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之精,松花之英,物华天宝,价重连城。”

如果说,葡萄酒是通化腮边一抹风情万种的胭脂红,那么巧夺天工的松花石雕,则是通化冷峻沉静的高风劲节,刚柔相济间展现着北国山城的无限魅力。且让我们用品一杯葡萄酒的时间,来听一听通化松花石雕几经沉浮的百年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花”在满语中为天或天赐之意。通化松花石文化源远流长,4000多年前就有使用松花石的器物和记载,以其储量最大、品质最优、底蕴最厚闻名于世。经过数亿年海陆交替的沉积、覆盖和压制,松花石色嫩而纯、绀绿无瑕,温润如玉、质坚而细,制砚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颖增辉。松花砚始于明末而盛于清,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主,为清代皇室御用珍品,其采石“老坑”就在如今的通化。因当时制作生产严格限量,因此传世仅200余件。后来,随着清末国势日衰、经费拮据,使得这一名砚尘封长达二百多年。直到1979年,时任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厂长的张有发将一块鹅蛋大小的石头交到厂里当时最好的技师刘祖林手中,才使松花砚在机缘巧合之下重放异彩,其雕刻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花砚在沉睡中醒来,那团涵裹在冰冷之下的灼灼烈火,复又点燃它周围的人。雕刻出当代第一方松花石砚的刘祖林,获得了“中国当代雕刻松花砚第一人”称号。此后他顿生使命感,沉迷制砚、发掘砚材并收徒传艺,后来还出现了鞠展鹏、周辉标、李兆生、张新等松花砚雕刻大师。根据石材的形状、颜色及纹理刻出细腻锐利的线条,利用浮雕、阴雕、镂空雕、圆雕等工艺,伴随潺潺的流水与掉落的碎屑,栩栩如生的图案造型被逐渐勾勒出来……这是松花砚雕刻匠人的日常。他们的手指长年用力并浸泡在冷水中,僵直而疼痛,再加上长时间低头雕刻,对颈椎也是不小的挑战。但是当艺术品在手中诞生的时候,这一切都已不再重要,“灵隐砚”“旭日东升砚”“对狮砚”“松鹤砚”“爱莲砚”……一件又一件独具匠心的作品敲开了国家级荣誉殿堂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0余年来,通化始终站在打造长白山地域文化中心和特色文化经济的高度,实施政策推动、多元驱动、基地(园区)带动、人才助动、宣传促动“五动”战略,着力做大做强做精松花石产业。设立通化市文化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为松花石企业提供贴息贷款,扶持产业开发和技术改造,同时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松花石产业,促使全市松花石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化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被认定为“吉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通化市工艺美术厂被认定为“吉林省松花石(砚)设计和雕刻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拓展了产业发展平台。通化师范学院、通化市职教中心与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开设松花石雕刻设计相关专业,持续加大松花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化松花石老坑遗址”坐落在如今的通化县大安镇,成就了远近闻名的大安松花石主题小镇。这里是通化市瑞璟松花石交易中心、通化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白山市江源区松花奇石市场等大型松花石交易市场的主要供货地,来此观摩购买的石友络绎不绝,年产值达千万元,提供了200余个就业机会。倾力打造的松花奇石一条街及松花石主题公园,吸引了近20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通化市工艺美术厂入驻,培育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实现资源整合的同时有力推动松花石雕刻整体水平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安松花石实训基地作为主题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松花石老坑文化为背景,以松花石资源为依托,以技术人才队伍为支撑,着力打造具有培训实习、创新创业、生产研发、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的文化产业园区。积极推动松花石产业与四方山旅游资源有效嫁接,通过开发游购娱业态和研学科普等方式,让传统文化与旅游业态加速碰撞,赋能乡村振兴。与大安镇中小学合作开发校本课“非遗进校园”,邀请辉发剪纸传承人、微刻大师、通化泥人传承人等到学校授课,让师生近距离接触了解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杯酒尽,通化松花石雕的故事还未完待续。如今,通化集体、个体松花石雕作坊和企业竞相发展,松花石雕刻和生产经营从业人员达数万人,产业链条基本完善,开发出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饰品、摆件、保健品等1000多种产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兴文化产业。通化被授予“中国松花砚之乡”称号,通化松花石和松花砚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辖区均被列入产品保护范围,进一步奠定了通化松花石(砚)原产地、主产区的产业优势和品牌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花石雕的火种赓续在浑江水研开的墨块里,在笔走游龙的诗情里,在陵劲淬砺的刻刀下,在彼时,亦在未来。

记者:张书源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史林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化松花石雕:青山育奇宝 坚润藏锋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通化松花石雕:青山育奇宝 坚润藏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