”,后于1923年合并,统称“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共和国”归属俄罗斯联邦。

直到1958年时才最终更名“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

二、“蒙古人”打的俄乌战争

二、“蒙古人”打的俄乌战争

那么,既然布里亚特人“自成统治”,又为何要坚持为俄罗斯“抛头颅、洒热血”呢?

原来,一切还要从他们被“去蒙古化”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响应国际共产号召”,他们推行了一项极为疯狂的措施——“改造封建社会遗留产物”。

在这项举措中,蒙古族人摒弃了自己的文字,改用“南斯拉夫民族”传统文字。

南斯拉夫民族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它与俄罗斯同样属于“斯拉夫民族”,可谓“血脉同根”。

随着时间流逝,失去了文字这一“民族灵魂”的蒙古人很快出现“文化断层”,各项发展都不得不完全依赖于外国。

而布里亚特人也不得不完全依赖于俄罗斯——借助蒙古国的“新文化热潮”,俄罗斯人开始在当地推行“俄罗斯化政策”,进一步加重了对布里亚特人各方面的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幡然醒悟的蒙古国人开始尝试“文化复兴”,并不惜为此付出一切代价。

身为一个独立国家,蒙古国人尚且能够以如此魄力进行振兴。

但布罗利亚特人早已被俄罗斯吞并,想要重振民族文化无异于天方夜谭。

因此,现在许多学者开始将布里亚特人称为“黄俄罗斯人”——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早已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俄罗斯的文化影响,又在抛弃文字以后彻底被俄罗斯同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看来,布里亚特人会为俄罗斯的兴亡奔赴战场、保家卫国,也并不奇怪。

毕竟,他们或许早已将“南斯拉夫民族”视为自己的“第二民族”。

不过,俄罗斯是世界著名的民族混居国家,主体民族为斯拉夫族,其人口基数占据全国百分之80以上。

那么,为什么在人口数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牺牲最多的反而是布里亚特人呢?

曾有观点认为,布里亚特人之所以会走上战场,还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众所周知,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布里亚特人远比其他民族更加骁勇善战。

这种印刻在血脉中的优势,让俄罗斯不得不将他们置于战争前线,以求发挥其最大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历史上,布里亚特所处位置贝加尔湖曾是我国领土,却被俄罗斯强行侵占。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个从我国掠夺过来的民族并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即便早已被“同化”、被“压制”,也依旧无法放弃怀疑。

因此,在俄罗斯人眼中,借助战事“排除异己”,无论是对国家的和平稳定来说、还是对战争的帮助来说,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决策。

在岁月的长河中,布里亚特人的命运的定数似乎早已昭然若揭。

他们在俄罗斯的统治下苦苦挣扎,因民族文化的逐渐消失而惶恐不安。极力寻找着文化认同与生存空间。

或许,这也是他们为何义无反顾地投身战争之中的原因——在这样痛苦的生存现状下,他们仿佛“行尸走肉”一般彷徨终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部分布里亚特人来说,与其这样被迫同化而放弃民族根基,不如想办法在眼前困境中搏出一线生机,哪怕仅仅让俄罗斯在战事结束以后,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与统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部分布里亚特人是“被迫参军”。

要知道,在俄罗斯的军事征召政策中,一些位置偏远、发展落后,且难以追随整体文化的民族往往会成为他们眼中的“主要兵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布里亚特共和国恰好符合了所有要求。

由此可见生活在俄罗斯的边缘民族究竟是过着怎样水深火热的生活。

参考资料:
莫斯科恐袭,谁是幕后黑手?“伊斯兰国”担责,俄方却“不买账”,俄乌局势会有何变化?
澳媒:莫斯科恐袭或令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