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一、个税清缴数据!

2024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3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报告。

2019年1月1日新个人所得税法生效实施,将此前分类所得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进行各项扣除后,年收入10万元以下基本不用缴纳个税。

一、对数据的推算讲解:

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个税起征点的3500元提高到5000元后,个税纳税人从1.57亿人下降到了6512万人。

根据上述数据推算:

1、5000元以上收入人群有6500万人。

2、3500到5000元收入人群有9000万人。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取得综合所得的人员中,无需缴纳个税的人员占比超过七成。

剩余不到三成的实际缴税人员中,60%以上仅适用3%的最低档税率,缴税金额较少。

因为在进行各项扣除后,年收入10万元以下基本不用缴纳个税。

据此推算进入个税统计范围的6500万人,70%年收入10万以下,30%的人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根据上述数据推算:

3、5000 元到1万月收入的人群,全国超过4500万人。

4、年收入10万元以上,全国有2000万人左右。

5、根据报告数据推算,年收入在10万到15 万之间的人数1200万人。

6、推算报告数据推算,年收入15万以上的人数,有800万人。

报告显示,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约占申报人数的1%。假设有6500万人申报,那么推算数据是:

7、年收入15万到100万之间的人群,有735万。

8、年收入100万以上的有65万人(不足70万人)。

9、根据2022年数据,3500元月收入以上人数是1.57亿。中国就业人口7.2亿左右,那么月收入低于3500元的人员是5.5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数据是对个税清缴报告的推算过程,还需要补充几个概念性说明。

1、有的媒体根据个税数据推算说6亿人月收入不足3500元,这与5.5亿人的数据相差5000万人。结论很不严谨。当然,2023年和2024年数据与2022年相比有什么变化,目前没有公开资料,只能冷暖自知。

2、有的媒体根据个税数据推算说中国百万年收入以上的人数是70万人,这与65万人的数据相差5万人,误差比较大。

3、前几年媒体流传的中国有6亿人的平均月收入为1000元左右。这不是就业人群的工资,而是14亿人,包括就业人口及老人、儿童等非就业人口的平均收入。

这个数据与就业收入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不可能有就业收入。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有6亿人收入在1000元以下,没有对概念进行精准辨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人均可支配收入!

讨论了个税,有必要看一下刚刚发布的全国居民人均收入。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31省份2024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

所谓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

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首为66341元;北京64314元;浙江首次突破5万元关口;广东首次突破4万元关口;重庆首次突破3万元关口;贵州首次突破2万元关口。

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8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均值30941元。

按收入来源分,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7696元,增长5.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2%;人均经营净收入4939元。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3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3%,高于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4.9%。

上海人均消费支出39626元。

北京,人均消费支出36581元。

浙江人均消费支出33547元,位居全国第三。

消费支出增速高于可支配收入增速,直接后果就是生活压力增大。

从数据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喜人,增速不低。

如果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个税缴纳数据对比,可以思考更多的问题。

上海、北京、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名的地区,总共有多少人呢?

2023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2487.45万人;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85.8万人;浙江全省常住人口为6627万人。三个地区常住人口总共1.13亿人。

上海和北京的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6万元,两地总人口4673.25万人,可支配收入总额高达3万亿元。

浙江省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元,可支配收入总额超过3万亿元。

三个地区常住人口总共1.13亿人,可支配收入总额超过6万亿元,平均到每季度是2万亿元,平均到每个月是6700亿元左右。

数据显示,2022年末,上海正规就业人数达1082.25万人;2022年统计数据,北京市就业人数1132万人;2022年末,浙江省就业人数为3930万人。三个地区就业人口总数是6000万人。

这意味着三个地区6000万人的就业人口,每个月创造了6700亿元的可支配收入,平均每个就业人口创造的可支配收入是1.1万元左右。

根据2023年个税清缴数据,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以上,全国有2000万人左右。

年收入在10万到15 万之间的人数1200万人。

年收入15万以上的人数,有800万人。

年收入15万到100万之间的人群,有735万。

年收入100万以上的有65万人。

如果将上海、北京、浙江三个地区6000万就业人员每月创造的1.1万元可支配收入,与个税清缴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推测出一个可能的结论:

绝大部分人的收入被极高收入人群平均了。

这反映了目前我们的财富分配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2023年中国财富报告!

2024年6月,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3年中国财富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社会总财富已达到惊人的790万亿元人民币,彰显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劲动力。其中,国有资产以360万亿元的规模占据总财富的45.6%,私人财富则以430万亿元的规模,占比达到54.4%。

就业领域,国资与私有经济的就业比例大致为1:9,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私有经济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彰显了其在促进就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贡献。

人口与财富分布方面,全国总人口达到14.036亿人。

报告显示,富人阶层(约460万人,占总人口的0.33%)拥有财富290万亿元,占据了社会总财富的67.44%,人均财富6304万元,凸显了财富高度集中的现象。

中产阶层(约9900万人,占比7.05%)财富总量为110万亿元,占社会总财富的25.58%,人均财富达到111万元。

其他人群(约13亿人,占比92.62%)财富总量30万亿元,占社会总财富的6.98%,人均财富约为2.3万元。

显然,在整体财富增长的同时,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一个小目标!

2016年8月底,王健林在接受鲁豫采访时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一个亿。这句话引发热议,小目标入选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2024年10月22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苏宁易购请求裁决万达集团向苏宁易购及其子公司苏宁国际支付股份回购款50.4亿元。王健林,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在实现了无数个小目标之后,似乎也面临困境。

相比首富的困境,13亿低收入人群的困难似乎更容易克服。

但是一位首富也面临如此困境,不禁令人想问一个问题:

中国社会创造的天量财富,到底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