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

毛泽东这一果敢的行动,震惊了中外。

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到重庆,无非是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诚意。这一壮举,无疑给积极备战的蒋介石将了一个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出发前延安留影

谈判是艰苦的,这是意料中事。谈判被一再拖延和阻碍,也是意料中事。但是,一边还在桌上谈判,一边已开始进行军事行动,迅调兵遣将,向解放区推进和进犯,却是许多善良的人所始料不及的。

在重庆谈判的同时,至9月中旬,国民调动了三十六个军、七十三个师,向解放区进兵,企图尽快控制华东的战略要地,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并抢占东北,以大的军事压力,逼迫中共在谈判中屈服。

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和平的同时,从未天真地放弃战斗的准备。

毛泽东已经预言: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向众人挥手致意

国民党军队开始向我解放区进犯了,内战的危险与日俱增。

晋冀鲁豫解放区处华北战略区域的中央大门,其西面,是太行,太岳,中条三条山脉;东面,是河北、山东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南面,有黄河奔流;北面,是正太交通干道蜿蜒。

刘伯承称这块古燕之地为“四战之地”,称他的野战军为“四战之师”。

古燕赵之地,乃兵家必争之地,古燕赵之士,多慷慨悲歌之风。

这块战略要地,成为国民党进攻的主要方向,形象地说,就是从一开始,便处于“针锋相对”的“针锋”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的刘伯承邓小平

在山西的东南,有一个上党地区。这个地区环抱在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之中,以长治县城为其核心,是崇山峻岭之中一块略平缓的地区,乃古今兵家要地。

8月中旬,国民党阎锡山部一万六千人,侵入太行山腹地的上党地区,占领了襄垣、潞城、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城。

一时之间,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四面八方向共产党的解放区开进,内战的危机空前严重。

毛泽东说:“国民党一方面同我们谈判,另一方面又在积极进攻解放区。”

他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地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许相对,寸土必争。”

我晋冀鲁豫区的任务是粉碎国民党在平汉,同蒲两个方向的进攻,但是,目前进犯上党之敌,已构成心腹之患,如不迅速予以歼灭,待国民党主力北上之时,我将会腹背受敌。基于这一判断,刘邓上报中央,决定进行上党战役,将阎锡山进犯之敌坚决消灭。

要知道,下定打上党战役的决心,并不是轻易可以作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抗日战争中,我军为了灵活机动作战,曾将主力化整为零,直到抗战后期,才逐步集中作战,目前,正在完成逐步由分散的游击战争向集中的运动战的转变。而在这个时期,我军编制不充实,多数的团人员在千人以下,部队装备也很差,全军区只有山炮六门,仅半数的团有迫击炮二至四门、重机枪三至四挺。

新参军的战士还多用刀矛御敌。弹药也奇缺,不少步枪仅有数发子弹。

我军就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决心去迎击阎锡山装备齐全的基干部队。

决定打这一仗,是需要决心,勇气和高超的战斗指挥艺术的。

中央批准了晋冀鲁豫军区的这一作战方针。

刘邓立即进行全区战斗部署,集中太行、太岳、冀南三区主力及地方兵团一部,共三万一千人。参加战的指挥官有李达、陈锡联、陈赓、谢富治、王新亭、陈再道、秦基伟等著名将领。

9月7日,刘邓下达发动上党战役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一起

9月10日,战役正式发起。

我军首先连克屯留、潞城、壶关、长子、襄垣,陷长治于孤立,并在战斗中从敌军手中夺取大量武器弹药。在这一基础上,我军合围长治。刘邓发布作战命令,以勇猛速决的动作,拿下长治,并以围城打援的作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敌援军被我军围困,经数日激战,援军军心动摇,向北突围。我军迅速追击、截击,猛烈穿插,使敌援军溃不成军,几被全歼。长治之敌待援无望,弃城突围,为我军追击、截击。我军不顾饥饿疲劳,日夜兼程,追击敌军,终将敌军主力歼灭于沁水之畔。

至10月12日,上党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歼敌十一个师、一个挺进纵队,共三万五千余人,缴获山炮、机枪、长短枪一批,生擒阎军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同时,

全长二百五十公里的新乡至石家庄铁路沿线上,除个别城市外,日伪军均被我军肃清。

上党战役后,毛泽东说:“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就是说,把他们的十三个师全部消灭。他们进攻的军队共计三万八千人,我们出动三万一千人。他们的三万八千被消灭了三万五千,逃掉两千,散掉一千。这样的仗,还要打下去。”

上党战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一仗,也是我军所进行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

这一仗,以共产党的部队获得巨大胜利而告结束。

这一仗,加强了我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战胜国民党军的信心,巩固了我区后方,加速了我军由游击兵团向适应大规模运动战的正规兵团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