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还是卓越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毛主席一生写下了无数不朽诗作,比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等。在主席的一生中,仅仅只为五个女人写过诗。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7/fd4bd8e0j00slzsc8000od000dw0090p.jpg)
毛主席在枣园窑洞内写作
杨开慧
1920年冬,19岁的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第二年夏,中共一大要在上海召开,作为共产党创始人的毛泽东必须要去参加,他不得已告别新婚才半年之久的杨开慧,与何叔衡一起登船前往上海。途中,毛主席辗转难测,思念远方的爱人,写下了一首《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该词选取寒星残月等凄清冷寂的景象,既表达了夫妻离别的相思之苦,又蕴含着对革命前途的忧虑担心。之后几经波折,一大得以在浙江嘉兴南湖胜利召开,成立中共第一个中央机关——中央局。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7/908247f3j00slzscb000od000dw008hp.jpg)
毛泽东与杨开慧合影
1923年冬,受中共中央委派,毛泽东前往广东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合作的开始,意义非凡。毛泽东再一次阔别他的爱人杨开慧,前往广州。离别前他写下一首《贺新郎·别友》,当时杨开慧刚刚生下毛岸青,正在家中坐月子。主席在词中写道: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整首词表达了主席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最后一句“重比翼,和云翥”,是毛泽东对杨开慧美好的承诺,待到革命成功时,一起比翼双飞于云霄。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7/c81cce40j00slzsce000hd00081007rp.jpg)
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李淑一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为革命英勇就义,被枪决后暴尸三日。当时毛主席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得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他寄信回杨家写道:“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这成了主席一生的痛,因为当时主席两年多没有杨开慧的消息,加上又和贺子珍产生了情愫,对于杨开慧,主席亏欠太多,因此一生都怀念着他最初的爱人,他的战友。1957年,在答复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时任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的信里,主席写下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首词寄托了毛主席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李淑一丈夫)的无限深情,与李淑一一起缅怀了互相的革命伴侣,同时也传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7/70f5a036j00slzsci000ed000dv008kp.jpg)
毛泽东与李淑一合影
丁玲
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保安县(即现在的河北志丹县)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推选著名女作家丁玲(杨开慧的同学)担任中国文协主任。当时,丁玲特意向毛主席请求想上前线去看红军打仗,巧合的是,第二天有一场仗要打,丁玲跟着总政治部上了前线。年底的时候,主席挂念着丁玲,特意写下一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通过电报的方式发送给了前方的丁玲。收到这份意外惊喜的丁玲回到延安还特意找主席亲笔抄录了这首词,词曰: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首词表达了主席对丁玲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从欢迎丁玲到保安任职,到夸赞丁玲在创作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最后对丁玲选择上前线表达了充分的肯定。这首词也表露出主席对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支持和鼓励。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7/882e69c1j00slzsco000cd000dw0074p.jpg)
丁玲晚年
江青
六十年代初,是中国最为艰难的时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所有在华专家,一并撕毁了所有援助中国的协议和合同。国内经济又处于三年艰难时期,而且还闹饥荒,作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1961年9月9日,恰逢秋收起义34周年,主席百感交集写下了《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诗名中的“李进”是江青在1951年深入土改时用的化名,仙人洞照是江青1959年上庐山所摄。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上借用不屈不挠的劲松歌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同时也表现作者作为共和国主席即使身处艰难险境,依然信心百倍的积极心态。
小李
1960年,在民兵建设问题上,毛主席提出:在帝国主义依然存在的今天,既要有正规部队,也要大力发展民兵。以驳斥苏联所说的:常规部队无足轻重,民兵只不过是一堆肉。这句关于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重要理念,一直贯彻实施到现在。1961年的一天,毛主席的机要员小李送文件给主席,主席站在窗台前思考国防建设,看见小李来了,忽然问道:“小李,你参加民兵了吗?”。小李回答道“参加了”,主席接着又问了一句“你为什么参加民兵?”。小李迟疑了一会回答道:“响应主席的号召,全民皆兵啦!”。怕主席不相信,还特意拿出训练时拍下的照片给主席看。随后,主席让小李拿支笔,在一本地质常识书上空白页写下了一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主席把这首诗送给小李,并寄语她:年轻人要有斗志,不能学病娇的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这首诗主席高度赞美了妇女“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妇女在训练场上的飒爽英姿,时刻保卫家国的英勇斗志无不让人折服。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27/c42eb3ecj00slzscq000ed000f50047p.jpg)
毛主席在延安撰写《持久论》
热门跟贴