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承宋朝,下启明朝,疆域之广,族群之多,甚至实现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全国大一统。
那这也便是奇怪了,怎么元朝的“存在感”这么低?如今市场之下甚至鲜少见到元朝历史剧?
有人却是回答了:还真不能拍。
没有存在感
历史剧,有唐代,清代,宋代,但如若仔细查看,还真是难寻到元朝身影,先不说这其他,“元朝”似乎没有存在感的说法也终是响起。
那也便是令人好奇,元朝怎么存在感这么低?
实际纵览元朝历史,一般便是从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草原建立大蒙古国算起,而后1271年忽必烈定下国号为“大元”,自此这元朝也便从此写入历史。
位于唐宋王朝之后,明清王朝之前,实际从时间上来对比,元朝统治的时间并非长久,甚至可以说便是“较短”,但其存在的意义却终是无法忽视。
元朝可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全国大一统,且以蒙古族为主导,联合了汉、契丹、女真、党项等多个民族,族群之多绝对算得上元朝统治时期的一大特点。
自然,带来的直观结果也便是文化之多元,可以说便是前所未有。
如此听来,单论这一点,元朝也应该显得“鹤立鸡群”,但便是鲜少提及。这首要提及的便是这“元朝发展的历史”。
元朝虽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其历史却也是同时记载入如今两个国家,中国和蒙古。
统治元朝的领导者是“外来民族”,与唐宋两朝的不同,元朝便是“外来民族进入中原”,极具“蒙元特色”。
甚至这“元”的国号也是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后,为统治农业地区,接受中原文化所作的改动,实际从一般情况来说,北方民族兴起之时,都会用自己的部落名称作为国号。
且这“元”取自《易经》,主要意思便是大,忽必烈以元字取国号也意味着其要表明自己统治的国家是规模最大的国家,且用了“大元”的国号,也便表明大蒙古国也便不存在了。
但实际上,该历史也存留在蒙古的文献当中,蒙古内部仍旧称之为“大蒙古国”。
自然,既然是北方民族进入中原,以完成大一统,单是民族之间的“碰撞”也是这个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
而这也是如今鲜少能看到描述元朝历史背景历史剧的原因之一。
民族阶层
元朝起自草原,又以蒙古人为主,但终是来到中原地盘,自然便存在蒙古人、汉人,而从习俗,到长相,穿着终是存在差距,然存在的民族却不仅仅如此。
坊间多是流传元代存有“四等人制”的说法,甚至于清朝末年屠寄所著《蒙兀儿史记》中也有提及,其中表明在元朝除去“蒙古、汉人之外,还有色目、南人两种等级。
且色目人的等级仅次于蒙古人。
等级制度的流传,也便出现汉人在元朝“毫无地位”的说法。
实际该说法并非严谨,实际元朝统治者虽为蒙古人,但起初秉持着为促王朝兴盛的初衷,对待有才识的汉人,统治者仍旧保持包容和善待政策。
且不说其他,就是成吉思汗到忽必烈都秉持开明用人的原则,此时蒙古人和汉人不管是贵族亦或是普通百姓也均是在一阶层。
然在英宗被杀之后,这汉人的地位也便受到波及,甚至“蒙元汉化”的进程也完全被阻断,不仅排斥汉人儒学人士,色目人和蒙古人的等级地位也是愈发偏高,从朝廷到社会阶层,汉人“被边缘化”。
这也是为何虽然坊间流传“四等人制”并未有具体条例显露记载,但仍旧至今被元朝之后的王朝所记载的原因之一。
在后来的王朝看来,这也是为何元朝崩溃的一大原因。
而单是这色目人的民族数量便达到31种,比如蒙古攻灭花剌子模,收入了康里人;将吐蕃纳入蒙古后的吐蕃人......可以直白地说,单是色目人与蒙古人本便已经存在一定的交融族群,最终融入了蒙元史。
甚至此后《元代的色目商人》一书中认为色目人远不止31种,不仅包括中西亚的各种民族,同时连欧洲与北非的民族都被纳入,大量的色目人生活在蒙元统治下,加之后来朝廷越发倚重色目人和蒙古人,汉人的生存空间也遭“挤压”。
在促进多民族文化融合之际,汉人的边缘化终是在元朝后期寻到太多足迹。也是因为种族太多,导致后期的元朝政权“太乱”,这也是难以拍出历史剧的原因之一。
而忽必烈起初虽然建立元朝,统一了中央政权,但实际上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
单说早期的大蒙古国,若是想要当大汗,则必须经过忽里台大会的选举,也是因此导致后来的朝政一度由后妃把控,即使8年后忽必烈建立王朝,也仍旧存在一定影响。
加之,漠北和汉地常因不同的政治主张对立,而元朝主要将政治中心放在大都和上都,所以元朝出现各方政权势力也不足为奇了。
各有各的势力,元朝皇位又更迭的频繁,纵然前期有心进行“汉化”,秉持开明用人的政策,后期也难逃各后妃、皇子、权臣对汉法的排斥,以致于局势混乱且割裂。
也是为何,相较于唐宋,明清,夹在中间的“元朝”统治时期却是较短。
如此来看,种族之多,历史复杂,政权混乱,纵然是编剧想要书写,这背后的环环绕绕却也终是复杂。
如若一个不小心“张冠李戴”,整个作品也付诸东流不说,还落得不尊重史实的骂名,所以这历史剧基本不选择“以元朝为背景”也终是有其理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