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主席亲赴重庆谈判,总理负责安保工作,选用“三条龙”(陈龙、龙飞虎和颜泰龙)护卫。总理选警卫员有什么讲究?他与警卫员之间有哪些故事?鲜为人知的是,他曾被警卫员“敲竹杆”,他帮教警卫员认字、读书、学文化、并亲自批改作业,还在作业本上写下了唯一的“评语”名震天下。
原创作者:牛兴
来源|长篇纪实文学《经典岁月》
一、范金标当上“贴身保镖”
1932年16岁的范金标参加红军,分配到红军总部警卫连。在他当兵两年后这天, 红军总部司令部指导员康克清找他谈话,交给他一项重要使命——为首长当警卫员。
范金标决没想到会给周副主席当警卫员,走进我党我军最高领导者之一的首长身边。当然,他也没想到指导员康克清的另一身份——朱德总司令的夫人。
△抗战时期的周总理
范金标一阵惊喜后, 鲜亮的脸上掠过一丝愁云,如实向指导员坦露心迹:我是一个农民的娃儿,又没文化, 跟着那么大的首长,怕干不下来……
指导员康克清一面做他的思想工作,一面“软硬兼施” :这是组织的决定,叫你去你就应该去勇敢地接受这项任务。康克清拍着自己的肩膀,充满信任:慢慢地了解,慢慢地适应,情况熟悉了,事情也就好办了。不识字没关系,你年轻,可以学习认字……
当时,每位中央首长有4个警卫,范金标成为周副主席的4个警卫员之一,而且是贴身警卫。贴身警卫是带枪的“跟班”,好比古时“御前四品带刀护卫”,无疑有着特殊重要性。
范金标“上岗”了,康克清带着他第一次去向周恩来报到时,他心情很紧张,说话声音也变了调。但是周副主席的和蔼可亲,一下子打消了他的紧张。
蓄着大胡子的周副主席停下办公,把凳子往小范身边移了移,亲切地与他拉起家常。得知他没上过学,周副主席用慈祥的目光看着他说:没上过学不要紧,以后你要很好地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一天学三四个字,时间长了,就能读书、看报,学习毛主席著作。
他第一天报到,周副主席就对他“约法三章”:你要好好学习,坚持学习,以后我检查你……
二、作业本上的“评语”名震天下
范金标当上贴身警卫,与周副主席的心也贴得更紧了,感受伟人的爱兵之情更深刻了。有一次,他连续4天陪周副主席“开夜车”,熬着熬着,年轻的小伙子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发现身上盖着一条半旧的灰色大衣。他知道那是周副主席取下的自己身上的衣服盖在他身上的。他醒来后很不好意思将大衣送还给周副主席。
“你睡着了,怕你凉着了,感冒了。”周副主席对小范笑笑,接过那件旧灰色大衣披在自己身上,继续 “开夜车” ……
△警卫员范金标
周副主席太忙了。尽管他与邓大姐是互敬互爱、情深意笃的典范夫妻,但在长征中,他与邓颖超每周只能见上一面,而碰面说不上几句话,又与工作“恩爱”去了。
一次,又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邓大姐来到了周副主席住处,范金标给她端上茶后,转身就往外走。“小范,别走,我来检查你。”
小范刚来到周副主席身边那天,首长就要求他要好好学习,并说以后检查他学习情况。没想到整天忙得像鞭打的陀螺一样的首长,还关心小范学习上的小事,令他十分感动。小范只好拿来文化学习本,周副主席一个字一个字、一页一页地检查,既给予他热情鼓励,又认真地纠正错误,还手把手地教他改写错字。
小范的半本作业中,被周副主席检查出20多个错别字,并用红笔把错字打个“x” 然后逐个在旁边写上正确的字。检查完作业,周副主席对小范说:不会写的字可以问我,也可以问参谋干事。
作业批改完后, 周副主席没留下评语,也没给予打分,而是在他的作业本扉页上亲笔写下9个大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句话最早是周恩来14岁时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那天,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的回答多种多样,而周恩来的回答却振聋发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此次周副主席再把自己小时候的决心和志向亲笔写下来留给小范,具有深意。留在小范作业本上的9个字,既是给他的座右铭,更是对他一生的启蒙和导航。
△左一为范金标
从此,认真学习,拼命读书,成了范金标终身追求。经过多年刻苦学习,他不仅能读书看报,而且还会写文章。1995年我到范金标家中采访,他向我展示了自己编写的《云南军事志》,以及发表在《云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的文章。
范金标为周副主席当警卫员一晃就是两年。当时红军到达陕北,减员很多,而前线需要一批骨干充实支援。于是中央首长的警卫员要从4个减到一个。可是,警卫员与周恩来已经血脉相连,谁都不愿意离开首长,尤其是贴身警卫范金标。
周恩来安慰他说:范金标同志,你不能跟我一辈子,应该多为革命做工作,你是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了,是骨干,是革命的种子,你要把红军的优良传统带到部队去。到战争中去学习提高……
1936年4月, 革命的种子被“种”到战火中。当了两年贴身警卫的范金标被下到一线战斗部队,组织上安排他当连长,他则要求当了排长。离别时,警卫员们都哭了。周副主席也动情了,两道泪水也从他的眼角顺着脸颊流下来,附在脸上,默默闪烁……
三、21年后意想不到的重逢
范金标离开周副主席,一别就是20多年!直到建国后才与总理意外重逢。
那天下午,时任云南省保山军分区司令员的范金标,正在担负搜山、设卡、看地形中,一位身着崭新灰色西服,理着短发的首长,在一群人簇拥下,走进山中——那是周恩来总理!范金标一阵狂喜,差点叫出声来。
总理是来云南出席举世瞩目的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的。范金标意外地又一次当上“保镖”,并在此与总理重逢。
△周总理在思考
瞧见周总理,他顿时忘情地跑向总理。可是,保卫人员死死拦住,不让他进。总理的身影越来越远了。范金标想到自己从延安离开周副主席,已有20多年没见了,而现在近在咫尺,却只能远远一瞥了之,太遗憾了!
想到此,范金标“铤而走险”——大喊总理。这一声,既泄漏了他20多年前的“隐密”,也惊动了总理。周总理转头一看,是范金标, 立刻停下了脚步,迎上范金标。
“总理,我们分别20多年了,你还记得我吗?”范金标说着眼圈红了。“都是从艰苦的战争中走过来的,怎么能忘记呢”。总理紧紧握着范金标的手,上下打量着他,“没变,没变。”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当得知他已是军分区司令员时,总理说:你当司令员不错,做边防工作很好。边防好了,对我做外交工作有利呀!
谈到家庭情况,周总理问:“你有几个孩子?” 范金标回答:“5个”。
“阎王殿呀!”周总理的浓眉蹙了起来……
面对周总理, 范金标激动得不知说啥好,只是说,“我在梦中见到您还是大胡子。”
周总理笑笑:“你们怎么不到北京,到我家里来。”范金标遗憾之情写在脸上:“没机会。我一次都没去过北京”
第二年,范金标受邀到了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四、总理夫妇被他“敲竹杆”
范金标第一次进京。他一到下榻的前门饭店,就向总理电话报告,总理马上派邓大姐去看他。
前门饭店有两道楼梯。范金标听说大姐在门口,忙从左边楼梯下去接邓大姐,而邓大姐却从右边楼梯上来了。两楼梯间几十米远,范金标下到楼梯中间,邓大姐也上到楼梯中间。范金标没看见大姐,大姐却看见他了,并冲着他喊:范金标!范金标!
△周恩来总理
第二天,总理派车把范金标接到西花厅家中。到了吃饭时间了,总理还没回来。邓大姐要范金标:吃饭吧,咱们先吃。范金标不依,继续等周总理。3个小时后,周总理才回到家。
“家贫思贤妻,患难结真情。”除接待外宾外,已经不怎么喝酒的周总理,此次陪范金标喝了6杯茅台酒——杯中盛满了浓情和欢悦。
当周总理的目光扫过房间一个小纸箱,并打开看到里面的云南野生鸡棕菌时,睫毛竖立,目光寒锐地“剜”着他,并提出严厉批评:小范,你怎么送这些东西!一送,就把党风送坏了! 本来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一旦大家都这么样,就把风气送坏了……
周总理质问范金标:是不是也有人给你这个当司令的送东西?范金标头埋了下去:没有。随即解释说:“这是山上野生鸡棕菌,不值啥,是我自己上山采摘的,是我全家人的一点心意” ……
△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
据说另一名警卫员想总理想得厉害,就托人给总理送来一筐桔子,总理拒收,并要秘书询问多少钱一筐。得知25元一筐时,总理吩咐:你给他寄50元去。就寄50元!多余的钱叫他处理。不这样做就制止不了他。我多付钱,他以后就不再送东西了。
总理的工作人员说:给总理送东西,就等于敲总理的竹杆,谁还敢送啊!
总理去世后,范金标万分思念总理和大姐,但又没机会进京,就花了不到5元钱买了几斤芒果,托人送给邓大姐。
已经有了前次“败走麦城”教训,范金标不敢“直线”送,就“曲线”送——托民航局的熟人捎给了邓大姐。
1979年7月6日,国家民航局长沈图带着一封信和10元钱, 当面交给了时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的范金标。
那是一封邓颖超的亲笔信:范金标同志,你的来信和托民航带给我的芒果已收到,感谢你对我的关怀。恩来和我多次说过,不准送东西,可你又送了。既然送来了,若退回去,恐怕要烂了,也是浪费。现付上10元钱,不知够不够。不够,望来信,我再寄。
望着邓大姐的信和10元钱,范金标的双眼湿润了,从那后,他再也不敢给邓大姐送东西了。
艰苦朴素,廉洁清正,已注入范金标的灵魂和血液中,享受正军职待遇的他,晚年依然身着旧中山服,脚蹬褪色发白的解放鞋……
(摘自本文作者公开出版的《经典岁月》一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