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境达成协议后,中印开始在边境撤军。但,莫迪却在印度国内被认为是“割地卖国”。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详细解读。
在中印开始在边境撤军后,印度的国大党率先向莫迪发难。他们认为莫迪在“热赞拉山口”等一系列争端中向中国妥协,出卖了印度的国家利益,是对中国“割地求和”。这个“热赞拉山口”,被印度人认为是自己的象征,但现在却成了莫迪“割地卖国”的证据。
其实,中印此次能达成边境协议,虽然细节双方都没有公布。但是,很多专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双方都妥协的结果,不太可能只是单方面某一国的妥协。
印度的反对派国大党,每次在中印边境上出现问题时,他们都会跳出来批判莫迪“卖国”。这只是他们国内政治的需要,借机给莫迪贴一个“割地卖国”的标签,好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大选,这才是他们真实的目的。当然,这个也和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盛行有关,国大党可以借此拉拢选票。
印度国民志愿服务团
但讽刺的是,莫迪本身就是以“印度教民族主义”起家的,在他年轻的时候参加的国民志愿服务团,就是一个大力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组织,而印人党的很多高层都出于这个组织。莫迪在上台后,也大搞“印度教民族主义”,并想实现“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宗教”的极端主义思想。
在莫迪大搞“印度教民族主义”之后,在中印边境问题上,自己现在也挨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回旋镖,这也是他自食其果。莫迪可以靠煽动“印度教民族主义”赢得大选,但在中印之间的交往中,想用“极端民族主义”给中国施压,那是痴心妄想,最后受伤的还是印度。
中印边境问题虽然暂时解决了,但是,中印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消失,因此说,现在谈中印合作还为时尚早。
莫迪此次的妥协,主要是形势比人强,迫于内外的压力。内部就是莫迪想要打造的所谓“印度制造”并不成功。多年过去了,制造业在莫迪的任期内增长并不多,这也是导致他第三次竞选没有大胜的主要原因,莫迪政府没有创造很多的就业,让民众对他不满。
本来,印度是打算趁着美西方和中国“脱钩断链”的机会,想承接西方的产业链转移。但是,并没有多少西方企业转移到印度,除了苹果、富士康等少数几家企业到印度办厂,很多西方企业还离开了印度。在承接产业链转移方面,印度还不如越南,美日韩倒是把一些企业转移到了越南,因为越南从中国进口零配件方便。而中印关系不好,没有中国的供应链,印度很难发展起制造业。
外部的就是美西方和印度的关系也有矛盾,美国不可能把先进的技术转移给印度。美国人是很了解印度的地缘野心的,基辛格就说过,印度人的地缘野心让美国都感到震惊,就是印度想控制印度洋,还想把周边小国变成自己的附庸,这一点和美国的地缘战略是有冲突的。
美国人也不傻,不会给自己再制造一个强大的对手。因此说,美国一方面是利用印度来牵制中国,另一方面也不想印度太过强大。
另外,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美国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大为不满,在锡克教人士暗杀案上,五眼同盟也反对印度。美印虽然表面和谐,其实并不是一条心。
至于中印的关系,现在只是暂时解决了边境问题。但是,在印度精英的心里,把中国看成是地缘对手依然没有变,他们认为中国还在印度洋和南亚和印度争夺影响力。
其实,中国对印度已经很温和了。在边境出现冲突后,以中国的实力,可以在军事和经济上很容易地反制印度。在军事上,解放军对印军就是降维打击;在经济上,中国可以掐断印度的电子配件、医药原料、光伏等产品的供应链,印度找不到替代品的。
印度这个国家,我们要知道。他总是向别人要的多,而自己给的太少,这也是他这么多年和西方的经济合作不好的主要原因。因此说,对于印度不要有过多的期待,这也是李光耀以前说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