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打败“删减”这个话题的不是“不删减”。

而是习以为常。

前些天《小丑2》上映,估计大部分观众都觉察到了,影片中有几处极其生硬的删减,打断了电影的节奏。

可讨论度,却小得可怜。

因为是“烂片”?

不。

因为与此同时,在国内的几个影展中,也出现了几部电影不可思议的删减。

除了少部分影迷的讨论,这些话题没有激起一点点的水花。

为什么会如此愈演愈烈?

于是今天,我们就再来聊聊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

不妨,先从《小丑2》谈起——

01

非必要删减

《小丑2》的删减很有代表性。

甚至乍一看。

会让人觉得,这像是我们在工作中,为了完成某个KPI,而随意挑选的结果。

比如,激情戏——

这操作咱熟,你也知道好莱坞大片喜欢搞资本主义声色犬马那一套,哪怕是诺兰拍个严肃的《奥本海默》,也存在少儿不宜的画面。

以往,我们会给它穿个小黑裙。

可是呢,大概是小黑裙的威力实在是小,而且咱PS技术太完美,搞得很多人真假不分,体现不出来剪刀的存在感来。

于是这一次,全部删除。

但等等,《小丑2》里还有激情戏?

有的。

故事进展到小丑女走进监牢,给小丑画上妆的那一刻,小丑走向小丑女,然后——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嗯,可以脑补出两小时灵与肉的大战。

可问题是,真的需要删吗?

且不说片段缺失会影响对故事的理解——

亲密行为中,小丑问莉:你可以帮我吗?

这个要求,你可以理解为亚瑟试图借助小丑女,完成小丑人格的复活,也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亚瑟在监狱的禁闭室里,幻想着莉,并完成的一次自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就说这个场景——

俩人连衣服都没脱,这样的尺度在任何国产爱情片里,都没有资格谈尺度两个字。

却被删了个干净。

Sir只能说,华纳大约真的是得罪谁了。

第二场删减,男男亲吻——

看到这四个字你大约也是心领神会了,的确该删,毕竟不符合我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嘛。

就像《波西米亚狂想曲》里,或者《神奇动物》里,都删除了类似的场景。

but,Sir觉得这其实是一次习惯性删减。

怎么说?

先看场景——

在电影开场后的15:43分,疯人院里的一位病友走来,跟他说:看守说你会教我如何接吻,他们说,小丑的吻技像接吻之神一样,从来没有人亲过我。

此时,在一旁的守卫说:我打赌他会像掐死老鼠那样掐死他。

但,亚瑟站了起来,轻轻地亲吻了这个小伙子的嘴就离开了。

同性恋倾向?

Sir反正是没看出来,毕竟爱情、激情,在这里通通都没有。

它只有“同性”,没有“恋”。

这个吻,是一个怜悯,可怜这个小伙子所说的“没有人亲过我”;也是一个无奈之举,在这里,如果不学着低头,听守卫的话,也许又免不了皮肉之苦。

这是亚瑟在麻木地服从。

所以,删减的原因在Sir看来只有一个——

万一呢?

万一有人把这段戏理解为同性恋宣扬呢?万一有人觉得,外国人都是洪水猛兽,连男的都是互相亲吻呢?那多不好啊。

毕竟。

咱也不能保证每个观众都是理性的,是吧?

好,既然前两处都属于误伤,那么有没有不误伤的呢?

也有。

第三场删减,暴力——

这大家都熟,常规操作嘛。

故事里的场景是,亚瑟在法庭上幻想着自己杀人,他用法官锤砸死法官的场景里,他砸了8次,锤子落下的声音都让人觉得小丑的恐怖、癫狂。

在内地的电影里,只有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不该删?

该。

毕竟《浮城谜事》那段锤子砸头,是从13次删减到了3次,《坚如磐石》里,扳手落下的次数,也从5次变成了3次。

既然国产片都是这个待遇了,好莱坞自然也得一视同仁。

哪怕这段情节是小丑幻想中的场景,也不行。

在我们的银幕上。

幻想,也不能过于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你看,《小丑2》的这三处其实都是非必要删减。

你完整上映,甚至可能都没什么人讨论。

可是啊,或者是因为惯性,或者是因为过于谨慎,终究还是极其生硬地删了。

这让《小丑2》,变成了大多数人眼里,“支离破碎的烂片”。

02

愈演愈烈

当然,Sir说这些也并不是想替《小丑2》辩护些什么。

而是在说,现在的删减,其实已经愈演愈烈,甚至到了一种无法理解的地步了。

甚至于新片删减已经无法形成话题。

得要变着花样,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搞点事情,才能引起一点点注意。

比如,手动遮挡我们熟悉的华语片——

在前不久,IM两岸青年影展在福建平潭举行。

其中,还有在内地难得一见的几部经典作品,像是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或是杨德昌的《青梅竹马》《恐怖分子》《海滩的一天》等等。

绝对是值回票价。

但,当观众们充满期待地坐在电影院里,却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放映前有工作人员出来提醒,会有黑屏的情况,请大家不要惊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个情况不止一场,而是三场杨德昌的电影,都有黑屏。

而侯孝贤的《恋恋风尘》里也难逃其手挡的人为黑屏,甚至,是一部电影出现了三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IM两岸青年影展的群聊天截图

比如《恋恋风尘》里,金门岛上的连长收留了因为船坏了而流落到小岛的广东渔民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场景里,侯孝贤用阿远写信时的旁白,道出了一个细节:

当他们送渔民去难民所时

连上所有人都在办喜事

能拿的都拿出来给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想展现的,是大时代下,两边政治立场不同下的人,却面对着同样模样、语言的血肉同胞们,不可抑制的亲切。

可现实是。

2024年,这把大手一捂。

切断了电影里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吧,如果你说这些影展是因为电影没有公映许可证,主办方怕引发什么争议,而做出的自保行为。

那么下面这个例子,就很耐人寻味了——

在这个月的7号,广州举办的“光影羊城影展”里,两部电影《黑炮事件》《站着啰,别趴下》里还被观众看出来了删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影迷反映,《黑炮事件》里将教堂一处的内容被删了;

并且,还有网友也反映,在《背靠背,脸对脸》里也删掉了两处,不能提准生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

最近,广州的影展里徐克的《青蛇》又一次重登大银幕。

自然,那场农妇在竹林产子的画面也是一删为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都是什么电影?

前两部都是曾经在国内公映过的,经典国产片。

后一部,则是年年都会在六公主上重播的电影。

在各大网站都能找到,在无数的电视台也都播过。

可是呢。

这些八九十年出生的“孩子”,过了几十年,却被突然告知,你不该被这么轻易地生下来。

这让人会作何感想呢?

Sir只能说,得亏了这些电影生的早,不然,能不能被大众看到,也还两说呢。

03

还是要推石头啊

老实说,关于类似的话题Sir实在已经写过无数次了。

每次写完都有一种无力感。

仿佛往虚空中投掷了一枚标枪,无视的人依然无视,留不下一点回音。

为什么?

以前,Sir还觉得,也许是我们的声音不够大,传得不够远。

但最近,却发觉,或许有关电影的讨论,都是如此结局。

比如屏摄——

我们说过很多次关于屏摄的话题,从道德,到法律,关于这方面的问题Sir甚至觉得已经无需再聊了。

可结果呢?

前段时间《哈利波特》上映,连官方媒体,都毫无负担地转发盗摄者的微博,只为了一次没什么效果的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是薛之谦打败了影迷。

而是,根本就没什么人在乎影迷。

比如评论——

关于拿电影的“三观”,电影人的“三观”来批评电影的问题我们也再三聊过,“拉踩”、“屁股歪了”、“夹带私货”、“政治不正确”、“媚男”、“女拳了”、“资本入侵了”......这些词语越来越高频。

电影评论大字报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可结果呢?

前段时间《出走的决心》上映,这样的场景又重现了一遍。

甚至电影本身——

我们常说,电影是电影,短视频是短视频,两者不一样,也不该一样,电影院之所以仍旧存在是因为电影无可替代,而不是短视频无可替代。

可现实是。

电影的短视频化越来越严重,以至于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兴趣越来越低。

毕竟同样的故事,如果我在电影院和电脑前的体验几乎没有差别,那么我为什么还要走进电影院呢?

一个数据——

今年,国庆档观影人次5209万,与2023年的人数6510万相比少了一千万人;与2021年的7384万人相比,少了2000多万。

当环境不可避免地走向滑坡。

我们对国产电影的信心,也就一步步沉寂了下来。

观众,把电影抛弃了。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实也是显而易见——

绝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在乎电影。

没错,任何国家和地区,电影都具有着双重属性,一是社会属性,一是艺术属性,这无可厚非。

可我们呢,往往只有前者。

于是一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并不重要,甚至能不能称得上艺术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为大众提供娱乐,会不会在社会上有所影响。

于是删减,没问题。

下架,没问题。

因为眼睛的大小而骂死一部电影,同样没问题。

谁在乎艺术本身呢?

只有影迷。

而影迷,又是这个系统里,最不重要的一个群体。

悲哀吗?

可以前,我们不是这样的。

还记得在80年代时期的电影,电影的创作者们还在努力在电影里寻求独有的知识分子的“作者性”。

他们还尊重艺术。

在这个大胆、尖锐的电影创作时代中,有许多电影制片厂是为了“中国电影崛起”而努力,或是做出更多尝试的。

像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厂长吴天明就将推动中国电影发展当做自身职责。

要创作更多创新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种创新,是需要试探各种边界,美学,以及政治的。

是可以面对尖锐的问题,迎难而上,大胆指出的。

就算影片极富争议性吴天明也毫不反对

他认为这也是西影需要去做的事情

需要试探各种边界 美学的以及政治的

如果社会上有难以解决的问题

那就放到电影里表现出来

不要忽略这些问题

当作不存在

让我们不再粉饰对中国社会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我们不是不能尊重电影。

而是在一个从众的环境里,大多数人都会跟着主流的价值取向走,不幸的是,当下的主流观念是——

电影算个屁。

这,恐怕也是Sir明知无力,却依然三番五次地重申这些道理的原因。

主流之外,至少我们这些影迷,还在爱着电影,而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爱,所以还在无望地期待。

我们从山底日复一日地推着石头,艰难地上山。

然后看着它落下。

接着再推,再落,周而复始。

为什么我们要做一个个西西弗斯?

难道这不蠢么。

蠢。

但是,曾经电影给过的感动与震撼,实在是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告诉你,什么是活着,也告诉你,为什么活着。

它曾有过辉煌。

以至于如今的暗淡,也并不能完全遮住它的光彩。

所以,我们依旧期待电影会有被尊重的那一天。

无论,它多么迟地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