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在第三十一届杨凌农高会上,榆林展团聚焦大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的主题精心布展,以丰硕的 “榆林成果” 诠释着特色农业的 “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位于陕西特色现代农业馆(C)馆的榆林展区中心,一个写有“榆林荒地变粮仓”七个大字的沙盘居中而立。沙盘内,有郁郁葱葱的层层梯田、畜牧养殖相邻的沃野、波光粼粼的浅滩湿地以及在能源企业厂区周围的绿色田地。这四个场景恰好对应了榆林在盐碱地改良治理中的技术和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原党支部书记刘健鹏告诉记者,“我们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大量畜禽粪物、农作物秸秆等工业固废和农业固废,通过纳米技术、生物发酵、催化技术研制出生物有机肥,再将生物有机肥施用于盐碱地,通过正常农作物耕作进行盐碱地土壤改良,实现关键且具突破性的盐碱地治理技术。”

近年来,榆林成立“盐碱地改良科技攻关小组”,开展了相关技术试验推广。其中横山石马坬农场50亩试验田在综合治理后的盐碱地上种植玉米、葵花、水稻等农作物,出苗率、成活率均超过90%,20多年无法生长农作物的重度盐碱地,改良后首年玉米亩产达到295.7公斤,葵花产量达到233公斤,成功实现了荒地变“粮仓”。

在本届农高会上,来自盐碱地生长出的粮食也呈现在展位上。硕大的萝卜和马铃薯分别堆放,路过的宾客被吸引,纷纷好奇询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榆林展区还通过综合沙盘展示了盐碱地综合利用板块,通过在盐碱地面上进行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风电、光伏下面种植苜蓿、沙打旺等耐盐碱饲草,配套进行牛、羊养殖,形成立体互补绿色循环的现代农业体系。盐碱地水体养殖板块,根据榆林市盐碱地水体特点,进行盐碱地水体养殖试验,成功开发菌藻微生态营养调控技术,构建青蟹、南美白对虾、大青龙、花蛤等多营养级养殖技术体系,将东海海鲜品种成功养殖在榆林盐碱地上。

这个“榆林荒地变粮仓” 的沙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展示,更是榆林在盐碱地治理道路上的奋斗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缩影,它向人们传递着榆林人民通过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将盐碱荒地转变为富饶粮仓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愿望。

记者 陈静仁 闫宇涛 周海月 李东洁

编辑 叶蕊 校对 刘雅娇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