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在美国住下水道,翻垃圾!也不想回到该死的中国!”

曾经的高考的满分状元,竟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碧玉

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之前被捧的高高在上的何碧玉,瞬间跌入谷底。

更让人不理解的是,14岁就以750分满分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天才少女,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国家栋梁,为何会在28年后,说出如此决绝、如此“背刺”祖国的话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碧玉接受采访

这背后到底是道德出了问题,还是人性变了样?

“赢在起跑线”

何碧玉的成长故事,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赢在起跑线”。

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家庭条件,足以让她从小衣食无忧,专心学习。

而何碧玉也的确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她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天赋,老师教授的知识,她总能一点就通,甚至能举一反三,大家纷纷称赞她是“天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学时期何碧玉

为了不让孩子的天赋被埋没,父母将她送入了河南省当时最负盛名的天才少年班,在这里人才济济但她依然是佼佼者,学习成绩遥遥领先。

14岁那年她就以河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天才”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时期何碧玉

在这些耀眼的光环背后,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溺爱的“保护”。

何碧玉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几乎包办了她生活中的一切,从洗衣做饭到整理房间,她从未做过任何家务劳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室里

据她的奶奶回忆,何碧玉从小到大,十指不沾阳春水,甚至连葱和蒜都分不清。

这样的成长环境有利有弊,让何碧玉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却也导致了她生活自理能力的缺失。

进入清华大学后,远离父母的照顾,她才开始学习如何洗衣服、使用微波炉,这些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技能,对于当时的何碧玉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室里

从“象牙塔”到“学术殿堂”

尽管生活自理能力不足,但何碧玉在学习上,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自律和热情。

在清华大学的四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她还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开拓视野,丰富人生阅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碧玉和妈妈

大学毕业后她获得了赴美国华盛顿大学公费留学的机会,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异国求学的道路。

在美国仅用五年时间,就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

随后她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工作,并在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碧玉

2016年接受了美国纽约大学的邀请,担任神经学系助理教授,年薪高达百万美元,并获得了美国绿卡。

何碧玉的人生,似乎已经达到了巅峰。

就在她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却传出了那句令国人震惊的言论:“我宁愿住在美国的下水道,也不愿回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典礼

这句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内舆论场炸开了锅。

人们纷纷指责她忘恩负义,数典忘祖,认为她背叛了祖国,辜负了国家的培养。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谩骂,何碧玉选择了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碧玉

她没有解释,也没有辩解,只是默默地在美国继续着自己的科研工作。

、“美国梦”的诱惑

何碧玉的选择,固然有她个人的原因,但也折射出了一些社会问题,毕竟中美两国在科研环境、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拥有更为先进的科研设备、更为雄厚的科研资金,以及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这些都对科研人才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碧玉

而中国在这些方面,与美国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内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也对人才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成功”的定义,似乎越来越与物质财富挂钩,而“精神追求”则被很多人抛之脑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些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甚至不惜背叛自己的祖国。

何碧玉或许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们也不能否认,何碧玉的选择,也有她个人价值观的原因。

从小到大她都生活在“天才”的光环下,习惯了被赞美,被追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成长经历,让她对自身的价值定位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认为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待遇和更高的地位。

而在美国,她确实获得了这一切,高薪、豪宅、绿卡,这些都是她在国内难以企及的,所以她选择了留在美国,继续追逐她的“美国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成功?

何碧玉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成功”的思考,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成功”不应该建立在背叛祖国、损害民族利益的基础上。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根,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心系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也要看到,人才的流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人。

大家更应该反思,如何才能创造更好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何留住人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人才流失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项目”的弊端,让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创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并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让科研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福社会。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也是重中之重,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待遇、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潜心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最后小编想说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哪个国家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哪个国家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何碧玉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人才强国,任重道远。

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

参考资料
中国国情:《何碧玉说:我宁愿在美国住下水道,也绝不回中国!李柘远却说:国外再好,终究不是我的家!》
百度百科——何碧玉——人物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