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近代史,张学良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丢掉东三省让他被千夫所指,“西安事变”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又让他被无数人称赞。
只是他自己却不大愿意提起“西安事变”。
台湾华视新闻主播陈月卿在采访时,问他有关“西安事变”的问题时,张学良也不愿意多说。
他告诉陈月卿,当年的人都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他说的不算,也没有意义。
是什么原因,让他对“西安事变”避之不及?
一 “兵谏”出于爱国心
张学良晚年会见奉系出身的吕正操将军时,曾说自己是个爱国狂,这是实话,如果不是爱国,他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兵谏挟持蒋介石。
丢掉东三省之后,张学良在一片骂声中辞掉所有职务,带着家人赴欧洲考察,1934年1月又被蒋介石叫了回来。
回国后,蒋介石虽然对张学良委以重任,但是这个任务,却是负责围剿红军。
早年在东北时,张学良就和苏区红军有过交锋,只是他连打几仗都输给了红军。
1935年,张学良被蒋介石派到西北“剿匪”,面对经过2万5千里长途跋涉,仍然能击败东北军的红军,张学良不由得对红军又多了几分佩服。
当年10月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中共有了和张学良直接交流的契机。
起因是东北军一个团长高福源被红军俘虏,他曾经做过张学良的卫队长,因此他的被俘,让张学良非常难受。
谁知没过多久高福源不仅被好好地送了回来,还带来了周恩来同志写的一封亲笔信。
周恩来在信里表示,中国人不应该打中国人,应该调转枪口对准真正的敌人。
这和张学良内心真正的想法不谋而合。
东北军虽然身在西北,心里一直想着的是打回东北,张学良作为东北军“少帅”,自然也希望打走日本人,收复东三省。
但是蒋介石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这和张学良的愿望背道而驰,于是在蒋介石亲自飞抵西安督促“剿匪”时,他才下定决心,联合杨虎城将军“兵谏”逼蒋抗日。
二 矛盾因为和蒋兄弟情
“西安事变”能扣蒋成功,固然是因为张学良和杨虎城事前周密的计划,但是也少不了蒋介石对张学良的信任。
1930年“中原大战”时,盘踞东北的张学良成了影响胜负的关键,为了争取他的支持,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和李宗仁都使尽了手段。
最后还是蒋介石棋高一着,不仅让张学良率兵帮助,还和张学良拜了把子,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常亲密。
张学良自己也说自“东北易帜”之后,他是“无一事不服从领袖,无一事不效忠委座”。
有这么一位有实力的“拜把兄弟”忠于自己,蒋介石自然也是投桃报李,不仅给了张学良“海陆军次长”的高官,在生活上也处处关照张学良。
蒋介石去世时,张学良的挽联上,写的就是蒋对他的关怀就像骨肉兄弟一样,蒋介石也非常自信,认为以他和张学良的关系,张学良肯定不会背叛他。
但是他没有想到,论起政见,两人又是“宛若仇雠”。
到西安督战之后,张学良为了劝蒋介石抗日,又不断地在他面前“哭谏”,这也麻痹了蒋介石的神经,令他对“兵谏”毫无防备,这才在骊山被擒。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也做了一个惊人之举:他在没有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
他这么做的原因,一是为了确保蒋介石的安全,二是自己作为军人的担当,还有一方面,就是他对蒋介石的信任。
这也表现了他的矛盾心理:实行“兵谏”算是背叛了蒋介石,但是心理上仍然信任、愿意追随蒋介石。
正是他的这种矛盾心理,才让张学良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送蒋回南京,。
他怀着对蒋介石的信任来到南京,谁知这一去就失去了自由,他的政治生涯,也在36岁那年结束了……
三 幽禁岁月
张学良自从1936年离开西安之后就失去了人身自由,直到1991年获准离开台湾,他已经是一位90岁的老人了。
他刚在美国定居,拜访的人就接踵而来,其中就有杨虎城将军的孙子杨瀚。
面对这位故人的孙子,张学良表现得并不热络,他甚至在杨瀚提到“西安事变”时刻意回避了这个话题。
对此张学良的四弟媳解释道,张学良不是不健谈,只是他不大愿意涉及与政治相关的事情。
这种说法也有根据。
1947年6月,东北政界的元老莫德惠专程从南京去台北新竹看望他时,他感慨之下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两句:
“余生烽火后,唯一愿读书”,从这两句诗中,不难看出他对政治有逃避的意思。
但是在接受台湾电视台主播陈月卿的采访时,张学良又给出另一个解释。
他说蒋介石和周恩来都已经去世了,就他一个人还活着,他自己一个人说的不算。
言外之意,就是直接参与“西安事变”的当事人有好几个,他一个人说的难免片面,所以干脆不说了。
虽然他不愿意再和人谈起这件事,但是他对于周总理和中共一直推崇备至,这也是建立在他对中共的了解上。
不管是“东北易帜”,还是“西安事变”,有一点他一直没改过,就是反对内战,拥护统一。
所以不管他是出于哪一种原因不愿意提往事,都不会抹掉他为中国革命做的贡献。
结语:
张学良曾说自己的人生, 在36岁就结束了,从中不难看出他对于自己后半生岁月的苦闷。
他生逢乱世,能在36岁之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经比很多人出色很多了。
还有很多人认为,光“西安事变”一件事,已经足够他名列“民族英雄”了。
何况他因为丢掉东三省被很多人唾骂,但是他的报国热忱始终没有改变,所以他身后虽然褒贬不一,却没有人否认他是一位爱国者。
参考资料:
1、秦九凤.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深情厚谊[J]. 钟山风雨, 2017.
2、毕万闻.张学良幽禁岁月的心路历程——从张学良日记里的未刊诗作谈起 [J].关东学刊, 2017.
3、舒婵. 周恩来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贡献 [J]. 林区教学,2017,.
4、刘庭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与西安事变的爆发[J].军事历史,2019.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