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在多年的征战中有许多默契十足的搭档,比如说朱毛、陈粟、刘邓等等,他们发挥着“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能力,让敌人无力抵抗。其中,刘伯承和邓小平就极为默契,他们在一起共事差不多13年的时间,不仅是亲密战友,更是成为了对方的兄弟,甚至是亲人。这两人如此亲密的长时间合作,在军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也说明了两人的合作能力和革命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蒋介石针对我党几大解放区,发动了新一轮的围剿进攻,意图夺取靠近晋冀鲁豫地区的两大重要铁路。这次他可谓是下了血本,派遣了60万大军,分两路出发,进攻我党的主力部队。

对于蒋介石的这些军事部署,毛主席早就有所预料,并且针对他的行动作出了相应的军事部署,让所有部队围绕老革命区,慢慢对抗,搞游击战,不可操之过急。这是要求部队在发展和运动的过程中消灭国民党部队的有生力量。同时毛主席还给刘邓率领的部队部署了其他的任务,要求他们率领12万大军进攻国民党部队防守较弱的城市,挺进国民党腹心之敌大别山,为其他解放区减轻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刘、邓大军与敌军有着巨大的人数差距和武器装备差距,想要赢得战略上的胜利,就必须在战术上多多谋划,刘邓二人便将部队分散开来,用游击战的方式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防守最薄弱的地方,打乱他们的计划,减缓进攻节奏。

一开始国民党确实被打蒙了,而且毫无防备,然而蒋介石迅速抽调了大批部队,对刘邓大军实施了反围剿,让刘邓大军5万人陷入国民党30万大军的包围之中,而且当时我军的粮食补给和武器弹药都出现了问题,前期恶劣的战斗也让部队损伤严重,眼看着绝境降临,刘伯承开始了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大胆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刘伯承决定带着部队与国民党正面对抗,狠狠的灭一灭他的气焰。当然了,并不是和30万大军直接对抗,而是选择包围圈最薄弱的一处,进行猛攻,等到敌军惨败,部队再将其他合围部队逐一击破。经过慎重的考虑和研究,刘伯承最后将希望放在了郑州敌军和国民党第三师身上。

他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国民党内部矛盾众多,即使这个部队遭到我方军队猛攻,身边的其他国军部队也不会及时援助。不得不说,这个决定是刘伯承的又一大胆举动,如果其他国军部队不计前嫌来救援的话,这场战斗还是会失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战斗打响,刘伯承利用佯装败退的方式将国民党部队引诱到了指定的作战位置,将这支部队带离了其他支援部队的附近,为战斗提供了最好的输出环境,并且在后续的战斗中将赵锡田带领的部队彻底打残。

然而就在此时,异变突生,赵锡田察觉到了兵败如山倒的迹象,立刻向最近的刘峙发报求救,赵锡田是陆军总长的外甥,刘峙怎么与他不合也绝不能见死不救,于是他立刻派遣四个师向赵锡田被困的方向来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于我军来说,是个极差的消息,然而刘伯承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判断力和过人胆量,做出了第三个大胆的决定,下令让部队加紧对赵锡田残部的进攻,在援军赶来之前结束战斗并且顺利撤离。刘伯承之所以这般大胆,是因为他觉得援军不可能如此迅速马不停蹄的赶来,刘峙救赵锡田只是个举动而已,没有感情深到让部队拼命的程度,所以他们的行军速度快不了,只要我军迅速取胜,肯定就有充足的时间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战局正如刘伯承所料,赵锡田部队被全歼,援军也没有赶到,而且他们听到赵锡田部队战败之后,竟然走到半路上直接回去了,这给了我军十分充足的休整撤退时间。

在这场绝境之战中,刘伯承的反应能力、战场的敏锐度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大胆部署让我军绝处逢生,从而开始全面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