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这场持久战也磨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二战快结束的时候,逐渐开始对日伪进行反击,缩小了日伪的生存空间,一点一点地排挤出根据。强大的日军失去了昔日的威望,很多人变得消极厌战。在投降前夕,该师团一度不敢轻易走出城门,生怕遭到伏击,这是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4年2月4日,胶东五莲山区王家埠村兵队长张茂海从本村带了八名民兵去骚扰三个日伪据点,然后准备返回王家埠村。这时天色已晚,大伙儿便在外面过了夜,准备第二天一早继续任务。让民兵们万万没想到,是村子里的一个地主,由于和民兵队关系不好,所以一直想找机会报复,看到这样的情况就觉得报复时机终于来了。

于是他立即趁着夜色向十多里外的日本伪军据点报告。驻守两镇的日军中队长佐藤上尉一听,觉得捏这个“软柿子”不在话下,还可以震慑其他抗日军民。于是迅速集结伪军三百多日伪军,夜间突袭王家港。佐藤做梦也没想到只有几个民兵这么顽强,打得这么有条理。民兵们再次将敌人打得鬼哭狼嚎,他们在佐藤的带领下,他们匆忙逃回了自己的据点。这样看为什么感觉日军这么的不堪一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在战争末期时,日军在当时出现严重的粮食问题。有一部分驻扎在部队,一天提供两餐。对于日本贫民来说吃饱,就已经成了侵华日军的奢望了。

可能有人会问,日军为什么不直接抢?因为日本的资源已经用光了,战争初期的优质兵员也已经都牺牲光了。60师虽然还有几万人,但很多都是儿童兵、老战士,年轻人不多。但经过多年的抗日战争,当地游击队和新四军主力仍然无法与日军直接比较装备,但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新兵经过多年实战训练,战斗力达到巅峰。所以日军军部也不允许他们太放肆,以免引发强烈的反日情绪。所以规定要和当地人保持友谊,尽量不要有摩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日本战败投降前夕,一些日本士兵为了吃饱肚子,居然偷偷给驻地的地主当长工。1944年,驻守北平的日军中,有人不顾“皇军尊严”,在街上向农民乞讨蔬菜。有胆大包天的日军偷偷把轻武器弹药拿到黑市上来换取换食物。

这也是抗战末期日军在中国战斗力的一个缩影。虽然在战争前期日军是确实确实很强大,但是随着战争的继续,随着他们的青年兵一个个地倒下,也预示着距离失败不远了。否则,这300个人怎么会打不过这仅仅的9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训练有素。但也逃不出人是铁饭是钢的道理。日军无限制征集未成年和老年部队,就意味着会有这样的一天。同样,这也是我们的革命先辈以付出日军数倍代价取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